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效應

失敗效應

格維爾茨在研究中發現,能力較差的學生,如果經過極大的努力而仍然不能成功,失敗經驗累積的次數過多之後,往往感到失望灰心,甚至厭棄學習。這就是努力後的失敗效應。失敗效應和成功效應一起合稱為成敗效應。

成敗效應是指努力後的成功效應和失敗效應,是格維爾茨在研究中發現的。通過實驗證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跟任務是否容易成功完成有關,更重要的是,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以達到成功的境地,才會使他們感到內心的愉快和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失敗效應
  • 提出者:格維爾茨
簡介,啟示,

簡介

成敗效應是指努力後的成功效應和失敗效應,是格維爾茨在研究中發現的。具體的研究方法是,他給了學生們幾套難度不等的問題,讓學生們自由地選擇解答。他發現能力較強的學生,解決了一類中一個問題之後,便不願意再解決另一個相似的問題,而挑較為複雜的難題,藉以探索新的解決方法,等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達到成功的境地時,會感到內心的愉快與願望的滿足。這就是成功效應。但是對於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最大的痛苦莫過於,他們經過極大的努力之後仍然不能成功,失敗經驗累積的次數過多之後,往往感到失望灰心,甚至厭棄學習。這就是努力後的失敗效應。
失敗效應的常見例子就是一蹶不振之後破罐破摔,戀愛失敗、事業失意,努力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於是有的人就心灰意冷,失去信心。

啟示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很多人都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認為工作是提升自我的過程,只要努力,哪怕沒有同事的認可,領導的獎勵,自己一樣可以做到心靜如水。其實,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想法,每個人的工作都需要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就要從自己的工作成果中去支取。與其說自己不在乎別人的評價,而唱“獨角戲”,不如搞好自己的業績,那時再唱的“獨角戲”,才是一出挑起大梁、獨當一面的重頭戲,具有“一人在台,萬人喝彩”的聲勢。
成敗效應在職場的特殊之處,在於這個效應不因為一個人的老練與否而影響作用的發揮,有時候一個越老練的人,在努力之後越承受不了失敗的打擊。實際上,避免打擊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努力之前,捨得花時間和氣力,去研究好自己的職責所在,知道怎么樣和別人共同合作、怎么做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認可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