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吳河南戰爭

中州河南,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北洋軍閥混戰時期,這裡成為軍閥爭鬥最激烈的熱點之一。1927年春,奉軍興兵南下,與退守河南的吳佩孚殘餘勢力,發生劇烈衝突。戰爭以直軍崩潰告終。這是最後一次較具規模的北洋軍閥之間的戰爭,它爆發在大革命的高潮之中,被探深地燙上了時代的烙印。

基本介紹

  • 名稱:奉吳河南戰爭
  • 發生時間:1927年
  • 地點:河南省
  • 參戰方:奉軍、直魯聯軍,直軍、河南保衛軍
  • 結果:奉系軍閥獲勝
  • 主要指揮官:張作霖、褚玉璞、吳佩孚、靳雲鶚
戰役背景,戰役過程,戰役結果,戰役影響,

戰役背景

1927年初,醞釀已久的奉吳河南戰爭終於爆發。
以南下抗擊北伐軍為名奪取河南,是奉系的既定方針。1月26日,張作霖在北京召集奉魯軍高級將領密議,決定分兵兩路南進,一路派褚玉璞由隴海線進攻開封,一路派張學良韓麟春為“援鄂軍”總、副司令,沿京漢線渡河,攻打鄭州。命令下達後,奉魯軍相繼開拔。5日,直魯聯軍先鋒孫殿英率第三十五師開進河南東部的歸德(今商丘)。6日,奉軍前鋒榮臻率第十七軍進占河南北部的彰德。戰爭的序幕由此揭開。
奉吳河南戰爭
張作霖

戰役過程

奉軍主力兵進河南,企圖實現三個戰略目的。第一,與沿津浦路南下的張宗昌部隊互相策應。第二,牽制國民革命軍東進,減輕東南戰場上孫傳芳部隊的壓力。第三,避免河南落入國民軍手中。2月8日,在奉魯軍兩路進入河南後,張作霖通告稱:吳佩孚自任反攻之責,但時過半年直軍尚未進展一步,以致北伐軍勢焰日張,他不能坐視這種情況,已命部隊分途前進,“誓收武漢,進取粵湘”云云。同時,他又致電河南主要將領寇英傑米振標田維勤靳雲鶚等人,聲明此行“專為討赤”,所有河南將士,只要宗旨相同,就一視同仁,“從前地位軍號,一仍其舊,並望協同動作”。
張作霖又打又拉的策略加速了吳佩孚軍隊的分化。一向親奉的寇英傑率先歸順,為沿隴海線西進的直魯聯軍敞開了豫東大門。2月初,寇英傑以迎母回魯掃墓為名,輕車簡從,抵達徐州,先後會見褚玉璞、張學良,表示歡迎奉魯軍入豫,願率師前驅。其後,又轉途入京,拜會張作霖,恭維奉軍入豫,幫助吳佩孚“討赤”,“實屬大義昭然”。在寇英傑的影響下,駐軍歸德的豫東鎮守使郭振才,占據開封的河南軍務幫辦米振標,先後通電宣布與奉方“合作”。張作霖隨即任命米振標為第十八軍軍長、郭振才為暫編第一師師長。2月14日,魯軍先鋒部隊未經一戰,抵達開封。
正當魯軍在側翼戰場順利伸展之時,正面戰場上的奉軍主力也已將戰線推至黃河北岸。奉軍入豫後,在彰德收編了齊燮元的部隊,又在新鄉繳了王為蔚軍的械。2月13日,奉軍完全占領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14日,齊燮元在鄭州通電下野,宣布自行開除討賊聯軍副司令職責,“決不復問國政”。
為了捍衛自己的地盤,靳雲鶚等被迫抉擇,以武力抗拒奉軍的兼併。2月12日,魏益三領銜通電,公推靳雲鶚為河南保衛軍總司令,統帥各軍反奉。在推戴電上列名的有:騎牆觀望的田維勤、吳氏嫡系王維城、靳軍猛將高汝桐等九人。靳雲鶚自己也陸續通電,指責奉軍“此次出動京漢,名曰合作討赤,實則野心勃勃”。他聲稱:“河南為聯軍根據之地”,“豈得被他人攫占”!
靳雲鶚的抗奉得到了北伐軍的支持。蔣介石任命靳為河南方面北伐軍總指揮。同時,武漢國民政府也大張旗鼓地號召河南各界人民支持豫軍的反奉戰爭,先後撥款數十萬元。
靳雲鶚在積極運動豫軍將領聯合抗奉的同時,極力疏通自己與吳佩孚之間的僵局。他密電吳佩孚,表示願繼續擁戴,建議吳與國民軍捐棄前嫌,和北伐軍訂立兩不相犯的條約,同時聯合晉閻、皖陳,開創新局面,中興直系。此時,吳佩孚雖坐鎮鄭州,但手下可用之兵已不多。他要求張作霖速令奉軍停止前進,警告說:奉軍入豫,若“以威力行之”,恐“救鄂未及,糜豫先成;討赤未逞,絕友先見”。張作霖自然不聽這一套。吳佩孚於無可如何之中,不得不聽任靳雲鶚出面,組織抗奉的“新局面”。
2月15日,靳雲鶚就任河南保衛軍總司令。19日,通電譴責張作霖“破壞統一,蔑視中樞,謀復帝制,密約賣國,蹂躪民權,摧殘同胞”等六大罪狀,正式向奉軍宣戰。列名的有:河南保衛軍副司令米振標、田維勤、魏益三,鎮嵩軍總司令劉鎮華,建國軍總司令樊鐘秀,軍長王為蔚、龐炳勛、陳文釗、梁壽愷、王維城、于學忠、任應岐、賀國光、陳德麟、賈萬興、張治公、柴雲陞、王振等26名將領。除鐵桿降將寇英傑等人外,河南各路首領均列名其間。就連宣布接受奉方委任的米振標也榜上有名。張牙舞爪的奉軍使河南將領人人自危,靳雲鶚反奉既得到吳佩孚的首肯,又得到北伐軍的支持,因此,能在短短數日之內,將一向矛盾重重、號令難一的河南將領連為一體。
正當靳雲鶚樹起河南保衛軍旗幟之際,北伐軍利用軍閥內訌,長驅直入,開進杭州。2月20日,張作霖召集張宗昌、張學良、韓麟春等人密議,決定奉軍專負解決河南之責,直魯軍集中津浦線,全力南下,援助寧滬。會後,奉軍武漢卿旅進駐開封,接管隴海線戰事,魯軍孫殿英部奉命由汴赴徐南下。2月27日,奉系首腦再次聚會,商議入豫軍事部署。與會將領一致主張迅速進軍,由京漢、隴海兩路雙管齊下。同時,調吉林、黑龍江兩省軍隊入關策應。
為了抗禦奉軍渡河,深入河南腹地,靳雲鶚率師北上,將嫡系高汝桐、任應岐等部布防於滎澤、鄭州、新鄭一帶,意在與奉軍相拼。他公開表示:“生死存亡,在此一舉。”
正是這種危亡感推動吳佩孚與靳雲鶚站在一起。2月25日,吳佩孚在鄭州召開軍事會議,決定以靳雲鶚任北路,守京漢線,鞏固黃河;田維勤任東路,由隴海路進展;王為蔚任後方,策應兩路;魏益三任南路,維持信、鄭間交通;張治公任西路,嚴守陝洛。3月1日深夜,靳雲鶚微服抵鄭,在吳佩孚面前聲淚俱下,慷慨陳詞,表示“願以一死報大帥”,但他聲稱“行軍在統一指揮,目下我軍兵械既弱,若再不能團結,前途實鮮樂觀”。在吳佩孚的準許下,靳雲鶚改編河南直系各軍為16個軍,自己仍任河南保衛軍總司令,以魏益三為副司令,王為蔚、田維勤、張治公等分任各軍軍長。這樣,就形成了吳佩孚全軍與奉軍決戰的態勢。
奉軍在軍事行動之前,首先以電報展開政治攻勢。2月17日,張學良率先領銜聲討靳雲鶚“負恩叛上,縱敵誤國”。20日,褚玉璞接著指責靳雲鶚“陰結赤黨”,“盤踞中州,翻令赤賊猖熾,荼毒長江”。3月3日,奉系老將張景惠張作相、吳俊陞聯名警告吳佩孚,“勿袒靳雲鶚,以妨合作”。6日,張宗昌又單獨電勸靳雲鶚“懸崖勒馬”。一時間,電報滿天飛,大有先禮後兵之勢。其實,奉軍遲遲末動,主要是想爭取閻錫山協同作戰。為此,前敵主將韓麟春親赴太原遊說,但閻已看準方向,準備擇機易幟。因此,韓麟春遊說無效。3月5日,他復電張作霖說:“馮玉祥、蔣介石、靳雲鶚、閻錫山共同一氣。奉軍此時若入豫,晉軍將由娘子關衝出,斷我歸路。必須分前隊一部守石家莊,以防晉軍。”韓麟春使命的失敗,標誌著奉、吳、閻“三角討赤聯盟”的完全崩潰。
爭取盟軍的計畫落空後,奉軍只好單獨作戰。3月5日,張學良奉命抵達衛輝,召集前線軍事會議,研究渡河作戰方案,決定兵分三路:東路為榮臻第十七軍,自陽武渡河,進攻陽橋、惠濟橋一帶;西路為趙恩臻第十一軍,自修武渡河,進攻虎牢關;中路為於珍第十軍,在黃河鐵橋北岸集結,相機渡河,直撲鄭州。7日,下達總攻令,張學良親臨前敵指揮。東路因米振標的合作,進展順利,中路、西路均遭到直軍的抗擊。中路戰事尤為激烈。戰鬥打響之前,駐守黃河鐵橋的吳氏嫡系王為蔚軍,奉命將鐵橋拆毀,並在南岸構築工事,嚴陣以待。7日,於珍指揮中路大軍搭浮橋搶渡,被直軍的猛烈炮火擊退。張學良立即調上重炮部隊,狂轟直軍陣地。兩天過去了,只聞奉軍炮聲隆隆,不聞直軍回擊槍響。張學良推測直軍已後撤,下令於10日晚乘夜色偷渡。奉軍渡至中流時,突然南岸槍炮齊鳴。在探照燈掃射下,居高臨下的直軍炮無虛發,打得奉軍舟洞人溺,損兵折將達3000人。11日晚,天色突變,狂風暴雪鋪天蓋地而來。張學良再次下令衝鋒渡河。軍至半渡,直軍故伎重演,奉軍再次潰敗,死傷又達3000人。
敗報傳回北京,張作霖等人決定,中路暫緩急進,集中兵力向東路發展。於珍以前敵總指揮身份,率軍馳往東路。3月11日,東路奉軍自陽武渡河,冒雪挺進,13日攻占中牟,威脅鄭州。黃河鐵橋北岸的直軍擔心後路被斷,棄陣撤退。14日,中路奉軍在張學良、韓麟春的指揮下,乘勢渡河,向鄭州追擊。16日,西路順利渡河。在三路大軍合圍的形勢下,鄭州無險可守,直軍只能棄城出走。17日,榮臻第十七軍占領鄭州。吳佩孚逃往鞏縣,靳雲鶚率部退往新鄭。
正當奉軍擺酒慶功之際,靳雲鶚開始集結隊伍反攻。
3月16日,正當奉軍圍攻鄭州之際,已經投降奉軍的米振標所部突然由前方自行撤退。張學良急令駐開封的三個混成旅火速赴前線應敵。奉軍當即與靳軍主力高汝桐、任應岐兩師接火,激戰約6個小時,靳軍詐敗。奉軍窮追不捨,至白沙車站附近,誤入靳軍所設的地雷陣。奉軍二名旅長、三名團長當場陣亡,士兵損失達兩千餘人。靳軍乘機回戈反攻。奉軍紛紛潰退,行至開封車站,偵探報稱,魏益三軍繞道由朱仙鎮攻來。正在此際,米振標的毅軍又在中牟回響河南保衛軍。在靳軍、魏軍、毅軍的合圍進攻下,奉軍殘部沿隴海線退往歸德。戰鬥中,於珍負傷。17日,靳軍完全占領開封。
東路反攻獲勝後,靳雲鶚力主乘勢反攻鄭州,魏益三則堅持不能孤軍行動,必須配合北伐軍,共同作戰。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意見。靳雲鶚決定獨自率軍反攻。他下令以高汝桐為前敵第一路指揮,任應岐為第二路指揮,全軍連夜出發,於20日開始總攻。
鄭州反攻戰前後持續五天。雙方在鄭州以南小李莊車站東西一帶激戰。靳軍數次突破,逼近鄭州,都被奉軍拼力擊退,雙方均傷亡慘重。24日拂曉,靳軍再次發動凌厲攻勢。前敵總指揮高汝桐親率敢死隊,乘裝甲車三輛,從正面衝鋒,同時命步兵自兩翼出擊。奉軍亦以鐵甲車出戰。因車行太猛,無意之中車前掛鈎將靳軍鐵車掛上,一時無法拆開。雙方都開足馬力猛曳。奉方急中生智,對靳軍鐵車開炮,平射貫入,洞穿三車,靳軍機車被毀。奉軍將車拉回。靳軍中鋒失利,兩翼接連敗退。事後,奉軍開車檢查,方知高汝桐親自在車內指揮,已中彈身亡,參謀長沈其昌等人奄奄待斃。張學良對此十分感慨,特地為高召開追悼會,致輓聯雲:“陷胸斷脰是男兒,死非其所,痛矣;沐雨櫛風先士卒,事不得人,惜哉!”
高汝桐是靳雲鶚所倚重的心腹勇將。高陣亡後,靳軍群龍無首,全線潰退。奉軍乘勝追擊,連克重鎮。其後,靳雲鶚又組織過幾次反攻,但都沒打出聲色。奉軍漸次控制河南幹線。3月26日,於珍部在直魯軍的配合下,復克開封,打通隴海線。31日,榮臻部占領許昌。4月中旬,南下奉軍抵達漯河,與入豫的北伐軍對峙。
奉吳河南戰爭
吳佩孚

戰役結果

奉吳河南戰爭是北洋軍閥史上最後一次較具規模的混戰。戰爭的挑動者奉系打著“討赤”的旗幟,兼併異己,爭奪地盤;戰爭的另一方,河南直系將領的狀況雖較複雜,但仍未能脫出軍閥的窠臼。保衛軍主將靳雲鶚基本上是一個唯利是圖的舊式軍閥,對於北伐軍委任的軍職,只肯暗中受命,不肯公開就職。直到最後被迫與奉軍決戰時,為爭取國民政府的援助,才宣稱“徹底改革,厲行民治”,“以三民主義為信條”。然而,這只不過是一種政治姿態。實際上,靳雲鶚從未實施過任何改革,依然橫徵暴斂,欺壓民眾。這也是河南保衛軍不可能以弱勝強的根本原因。
奉吳河南戰爭
靳雲鶚

戰役影響

奉吳河南戰爭加速了北洋軍閥的崩潰。吳佩孚的直系殘餘自此土崩瓦解,從軍閥的行列中消亡;奉系雖然依靠自己的優勢兵力和利用直軍裂隙,取得了勝利,但是也受到了重創。戰爭的結局使奉、吳、閻“三角討赤聯盟”解體,奉系成了孤家寡人,同時使南北之間的緩衝地帶消失,奉系必須與北伐軍刀槍相見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