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料玻璃作品顏色豐富,除套紅外還有套藍、套綠等多種,反映了當時套料玻璃的成就,它的製作工藝有兩種:一是在玻璃胎上滿套與胎色不同的另一色料,之後在外套的這層玻璃上雕琢花紋;一是用經加熱半熔的色玻璃棒直接在胎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套料玻璃
- 性質:玻璃
- 年間:康熙年間
- 時間:1880年
產品介紹,產品特色,發展歷史,
產品介紹
套料,或稱套,至遲在清康熙年間已經出現,至乾隆時已達到相當高超的水平,是用涅白色玻璃製成器胎,再根據設計需要,將彩色玻璃料加熱至半流質狀,粘接在器胎表面,然後加工細部裝飾,白色玻璃上套各色彩料,刻出紅、綠、黃、藍、粉紅等色彩艷麗的圖紋;或以彩色玻璃為地,白色或彩色玻璃做裝飾。
康熙時期玻璃製作工藝的另一創新,是“套料”的燒製成功。所謂“套玻璃”是指由兩種以上玻璃製成的器物,其製作方法有兩種,一是在玻璃胎上滿套與胎色不同的另一色玻璃,之後在外層玻璃上雕琢花紋;一是用經加熱半熔的色料棒直接在胎上作花紋。它是玻璃成型工藝與雕刻工藝相結合的產物,是玻璃製作工藝史上的重要發明。這兩種方法製作出的器物均見凸雕效果,既有玻璃的質色美,又有紋飾凹凸的立體之美。
產品特色
清代著名學者趙之謙在光緒六年(1880年)撰寫的《勇廬閒詰》中寫到:“時(康乾之時)天下大定,萬物殷富,工執藝事,鹹求修尚,於是列素點絢,以成文章,更創新制,謂之曰套。套者,白受彩也,先為之質曰地,則玻璃硨磲珍珠,其後尚明玻璃,微白,色若凝脂,或若霏雪,曰藕粉。套之色有紅有藍,更有兼套曰二彩、三彩、四彩、五彩或重疊套,雕鏤精絕。康熙中所制渾樸簡古,光照艷爛若異寶。
發展歷史
實際上,套玻璃有套一色與套多色之分。“白受彩”分為白地套紅、套藍、套綠、套黃等,這是套色玻璃中之主流產品。此外,還有“兼套”,即在同一色玻璃胎上套二色以上的玻璃器。文獻記載告訴我們,康熙時期已有此工藝,但迄今尚未發現康熙套玻璃器實物。流傳至今的最早、最多、也是最精美的套玻璃器是乾隆時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