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英傑(近代直系軍閥將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寇英傑(1886年—1952年),弼臣,山東壽張人。民國時期軍人,為直系軍閥吳佩孚的心腹將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寇英傑
  • 別名:字弼臣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省壽張縣(今屬陽穀縣)
  • 出生日期:1886年
  • 逝世日期:1952年
  • 職業:軍人
  • 主要成就:直奉戰爭
  • 性別:男
寇英傑簡介及湘鄂軍閥戰爭史,新矛盾、新戰爭,

寇英傑簡介及湘鄂軍閥戰爭史

1886年,寇英傑出生在壽張縣(今屬陽穀縣)寇莊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正處在社會劇烈動盪時期,連年軍閥混戰,勞苦大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寇英傑在幼年時期就失去了父親,他跟隨母親艱苦度日。寇英傑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決然投身行伍,開始了人生道路上曲折而又漫長的探索。他在豫軍中先後任連長、營長、團長,後來又到鄂軍第二師任團長。
1、湘鄂軍閥爆發第一次戰爭
1918年,湘鄂軍閥爆發第一次戰爭,寇英傑率部參加了對湘軍的作戰。由於鄂軍第二師師長王金鏡腐敗無能,結果在戰爭中吃了敗仗。但是,王金鏡卻把打敗仗的責任全都推到寇英傑身上。湖北督軍王占元聽信了王金鏡的話,非要殺掉寇英傑以正軍紀不可。許多人都來勸解說情,最後這件事情才算不了了之。從此,寇英傑開始向直系軍閥吳佩孚靠攏,後來乾脆徹底投靠了吳佩孚。不久,他就被吳佩孚提拔為第二混成旅旅長。
1921年7月,湘鄂軍閥再次爆發戰爭。吳佩孚派蕭耀南、靳雲鶚以援鄂的名義進入湖北搶占地盤。寇英傑也率部參加了戰鬥,結果打了敗仗。8月,王占元被迫辭去湖北督軍職務。吳佩孚親自到湖北督戰,最後把湘軍趕回了湖南。戰事結束後,吳佩孚對參戰的將領加官晉級。寇英傑雖然在戰爭中打了敗仗,但仍然被提拔為師長。靳雲鶚卻因“輕敵冒進”遭到吳佩孚的訓斥,心裡感到忿忿不平。
2、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
1924年4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10月,直軍第三陸軍總司令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囚禁曹錕,成立國民軍,並下令討伐吳佩孚。這時,寇英傑奉吳佩孚之命,率部向駐紮在河南的國民軍發動進攻。之後,他又率領5萬人馬北上支援其他部隊作戰。山西軍閥閻錫山得知這一情報後,急忙命令孔繁蔚開赴石家莊構築工事,阻擋寇英傑部的進攻。寇英傑率部趕到石家莊前線後,隨即指揮部隊向沙河一線發動攻擊,但遭到了孔繁蔚部的抵抗,寇英傑只好命令部隊向後撤退。閻錫山恐怕前方有失,又急派張培梅前去替換孔繁蔚。張培梅在石家莊修建了“鶴峰堡”以對付寇英傑的部隊。寇英傑看到對方防備森嚴,因此只在沙河一線進行了一些小規模的戰鬥,始終沒有攻占對方的陣地。事後閻錫山在一次軍事會議上說:“這次出兵石家莊,是一次冒險的動作,如果寇英傑真正有種,咱們就擋不住。”吳佩孚看到石家莊方向已經被閻錫山卡住,其他方向的援軍也遲遲不能到位,軍心渙散,無力再戰,他只好逃回武漢去了。寇英傑在一系列進攻遭到失敗以後,先是撤走鄭州,後又退守長江流域,以殘部組成湖北陸軍整編第一師,並任該師師長,開鄂省擅自擴軍惡例。之後,他又被吳佩孚任命為湖北第二師師長,先是駐防孝感,後又移師鄂北安隘武勝關
3、吳佩孚東山再起
1925年10月,吳佩孚乘孫傳芳在江蘇發動反奉戰爭之機東山再起,他自稱受14省區將領推舉,就任“討賊”聯軍總司令。此時,寇英傑被吳佩孚授為涵威將軍兼前敵總指揮.1926年1月,吳佩孚發出討伐馮玉祥的通電,聯合奉軍攻打馮玉祥,分兵3路向河南發動進攻。南路軍司令寇英傑,率領鄂軍進攻豫南,目的是消滅國民二軍;東路軍由靳雲鶚指揮,進攻豫東;其他部隊為西路軍,進攻豫西。豫督岳維峻急令第十一師蔣士傑部堅守信陽。寇英傑指揮部隊進入河南後,立即向信陽發動猛烈攻擊。由於蔣士傑頑強抵抗,寇英傑對信陽屢攻不克,吳佩孚又派出部隊前來支援。這時,有人勸說靳雲鶚也掉過頭來打豫軍,靳雲鶚說:“河南的地盤已經許下寇三(寇英傑)了,我們豈不是白費力氣!”吳佩孚見信陽城久攻不下,便留下部分兵力對信陽實施包圍監視,主力繞道北進,取得節節勝利。信陽城被圍困48天后,蔣士傑率領守城官兵放下武器。3月4日,寇英傑率部從信陽繞道趕來,與靳雲鶚在鄭州會師。岳維峻放棄鄭州後,率領殘兵敗將蜂擁向西撤退,寇英傑與靳雲鶚部乘勝追擊豫軍。1926年春,寇英傑又率部攻占了郾城、許昌等地。

新矛盾、新戰爭

河南的戰事結束後,吳佩孚對參戰的將領論功行賞。寇英傑在這場戰爭中雖然沒有顯著戰功,但能夠牽制國民二軍的大部分兵力,使豫北的軍事行動易於成功,因此,被吳佩孚任命為河南督軍;而戰功顯赫的靳雲鶚卻被任命為河南省省長。靳雲鶚認為自己比寇英傑強得多,這樣的安排不公平,因此,與吳佩孚產生了新的矛盾。
1、1926年夏廣東出師北伐
1926年夏,國民革命軍由廣東出師北伐,9月下旬,北伐軍攻克武漢,吳佩孚倉皇逃往鄭州。這時,吳佩孚殘部還有寇英傑部等16個師和一些地方雜牌軍隊,約20餘萬人;而張作霖的勢力卻在不斷擴大。於是,在吳佩孚的部下當中,因為對待張作霖的態度不同而分成兩大派:一派是主張聯奉的,以寇英傑為代表;一派是堅決反奉的,以靳雲鶚為代表。10月,吳佩孚命令靳雲鶚率部收復武漢,田維勤隨軍督促,寇英傑率部在後邊推頂。隨後,寇英傑率部乘列車從鄭州出發南下,田維勤帶領衛隊一營及彈藥給養附掛在列車後邊同行。行至許昌時,田維勤忽然將所乘車輛與寇英傑的車輛脫開,說是準備開赴汝南整頓隊伍,寇英傑只好率部單獨行動。當列車行至臨潁時,靳雲鶚手下的劉培緒部出來表示歡迎,等到寇英傑部乘坐的列車剛剛開過去,他們立即拆掉鐵軌,對寇英傑部進行突然襲擊。寇英傑慌忙下車,繞道襄縣逃回鄭州.1926年12月1日,張作霖在天津就任安國軍總司令。受張作霖的指使,寇英傑等16名將領通電對張作霖表示擁戴。12月6日,吳佩孚在鄭州召開軍事會議,寇英傑等人參加了這次會議。會議決定聯合奉軍,反攻武漢。12月25日,吳佩孚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決定,以寇英傑部等兵力解決靳雲鶚的問題。之後,吳佩孚又發出通電,指責靳雲鶚“失守漢陽,不事反攻”,罷免了他的職務,並將“前敵軍務著交田維勤、魏益三兩副總司令商承,寇英傑負責辦理”。
2、北伐軍進攻河南寇英傑戰敗
1927年2月,北伐軍乘勝進攻河南,奉軍也乘機沿京漢鐵路南下襲取河南,曾一度成為直系人物大本營的鄭州處在一片風聲鶴唳之中,人們紛紛作歸計。寇英傑以送家眷回天津的名義離開了河南,然後繞道到徐州參加張作霖主持的軍事會議。不久,他即率領部隊到北京投奔了張作霖,被任命為安國軍第二方面軍副軍團長兼十二軍軍長。靳雲鶚為了保存實力,歸附了北伐軍。寇英傑部下的一名師長賀國光因不願意投奉,被靳雲鶚委任為第五軍軍長。吳佩孚把兵權交給靳雲鶚後,攜帶家眷與僅剩下的部分衛隊投奔了四川軍閥楊森。
1927年底,國民黨軍隊北伐至河南,寇英傑部戰敗潰逃。之後,寇英傑在邯鄲被俘,獲釋後隱居於天津日本租界小白樓,從此一蹶不振。
3、吳佩孚到北平
1932年2月,吳佩孚由四川經西北來到北平。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加緊實施“以華治華”政策,吳佩孚成了他們爭取的對象。1938年秋,日軍派川本芳太郎大佐專門做吳佩孚的工作,並動員與吳佩孚有關的人員勸說他出山。寇英傑也向吳佩孚發去了勸進函電,其措詞大抵是“天禍中國,兄弟鬩牆,拯大局於危亡,救小民於水火,舍吳公子玉,其誰能之”之類的話語。但是吳佩孚拒絕出任偽職。
4、吳佩孚被殺
1939年12月,吳佩孚因患牙疾以致感染,日軍乘機派人將他殺害在家中。1939年末、1940年初,處在日軍占領下的北平社會各界為吳佩孚舉行了弔唁活動,並成立了治喪處。寇英傑等日偽當權者、前朝遺老、朝野名流、吳佩孚的生前部下及親朋好友180多人參加了治喪處。寇英傑目送自己曾經仰慕並追隨的主人走完了坎坷離奇的一生。
5、寇英傑北京病逝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2年10月,寇英傑在北京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