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希微,出自《老子》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這是道家所指的一種形神俱忘、空虛無我的境界。《愚溪詩序》:“超鴻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河上公註:“無色曰夷,無聲曰希。後因以"希夷"指虛寂玄妙。 謂清靜無為,任其自然。同名另有重慶夷希微科技有限公司坐落於美麗的九龍坡區楊家坪步行街,其創立於2010年。是由多家科研院(所)、企業共同組建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科技企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夷希微
- 外文名:Yi and micro
- 出處:愚溪詩序
- 創立:於2010年
重慶夷希微科技有限公司,人物介紹,夷希微,
重慶夷希微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致力於智慧型小區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停車場收費系統及通道(道閘機、三輥閘、收發票設備等)、門禁管理設備、商場陳列品防盜展示架的研發及製造。公司以獨特的企業理念為廣大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贏得了社會的高度評價。迅速發展成安防行業的佼佼者。 重慶夷希微科技有限公司是內地智慧型化監控設備、商品防盜展示架、停車場成套設備唯一專業生產廠家,公司引進美國銥波公司核心技術,自主開發、生產的“EP-MD208C銥波牌”智慧型停車場管理成套設備,具有國際一流水準,是我公司目前的拳頭產品之一。
公司引進以色列技術的商品防盜展示架,在德國漢諾2010年度通訊產品展銷會上被NOKIA、iPhone等國際知名廠家採用,產品被國內蘇寧電器、家樂福、百思買等知名家電賣場的3C真機展示區域使用。
公司不斷地推出全新的智慧型化系統設備,努力促進智慧型化小區門禁管理、閉路監控、停車場的標準化建設。公司遵循求實創新,誠信為本,質量取勝的宗旨,竭誠為新老用戶服務:提供從項目科研、工程實施、營運維護、擴容延展的全過程服務;始終以最先進的技術,最新穎的設計,最完善的服務為宗旨,讓廣大的用戶滿意。我們將秉承不懈的努力,以全新的理念,誠摯的服務為新老朋友營造科技化、信息化、智慧型化的新空間,為社會各界朋友帶來一個方便、安全、舒適、有序的環境 。夷希微願與國內外各界同仁攜手合作,共創中國智慧型安防行業的美好明天。
人物介紹
葉挺(1896~1946年),原名為詢,字希夷,廣東惠陽人(今天屬惠州市惠陽區秋長街道辦事處),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之一。毛澤東曾當面稱他是“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他開創人民軍隊之路的功績以及崇高的氣節,將永世流芳。1924年赴蘇聯東方勞動大學與軍事學校學習。1925年回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獨立團團長、二十四師師長、十一軍軍長。1927年先後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抗戰時任新四軍軍長。1941年皖南事變時被國民黨非法逮捕,先後被囚於江西上饒,湖北恩施,廣西桂林等地,最後移禁於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集中營。1946年3月4日,由於中共中央的堅決要求,始獲自由。出獄後即電中共中央請求加入中國共產黨,於3月7日經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慶飛返延安,途中於山西省興縣黑茶山因飛機失事遇難。同機的遇難者還包括王若飛、博古(秦邦憲)、鄧發。簡歷 1896年9月10日(清光緒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於廣東省惠陽縣周田村。先後畢業於廣東陸軍國小堂、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和保定軍官學校。1919年初投身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在粵軍中任支隊副官,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21年任孫中山陸海軍大元帥府警衛團第二營營長。次年6月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時奉命守衛總統府前院,掩護孫夫人宋慶齡脫險。1924年赴蘇聯,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和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回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獨立團團長、二十四師師長、十一軍軍長。1926年,在北伐戰爭中率獨立團為先遣隊討伐軍閥吳佩孚,在湖北汀泗橋和賀勝橋等戰役中屢建戰功,被譽為“北伐名將”。北伐軍占領武漢後,升任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師長。 1927年8月參加領導南昌起義,後任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一軍軍長。同年12月參加領導廣州起義,任起義軍工農紅軍總司令。在中國革命的轉變關頭,為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和創建人民軍隊作出了重要貢獻。廣州起義失敗後,因受到中共廣東省委領導的責難和共產國際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與黨脫離關係,流亡歐洲,後到澳門隱居。 1933年11月到福州幫助蔡廷鍇、蔣光鼐等人在“福建事變”後成立的“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濟深、陳銘樞等組織的以抗日為主旨的中華民族革命同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出任新四軍軍長,指揮部隊挺進華中敵後,開展游擊戰爭。 1939年5月,穿越日軍封鎖線,北渡長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部隊挺進皖東敵後,在津浦路東西兩側建立抗日根據地。1940年10月初,日軍五千餘人在空軍配合下進犯皖南涇縣雲嶺新四軍軍部,他指揮軍直屬隊頑強苦戰,斃傷日軍數百人,將敵擊退。 1941年1月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身陷囹圄,堅貞不屈,曾作《囚歌》明志。抗日戰爭勝利後,經中共中央向國民黨多次交涉沒。1946年3月4日,在多方面的努力下,葉挺獲釋,第二天,他就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在獄中,葉挺說:“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葉挺參加了國共談判三人軍事會議。4月8日,他後乘飛機由重慶回延安,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難,享年50歲.同機遇難的還有王若飛、博古、鄧發以及葉挺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兒楊眉和幼子阿九。 噩耗傳出後,毛澤東在《解放日報》上發表悼詞說:“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朱德題詞:“為全國人民和平民主團結而犧牲。”周恩來寫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 囚歌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走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著自由, 但也深知著—— 人的軀體怎能從狗的洞子裡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著這活棺材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注釋〕 ①這首詩寫在囚禁葉挺同志的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渣滓洞集中營樓下第二號牢房牆壁上。 家庭 1925年,葉挺與李秀文結婚。 長子葉正大 二子葉正明 三子葉華明 四子葉正光,媳董桂芝。 八子葉啟光 女兒葉劍眉 孫子葉大鷹,著名導演,作品《大喘氣》、《紅櫻桃》,《紅色戀人》。並在徐靜蕾導演的電影《我和爸爸》中扮演“爸爸”一角。 葉挺將軍囚居舊址紀念館 恩施市葉挺將軍囚居舊址紀念館位於葉挺路112號,占地總面積3000平方米。它是1983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恩施市籌資21萬元,於原址處按原樣修復而成的葉挺將軍囚居舊址,並增建了紀念館,於同年12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1992年12月和1995年3月,先後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葉挺,原名為詢,字希夷。1896年出生於廣東惠陽縣一個農家,父親開過藥鋪,到南洋打過工。他從小過著貧寒的生活,養成勤儉樸實的作風。7歲時,他上了剛由私塾改成的國小,15歲時考上了免費的惠州蠶業學校。辛亥年受廣州起義影響,他帶頭剪辮子而入獄一次。此後,他感到救國應從軍,於1912年考入廣東陸軍國小,五年時間逐級升入湖北陸軍預備學校和全國最高軍事學府———保定軍校 葉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和新四軍領導人,傑出的軍事家。1896年出生於廣東歸善(今惠陽)一個農民家庭。早年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參加援閩粵軍。1924年被派赴蘇聯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和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同年10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9月回國,參與組建以共產黨員為骨幹的第4軍獨立團,任團長。從此所部成為中國共產黨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裝部隊。 1926年在北伐戰爭中,他率部長驅直進,連戰皆捷,屢建戰功,被譽為“北伐名將”,所部被稱為“葉挺獨立團”,為4軍贏得“鐵軍”稱號。南昌起義時,他擔任前敵總指揮。廣州起義時,擔任紅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爆發後,出任新四軍軍長。 1927年8月參加領導南昌起義。同年12月參加領導廣州起義,任起義軍工農紅軍總司令。廣州起義失敗後,因受到中共廣東省委領導的責難和共產國際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與黨脫離關係,流亡歐洲,後到澳門隱居。抗日戰爭爆發後,出任新四軍軍長,指揮部隊挺進華中敵後,開展游擊戰爭。1939年5月,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部隊挺進皖東敵後,在津浦路東西兩側建立抗日根據地 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製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在遭國民黨軍重兵包圍的嚴重情況下,指揮部隊奮起突圍,浴血奮戰8晝夜。在奉派與國民黨軍交涉時被扣押。面對蔣介石的威逼利誘,他堅貞不屈。在牢房中書寫《囚歌》以明志:“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抗日戰爭勝利後,經中共中央營救,於1946年3月4日獲釋。5日即致電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於7日復電,稱讚他忠誠地為中國民族解放與人民解放事業進行了20餘年的奮鬥,經歷了種種嚴重的考驗,決定接受他入黨。4月8日,由重慶赴延安途中飛機失事,在山西興縣黑茶山遇難,時年50歲。
夷希微
唐代重玄派的代表人物成玄英認為道自性虛通,故能涵蓋一切,作為宇宙萬物之源。所以至道虛玄,通生萬物。但進一步他又以雙遣雙非的方法否定道的生成性:雖復能生萬物,實無物之可生;故即生而不有,有即有而不有,生亦不生而生,此遣道生也。從空間上說,至道之為物,雖有不有,雖無不無,有無不定,故為恍惚。從時間上說,時乃有古有今,而道 竟無來無去。由此證明道具有的超越時空性。他還認為,至道虛寂,妙絕名言;道無稱 謂,降跡立名,意在引物向方,歸根返本。可見,他用否證法賦予“道”虛通空靈的內 涵,使之與雙遣雙非的“重玄”相契合印證,從而描繪出其理想的重玄境界。 在論及“動靜”時,成玄英認為:雖復安靜,即靜而動; 雖復應動,即動而靜。動靜不殊,動靜一源。這實際上是繼承了僧肇的《物不遷論》 的思想。他雖主張動靜不二,但更偏向於即動求靜一面,特別是在談到修道時,強調修 行者動中求靜,以靜制動。這與唐代茅山宗學者吳筠的守靜去躁思想一致。他還特別闡 述了重玄三一之說,結論是:不一而一,散一為三;不三而三,混三歸一。他說的不一 不三仍是雙非雙遣的否定法,三一的內涵則是講精神氣、夷希微的同一性與可分性。三一也是種修道的方法,他認為修道之初,先須拘魂制魄,次須守三一之神,虛夷凝靜, 令不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