《套用型院校整體教改——現代項目教學理論與實踐》2019年11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士弘。
基本介紹
- 書名:套用型院校整體教改——現代項目教學理論與實踐
- 作者:戴士弘
- ISBN:9787302528111
- 定價:98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1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二十幾年來我國高職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為背景,全面論述了套用型院校實現這個關鍵性轉變必須進行的觀念轉變和實踐操作;介紹了學校整體教學改革的三個層次與分工。本書從微觀角度(教師、課程、課堂、教學、專業、學校的育人模式)觀察當前我國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大量成功經驗,提出切實可行的操作建議並進行了相應的理論分析。
圖書目錄
導讀1
第1篇現代套用型教育的基本觀念
第1章套用型教育的培養目標與教學特點7
1.1培養目標7
1.2教學特點與知能關係10
1.3傳統教學法的優點及其局限13
第2章課程的評價標準16
2.1課程評價的傳統標準16
2.2課程評價新標準18
2.3套用型課程改造的三項重要原則21
第3章套用型教育的社會定位23
3.1三個轉化與三類高校23
3.2套用型課程教學中的根本問題25
3.3套用型課程的教學目標26
第2篇套用型課程的改造
第4章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33
4.1整體課程改造案例33
4.2課程整體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40
4.3課程整體設計要點43
4.4課程進度圖與項目情境圖48
4.5整體設計演示內容50
第5章課程的單元教學設計52
5.1單元課程改造案例52
5.2課程單元教學設計的要點56
5.3單元設計中的常見問題與觀念誤區64
5.4對教師的建議67
5.5課程單元教學設計(教案)的格式68
5.6課程單元教學設計的演示要求69
第6章非工科課程的改造72
6.1“唐抹朵判宋詩詞欣賞”課程72
6.2“稅法”課程73
6.3“語文”課程74
6.4“專業英語”課程74
6.5“綜合(基礎、普通)英語”課程75
6.6“數學”課程76
6.7“體育”課程79
6.8“鐵路技術管理規程”課程79
第7章現代項目教學棗滲榆煮中的若干模式81
7.1項目與能力的等級81
7.2課程整體設計的基本模式82
7.3課程單元設計的5種模式89
7.4多重循環94
7.5工學結合課程的基本模式98
7.6工科教育的現代先格去夜進模式103
7.7現代項目課程中的教師引導方式107
7.8質的研究118
第3篇套用型課程中的項目與任務
第8章現代項目教學127
8.1項目的不當套用127
8.2項目的準確定位131
8.3項目的承載能力136
8.4非項目與項目的比較和改造137
8.5項目的識別與改造的案例139
8.6項目的設計步驟與檢查140
8.7項目的情境設計145
8.8項目中體現的教學要求149
8.9項目設計的原則與技巧152
8.10現代項目教學的主要特點157
第9章現代套用型課程的設計特點167
9.1一體化課程167
9.2套用型課程設計的特點與教師的問題167
第4篇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造
第10章專業課程體系目前存在的問題與改造思路175
10.1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176
10.2課程體系改造的思路177
第11章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造工作181
11.1第一階段: 行業、企業、專業、市場的調研分析182
11.2第二階段: 專業課程體系設計階段185
11.3第三階段: 課程建設階段197
11.4第四階段: 新課程體系的實施199
11.5改革實施的先後順序問題199
第12章課程體系改造的基本原則201
12.1系統原理201
12.2目標原理203
12.3具體原則203
第13章專業課程體系的五種類型209
13.1第一種類型: “學科體系+實驗”的課程體系209
13.2第二種類型: 弱化的學科體系+強化的實踐教學209
13.3第三種類型定付: 訓練“課程綜合能力”為主的課程體系210
13.4第四種類型: 訓練“專業綜合能力”為主的課程體系210
13.5第五種類型: 以學生自主實踐學習為主的課程體系213
第5篇教師教學臘故海凶能力的提升
第14章套用型院校教改的形勢微促腿、問題與對策217
第15章教師套用型教學能力培訓與測評220
15.1工作步驟221
15.2測評達標的基本原則223
15.3培訓測評的政策和要求224
15.4培訓測評的效果225
15.5培訓測評工作的特點226
15.6開展培訓測評工作所需的條件231
15.7培訓測評工作中的教師234
15.8課程設計演示、研討、點評工作的實施236
15.9課程整體設計點評要點237
15.10課程單元設計點評要點244
第6篇套用型院校的整體教改
第16章整體教改的主要內容253
16.1整體教改的三個層次與一個突破口253
16.2套用型院校對教師的要求254
16.3專業的建設與改革256
16.4創造中國特色套用型課程教學新模犁烏狼式257
16.5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與改造263
16.6創造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和團隊267
16.7套用型院校內涵層次的提升270
16.8套用型高等(高職)院校整體教改實施步驟272
16.9套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的實施步驟278
16.10整體教改領導工作經驗談283
第7篇高職教改經驗的普遍意義
第17章中國套用型(職業)教育的社會定位291
17.1職業鏈與套用型教育的位置291
17.2套用型高等教育的基本屬性與未來293
17.3高職本科展望298
第18章教學改革中的認識論問題301
18.1直接知識與間接知識301
18.2“砧木”與“接穗”302
18.3直接知識與間接知識的銜接與促進304
18.4課程教學中的常見問題308
18.5強調德育和能力為重的項目教學原則的普適性309
18.6建構學習的內容和手段311
18.7教學的基本規律312
18.8新型學習模式與實踐的認識論313
18.9能力、動力與價值選擇的向量模型317
18.10“實—理—實”與“理—實—理”319
18.11不同內容的教學手段320
18.12刻意練習——高級能力的獲得321
18.13美國HTH的項目教學經驗325
18.14層次系統論331
參考文獻338
附錄A教學改革常見問題解答339
附錄B課程設計測評打分方法350
附錄C德育與專業教育關係的數學模型353
附錄D為複雜的“概念模型”建立“D圖模型”——“中國特色高職模式”
的D圖建模355
附錄E名詞解釋361
附錄F課程設計參考模板367
後記376
9.2套用型課程設計的特點與教師的問題167
第4篇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造
第10章專業課程體系目前存在的問題與改造思路175
10.1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176
10.2課程體系改造的思路177
第11章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造工作181
11.1第一階段: 行業、企業、專業、市場的調研分析182
11.2第二階段: 專業課程體系設計階段185
11.3第三階段: 課程建設階段197
11.4第四階段: 新課程體系的實施199
11.5改革實施的先後順序問題199
第12章課程體系改造的基本原則201
12.1系統原理201
12.2目標原理203
12.3具體原則203
第13章專業課程體系的五種類型209
13.1第一種類型: “學科體系+實驗”的課程體系209
13.2第二種類型: 弱化的學科體系+強化的實踐教學209
13.3第三種類型: 訓練“課程綜合能力”為主的課程體系210
13.4第四種類型: 訓練“專業綜合能力”為主的課程體系210
13.5第五種類型: 以學生自主實踐學習為主的課程體系213
第5篇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第14章套用型院校教改的形勢、問題與對策217
第15章教師套用型教學能力培訓與測評220
15.1工作步驟221
15.2測評達標的基本原則223
15.3培訓測評的政策和要求224
15.4培訓測評的效果225
15.5培訓測評工作的特點226
15.6開展培訓測評工作所需的條件231
15.7培訓測評工作中的教師234
15.8課程設計演示、研討、點評工作的實施236
15.9課程整體設計點評要點237
15.10課程單元設計點評要點244
第6篇套用型院校的整體教改
第16章整體教改的主要內容253
16.1整體教改的三個層次與一個突破口253
16.2套用型院校對教師的要求254
16.3專業的建設與改革256
16.4創造中國特色套用型課程教學新模式257
16.5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與改造263
16.6創造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和團隊267
16.7套用型院校內涵層次的提升270
16.8套用型高等(高職)院校整體教改實施步驟272
16.9套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的實施步驟278
16.10整體教改領導工作經驗談283
第7篇高職教改經驗的普遍意義
第17章中國套用型(職業)教育的社會定位291
17.1職業鏈與套用型教育的位置291
17.2套用型高等教育的基本屬性與未來293
17.3高職本科展望298
第18章教學改革中的認識論問題301
18.1直接知識與間接知識301
18.2“砧木”與“接穗”302
18.3直接知識與間接知識的銜接與促進304
18.4課程教學中的常見問題308
18.5強調德育和能力為重的項目教學原則的普適性309
18.6建構學習的內容和手段311
18.7教學的基本規律312
18.8新型學習模式與實踐的認識論313
18.9能力、動力與價值選擇的向量模型317
18.10“實—理—實”與“理—實—理”319
18.11不同內容的教學手段320
18.12刻意練習——高級能力的獲得321
18.13美國HTH的項目教學經驗325
18.14層次系統論331
參考文獻338
附錄A教學改革常見問題解答339
附錄B課程設計測評打分方法350
附錄C德育與專業教育關係的數學模型353
附錄D為複雜的“概念模型”建立“D圖模型”——“中國特色高職模式”
的D圖建模355
附錄E名詞解釋361
附錄F課程設計參考模板367
後記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