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原文,主要題名,作者簡介,
原文
丞相臣敞、大司馬大將軍臣光、車騎將軍臣安世、度遼將軍臣明友、前將軍臣增、後將軍臣充國、御史大夫臣誼、宜春侯臣譚、當塗侯臣聖、隨桃侯臣昌樂,杜侯臣屠耆堂、太僕臣延年、太常臣昌、大司農臣延年、宗正臣德、少府臣樂成、廷尉臣光、執金吾臣延壽、大鴻臚臣賢、左馮翊臣廣明、右扶風臣德、長信少府臣嘉、典屬國臣武、京輔都尉臣廣漢、司隸校尉臣辟兵、諸吏文學光祿大夫臣遷、臣畸、臣吉、臣賜、臣管、臣勝、臣梁、臣長幸、臣夏侯勝、大中大夫臣德、臣昧死言皇太后陛下:臣敞等頓首死罪。天子所以永保宗廟總壹海內者,以慈孝禮誼賞罰為本。
孝昭皇帝早棄天下,亡嗣,臣敞等議,禮曰「為人後者為之子也」,昌邑王宜嗣後,遣宗正、大鴻臚、光祿大夫奉節使征昌邑王典喪。服斬衰,亡悲哀之心,廢禮誼,居道上不素食,使從官略女子載衣車,內所居傳舍,始至謁見,立為皇太子,常私買雞豚以食。受皇帝信璽、行璽大行前,就次發璽不封。從官更持節,引內昌邑從官騶宰官奴二百餘人,常與居禁闥內敖戲。自之符璽取節十六,朝暮臨,令從官更持節從。為書曰「皇帝問侍中君卿:使中御府令高昌奉黃金千斤,賜君卿取十妻。」大行在前殿,發樂府樂器,引內昌邑樂人,擊鼓歌吹作俳倡。會下還,上前殿,擊鐘磬,召內泰壹宗廟樂人輦道牟首,鼓吹歌舞,悉奏眾樂。髮長安廚三太牢具祠閣室中,祀已,與從官飲啖。駕法駕,皮軒鸞旗,驅馳北宮、桂宮,弄彘斗虎。召皇太后御小馬車,使官奴騎乘,遊戲掖庭中。與孝昭皇帝宮人蒙等淫亂,詔掖庭令敢泄言要斬。
取諸侯王、列侯、二千石綬及墨綬、黃綬以並佩昌邑郎官者免奴。變易節上黃旄以赤。發御府金錢刀劍玉器采繒,賞賜所與遊戲者。與從官宮奴夜飲,湛沔於酒。詔太官上乘輿食如故。食監奏未釋服,未可御故食,復召太官趣具,無關食監。太官不敢具,即使從官出買雞豚,詔殿門內,以為常。獨夜設九賓溫室,延見姊夫昌邑關內侯。祖宗廟祠未舉,為璽書使使者持節,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園廟,稱嗣子皇帝。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文學光祿大夫夏侯勝等及侍中傅嘉數進諫以過失,使人簿責勝,縛嘉系獄。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臣敞等數進諫,不變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
臣敞等謹與博士臣霸、臣雋舍、臣德、臣虞舍、臣射、臣倉議,皆曰:「高皇帝建功業為漢太祖,孝文皇帝慈仁節儉為太宗,今陛下嗣孝昭皇帝後,行淫辟不軌。《詩》雲『籍曰未知,亦既抱子。』五辟之屬,莫大不孝。周襄王不能事母,《春秋》曰『天王出居於鄭,』繇不孝出之,絕之於天下也。宗廟重於君,陛下未見命高廟,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廟,子萬姓,當廢。」臣請有司御史大夫臣誼、宗正臣德、太常臣昌與太祝以一太牢具,告祠高廟。臣敞等昧死以聞。(《漢書·霍光傳》:光與群臣連名奏王,尚書令讀奏,太后詔曰「可」。)
取諸侯王、列侯、二千石綬及墨綬、黃綬以並佩昌邑郎官者免奴。變易節上黃旄以赤。發御府金錢刀劍玉器采繒,賞賜所與遊戲者。與從官宮奴夜飲,湛沔於酒。詔太官上乘輿食如故。食監奏未釋服,未可御故食,復召太官趣具,無關食監。太官不敢具,即使從官出買雞豚,詔殿門內,以為常。獨夜設九賓溫室,延見姊夫昌邑關內侯。祖宗廟祠未舉,為璽書使使者持節,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園廟,稱嗣子皇帝。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文學光祿大夫夏侯勝等及侍中傅嘉數進諫以過失,使人簿責勝,縛嘉系獄。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臣敞等數進諫,不變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
臣敞等謹與博士臣霸、臣雋舍、臣德、臣虞舍、臣射、臣倉議,皆曰:「高皇帝建功業為漢太祖,孝文皇帝慈仁節儉為太宗,今陛下嗣孝昭皇帝後,行淫辟不軌。《詩》雲『籍曰未知,亦既抱子。』五辟之屬,莫大不孝。周襄王不能事母,《春秋》曰『天王出居於鄭,』繇不孝出之,絕之於天下也。宗廟重於君,陛下未見命高廟,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廟,子萬姓,當廢。」臣請有司御史大夫臣誼、宗正臣德、太常臣昌與太祝以一太牢具,告祠高廟。臣敞等昧死以聞。(《漢書·霍光傳》:光與群臣連名奏王,尚書令讀奏,太后詔曰「可」。)
主要題名
(大司馬大將軍臣光)
(車騎將軍臣安世)
張安世(?-前62年),字子儒,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人,西漢大臣。酷吏張湯之子,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生性謹慎,以父蔭任為郎官。漢武帝時,為尚書令,遷光祿大夫。漢昭帝時,拜右將軍兼光祿勛,以輔佐功封富平侯。漢宣帝時,累官至大司馬、衛將軍、領尚書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以為官廉潔著稱。
(度遼將軍臣明友)
范明友,西漢大將,為霍光女婿,漢武帝晚期開始得到重用,漢昭帝、宣帝時期北方重要的將軍之一。開始以羌騎校尉的身份隨鴻臚田廣明、軍正王平擊益州羌人謀反,斬首捕虜三萬餘人,獲畜產五萬餘頭。後來升為中郎將,又被封為度遼將軍。多次討伐匈奴、烏桓,並取得一定成果,被封為平陵侯。後來匈奴乎韓邪單于的投降,和范明友將軍的多次北伐有關。宣帝繼位,封范明友為關內侯。
(前將軍臣增)
(後將軍臣充國)
趙充國(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孫,漢族,原為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人,後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寧地區),西漢著名將領。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習性,漢武帝時,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率七百壯士突出重圍,被武帝拜為中郎,官居車騎將軍長史。漢昭帝時,歷任大將軍(霍光)都尉、中郎將、水衡都尉、後將軍,率軍擊敗武都郡氐族的叛亂,並出擊匈奴,俘虜西祁王。昭帝死後,與霍光等尊立漢宣帝,封營平侯。後任蒲類將軍、後將軍、少府,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宣帝採用趙充國的計策,平定羌人叛亂,並進行屯田。次年,諸羌投降,趙充國病逝後,諡號壯。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御史大夫臣誼【通“義】)
蔡義(?一前71年7月25日)名或作誼,西漢大臣。河內溫(今溫縣)人。少家貧,精經詩。曾以明經給事大將軍府。昭帝詔求能為詩者,召見義說詩,甚悅之,擢為光祿大夫給事中,進授昭帝詩。累遷光祿大夫、少府、御史大夫等職。元平元年(前74年),任丞相,封陽平侯。曾以定策安邦功受重賞。前71年六月己丑(十一)日(7月25日)卒,謚節侯。
作者簡介
(丞相臣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