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數

套數

套數,漢語辭彙。

拼音:tào shù

釋義:1、指戲曲或散曲中連貫成套的曲子;比喻成系統的技巧或手法。2. 手續;程式;套子。3. 比喻格式、技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套數
  • 拼音:tào shù
  • 繁體:套數
  • 注音:ㄊㄠˋ ㄕㄨˋ
詞目,拼音,基本解釋,基本概念,引證解釋,

詞目

套數

拼音

tào shù

基本解釋

1. [cycle of songs in a traditional opera]∶戲曲或散曲中連貫成套的曲子。
2. [series of skills and tricks in boxing,etc.]∶比喻成系統的技巧或手法。
3. [conventional remark;polite words;outmoded methods]∶指應酬的話;老一套的辦法。
4. [divertimento]∶又名套曲,金、元時代散曲的一種。

基本概念

套數又稱“散套”,或者“大令”,它是從宋、金時期的唱賺、諸宮調等發展而來的。其特點是:把同一宮調的若干支不同曲牌的曲子連綴在一起,少則數首。多則十幾首,甚至幾十首,構成一個龐大的整體。這些連綴的曲子可根據需要在同一宮調中進行選擇,但需要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而且一韻到底,且末了都用“煞調”和“尾聲”結束。
若干支曲牌聯合成套,稱為套數,今人稱套曲。初見於元代燕南芝庵《唱論》:“有尾聲名‘套數’,時行小令喚‘葉兒’。”本指北曲,但後人相襲沿用,把南曲的套曲也稱為套數。
套數有一定的組合方法,即取宮調相同、或宮調不同但可以相通的若干曲牌,聯合成套。前有引子,後有尾聲,中間綴以若干支曲牌。南曲把這中間部分稱為“過曲”,北曲雖無此名,但有其實。過曲部分的某些曲牌可以連續使用,連用時,北曲稱為〔麼篇〕,南曲稱為〔前腔〕。一套之中,各曲排列的先後順序亦有定格,大抵慢曲(八拍子、四拍子)在前,急曲(二拍子、一拍子)在後。這種節奏上由慢而快的變化,往往用以體現戲劇矛盾的發展變化過程。套數可長可短,長套可多達三、四十曲,短套僅用三曲,視劇情內容需要而定。
套數的第一曲,常作引子使用,通常為散板曲調。北曲中各宮調的套數均有一固定曲牌作引子,例如中呂宮引子,必為〔粉蝶兒〕,仙呂宮必為〔點絳唇〕,等等。 套數的名稱亦以第一曲及所屬宮調命名,如〔正宮·端正好〕套,〔雙調·新水令〕套。南曲各宮調均有作引子用的曲牌若干支,可以任意選用。
套數除用於戲曲外,亦可用於散曲,稱為“散套”。在散曲中,有的作品只用單支曲牌演唱,稱作“小令”,元代俗語又稱“葉兒”。

引證解釋

1. 戲曲或散曲(小令除外)中,用多種曲調互相聯貫、有首有尾、成為一套的,名套數。亦稱“ 套曲 ”。參閱 任訥 《散曲概論》。
2. 手續;程式;套子。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五回:“你會曉的甚么好成樣的套數兒,左右是那幾句溝籬、西溝籬,油嘴狗舌,不上紙筆的那胡歌野詞,就拿班做勢起來。”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卻自有這伙地方人等要報知官府,投遞結狀,相驗屍傷許多套數。”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非文事》:“先朝 陸釴 諸公號稱名家,至如作《易經》時文,亦有套數。”
《古今小說·明悟禪師趕五戒》:“朝廷設醮,雖然儀文好看,都是套數,那有什麼高僧談經說法,使人傾聽?”
3. 比喻格式、技巧。
黃宗羲 《七怪》:“有所謂神童者,寫字作詩,周旋應對於達官之前……僕從數人為之磨墨伸紙,套數閒熟,累月而致千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