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區實驗國小

奉賢區實驗國小

奉賢區實驗國小創辦於1994年,位於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就像每個被冠之為“實驗”的學校一樣奉賢區實驗國小的發展一起步就是高起點的:硬體上,學校有東、西兩個教學區,學校擁有各類專用教室,18間和一個高性能的校園網路;在軟體方面,學校現有的113名教職員工中,有55名教師擁有國小高級職稱,差不多占到了教師群體的一半,校長金哲民還是國小語文特級教師在上海乃至全國國小語文教學界享有一定的聲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奉賢區實驗國小
  • 創辦時間:1994年
  • 所屬地區:中國上海
  • 教職員工:113名
簡介,實驗對“實驗學校”的再思考,鑲嵌—,延伸—,開發一,

簡介

奉賢區實驗國小無論從硬體上講還是從軟體上講都可以算是一支名副其實的“夢之隊”,這支“夢之隊”也確實在近十年里在奉賢乃至在上海的教育界開創了一片自己的天地——全國體育先進集體在這裡:市科技特色學校在這裡;市綠色學校在這裡,市德育先進集體在這裡,這裡還是上海市課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素質教育實驗學校、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實驗校、上海市教師自培基地、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實驗基地、上海市親職教育實驗基地。
奉賢區實驗國小地圖

實驗對“實驗學校”的再思考

和每所優質學校一樣,奉賢區實驗國小也遇到了諸如辦學聲譽吸引了眾多的學生,但同時帶來的教學設施緊張、空間擁擠、教師數量不足的矛盾。但學校的管理層非常明白,硬體上的問題都好解決,就學校的辦學情況而言,教學質量也不用擔心,但是作為一所“高位運轉”的學校,要想在這一基礎上再有所發展,一定要總結提煉出形成學校特色的規律和理論依據。校長金哲民說:“缺少有利於實現學校發展目標或形成學校特色的、統領學校教育的全局性課題,這是影響學校發展的癥結在。”
有了這樣的認識,奉賢區實驗國小把確定學校的辦學目標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在奉賢區實驗國小的三年發展規劃中,這樣闡述學校的辦學目標:即學校的發展定位一‘學校的本位價值,不是為了選擇適應教育的學生,而是為了創造適應每個學生的教育;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儘可能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其潛能開發和個性發展的充分的教育條件和教育機會;學校的基本宗旨是對全體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
金哲民向記者解釋了確定這樣一個“發展定位”的初衷:“‘實驗學校’在很多人的眼裡是培養‘優質’學生的搖籃,正因為‘實驗’學校提供的各種教育教學實驗的機會,讓一部分從實驗學校畢業的學生在進入高一級學校就讀的時候會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但是我們同時也要意識到,‘實驗’的對象不應是個別智力超常的學生,而應該是更廣大的學生群體,如何在實驗學校的發展中既不遺失自己的‘實驗’特色,又更好地為全體學生服務是‘實驗’ 學校在進一步發展時要解決的問題。可以說,我們確定這一辦學目標,最主要的一點是通過我們的實驗,處理好‘普及,和‘提高,的關係,並通過實驗讓學生既有‘個性’又具備‘全面’的素質。”
奉賢區實驗國小在處理“普及”和“提高”這對矛盾時,把這對矛盾建築在了最能反映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上。

鑲嵌—

將學校特色植入校本課程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這些特色是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漸積累形成的,並且這些特色在學校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著。有的是以學校的教學傳統形式存在,有的是以學校課外活動的形式存在,而奉賢區實驗國小則是把學校原有的特色鑲嵌植入校本課程,通過把學校特色滲入課堂來使學校特色持續發展。
“西洋棋”是奉賢區實驗國小最具特色的校本課程,奉賢區實驗國小的小棋手在各種比賽中為“實小”拿過不少市級第一甚至是全國第一。這成了“實小”最具影響力的品牌。
奉賢區實驗國小負責這一課程的老師沈美葉回憶了1994年學校開辦“西洋棋”特色的情況。當時考慮“西洋棋”可能對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會有好處,於是,就把它作為一個項目確定了下來。“西洋棋”成了學校的“課外興趣小組”,同時也選擇一些學習成績本來就不錯的學生參加。
到了1996年,學校決定將“西洋棋”作為一門“校本課程”進行普及,所有進入奉賢區實驗國小的學生在進入學校學習的前兩年,也就是在一二年級時,每周都要上一節“西洋棋”課,而在更高的年級,“西洋棋”作為一門選修課供學生們選擇,有特長或者是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從“會下”到會使用一些難度較高的戰術手段,再往上,學校還有“西洋棋隊”,“西洋棋隊”的小隊員則要代表學校參加各種大賽。
在“實驗”了一段時間後,效果馬上就顯現出來,奉賢區實驗國小的學生在全區的數學考試中一直名列前茅,又經過科學的對比分析,得出了參加過西洋棋訓練的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不參加西洋棋訓練的學生高出一籌的結論。
金哲民說:“‘實小’的‘西洋棋’課為‘實小’的‘校木課程的建設思路做了最好的註腳。學校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在低年級普及‘西洋棋’,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在高年級為在這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這樣的‘校本課程’既保證了‘實驗’校的‘實驗’性,又保證了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還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從而真正形成了學校的特色和品牌。”

延伸—

將規定課程拓展提高
“古詩文誦讀”又是“實小”的另一門“校本課程’夕,而“古詩文誦讀”的來源卻是語文課堂上的一個活動—“每周一詩”,在奉賢區實驗國小,每節語文課開始的5-10分鐘,老師們都會安排學生朗讀背誦古詩文,久而久之,學生們對古詩文的興趣越來越濃,於是,學校將“古詩文誦讀”作為一門校本課程,從原來的學科課程中延伸單列出來。
負責這一課程的夏春群老師介紹說:“相對‘西洋棋’而言,‘古詩文誦讀’則著眼於學生形象思維和文學素養的培養,這也是學生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素質之一,從去年開始,我們開發了低年級和高年級兩套‘校本課程’教材,在低年級的教材中,我們著意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在語文教學中慢慢滲透,而在高年級的教材中,我們更加關注學生的差異,讓那些喜愛文學又確有才華的學生有欣賞甚至是創作的天地。”
像“古詩文誦讀”一樣,“捏泥巴”也是從原有的學科課程中發展延伸出來的一門校本課程。以前,美術老師只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利用郊縣學校豐富的鄉土資源,才開發出的“實驗”課型,沒想到這一“實驗”就一發而不可收,結果課堂上的“捏泥巴”逐漸走出了課外,成了侮個孩子的最愛,學校更是利用這一契機,將學生們自發的“捏泥巴”活動發展成為學校一年一度的“泥巴節”,“捏泥巴”已經作為一門校本課程被固定下來。
金哲民說:“在學校,學生除了智育的發展外,很重要的是要提升對藝術的興趣和鑑賞力,而在郊縣,由於缺少城市中的各種藝術資源,學校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我們則是利用郊縣農村的特點,對‘捏泥巴’進行重新定義,在校本課程的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功能,在‘捏泥巴’中,引導學生欣賞國際藝術大師的雕塑作品,讓他們了解世界美術的發展,從而在遊戲之中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

開發一

全體教師都來參與
在很多學校都有這樣的情況一一校本課程的開發非常依賴於教師的知識背景,有的學校甚至是因為一兩個老師有除了學科知識外的一兩門技藝,才延伸出了學校的校本課程。這種校本課程的建設方法讓課程成為了學校的擺設,課程的可持續性和發展性不能保證,在校本課程的發展中逐漸發展學校特色更是無從談起。
金哲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讓全校的老師共同來參加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另外,開展這一工作的抓手就是學校的教育科研,學校對教師進行的教育科研項目提出的要求是:科研項目必須是“有利於實現學校發展目標或形成學校特色的實驗性項目和課題。”金哲民說,一門校本課程往往是一個主課題,而在這一主課題下,每一個教師都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尋找自己的子課題。這樣,每一個教師不但都有機會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並且避免了一個教師一個想法,無法形成合力,無法形成學校的品牌課程。
奉賢區實驗國小有一門名為“環境教育”的校本課程,學校專門成立了《運用現代教育思想,在國小基礎教育中提高環境教育質量的實踐研究》課題組。學校提出運用學科滲透的方法,要求根據各學科特點和教學要求,結合學校提出的各年段的環境教育的目標,對有關的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規劃和組合。在這一要求下,每位教師均設定了子課題:如,美術教師的課題是《利用學科教學,打開欣賞美的窗戶》:音樂教師的課題是《在音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研究》:自然教師的課題是《環保調查的探究式學習研究》:社會課教師的課題是《在社會課中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語文教師的課題是《如何撰寫科學論文與調查報告》等。
在學校“環保教育”校本課程的教材編寫中,學校要求每位參與實驗的教師要在一個學期中找出3~5篇本學科的課堂教材中可滲透環保教育的篇目自編教材。
在教師們的努力下,奉賢區實驗國小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環境教育的課程體系。自然學科主要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空氣污染、水域污染、食物鏈、水土流失等自然常識的教育;思想品德課則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安全用火以及與環保相關的法律法規的教育:而在語文課中則增加了課外調查報告、小論文的寫作方法的指導。在教導處組織的優秀教案的評選中,與環保教育相關教案與學科的滲透達到了1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