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效應

半途效應

半途效應(Halfway effect)是指在激勵過程中達到半途時,由於心理因素及環境因素的互動作用而導致的對於目標行為的一種負面影響。大量的事實表明,人的目標行為的中止期多發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標行為過程的中點附近是一個極其敏感和極其脆弱的活躍區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半途效應
  • 外文名:Halfway effect
  • 別稱:無
  • 適用領域範圍:心理學、教育學
產生原因,素質培養,避免措施,相關典故,

產生原因

導致半途效應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目標選擇的合理性;
目標選擇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現半途效應,因此選擇目標的時候不能自輕亦不能自大,恰到好處最合適。
二是個人的意志力;
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現半途效應。因此要求培養堅韌不拔的精神,不拋棄不放棄的許三多精神。這就要求老師在平時教育學生時多注意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同時多注意進行意志力的磨練。行為學家提出了"大目標、小步子"的方法,對於防止半途效應的發生具有積極的意義。

素質培養

培養意志力方法如下:
一是強化正確的動機。
人們的行動都是受動機支配的,而動機的萌發則起源於需要的滿足。什麼也不需要或者說什麼也不追求的人,從來沒有。人,都是有各自的需要,也有各自的追求;只是由於人生觀的不同,不同的人總是把不同的追求作為自己最大的滿足。史達林說,偉大的目的產生偉大的毅力。從奧斯特洛夫斯基和張海迪身上,我們可以充地看到,崇高的人生目的怎樣有力地激發出堅韌的毅力。
龜兔賽跑龜兔賽跑
二是從小事做起,可以鍛鍊大毅力。
李四光向以工作堅韌、一絲不苟著稱,這與他年輕時就鍛鍊自己每步走零點八米這類的少事不無關係。道爾頓平生不畏困難,看來從他五十年天天觀察氣象而養成的韌性中得益非淺。高爾基說:“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生活一再昭示,人皆可以有毅力,人皆可以鍛鍊毅力,毅力與克服困難伴生。克服困難的過程,也就是培養、增強毅力的過程。毅力不很強的人,往往能克服小困難,而不能克服大困難;但是,積克服小困難之小勝也能使人大困難之毅力。今天,你或許挑不起一百斤的擔子,但你可以挑三拾斤,這就行。只要你天天挑,月月練,總有一天,一百斤擔子壓在你肩上,你能健步如飛。惲代英說的深刻:立志需用集義功夫。余謂集義者,即在小事中常用奮鬥功夫也。……在小處不能不犯過失者,其在大處犯過失必矣。小壓迫小引誘即能勝過,在大壓迫大引誘中能否勝過尚為一問題。如小處不能勝過尚望大處勝過,豈非自欺之甚呼?勝過小者,再勝過較大者。此所謂集義也。不然集交仍然是一句空話。”
小事情很多,從哪些小事情做起,有的人好睡懶覺,那不妨來個睜眼就起;有的人“今日事,靠明天,”那就把“今日事,今日畢”作為座右銘;有的人碰到書就想打瞌睡,那就每天強迫自己讀一小時的書,不讀完就不睡覺,只要天天強迫自己坐在書本面前,習慣總會形成,毅力也就油然而生。人是需要從自己做對的,因為人有惰性。克服惰性需要毅力。任何惰性都是相通的,任何意志性的行動也是共生的。事物從來相輔相成,此長彼消。從小事情就可以培養大毅力,其道理就在其中。
三是培養興趣能夠激發毅力。
人說興趣是毅力的門檻,這話是有道理的。法布爾對昆蟲有特殊的愛好,他在樹下觀察昆蟲,可以一趴就是半天。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說,我經常不分日夜地把自己關在實驗室里,有人以為我很苦,其實這只是我興趣所在,我感到“其樂無窮”的事情,自然有毅力幹下去了。當然人的興趣有直觀興趣和內在興趣之分,但兩者是可以轉換的。例如:有的人對學外文興味索然,可他懂得,學好外文是建設四化的需要,對這個需要,他有興趣,因此他能強迫自己堅持學外文。在學的過程中,對外文的興趣也就能夠漸漸培養起來,這反過來又能進一步激發他堅持學外文的毅力。一個人一旦對某種事物、某項工作發生內在的穩定的興趣,那么,令人嚮往的毅力不知不覺來到他身邊,也就成為十分自然的事情。
四是由易入難,既可增強信心,又能鍛鍊毅力。
有些人很想把某件事情善始善終的幹完但往往因為事情的難度太大而難以為繼。對毅力不太強的人來說,在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穿破口時,一定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由易入難的原則。徐特立同志學法文時,已年過半百,別人都說他學不成,他說,讓我試試看吧。他知道自己記性差了,工作又忙,所以,開始為自己規定的“指標”,只是每天記一兩個生詞。這個計畫起步不大,容易實現,看起來慢了一些,但能夠培養信心,幾個月下來,徐老不但如期完成計畫,而且培養了興趣,樹立了信心,又慢慢掌握了學法文的“竅門”,以後每天可以記三、四個生詞了。徐老的做法很有辯證法。要是一開始在沒有殷握的情況下,就提出過高的指標,結果計畫很可能實現不了,信心也必然銳減,縱使平時有些毅力的人,這時也可能打退堂鼓。美國學者米切爾·柯達說過:“以完成一些事情來開始每天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管這些事情多么微小,它會給人們一種獲得成功的感覺。”這種感覺無疑有利於毅力的激發。柯達的話看來對於我們乾其它事情,也會有啟發的。

避免措施

教師在平時教育學生時多注意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同時多注意進行意志力的磨練。行為學家提出了“大目標、小步子”的方法,對於防止半途效應的發生具有積極的意義。
半途效應-馬拉松半途效應-馬拉松
心理學家研究,當人們追求一個目標做到一半時,常常會對自己能否達到這目標產生懷疑,甚至對這個目標的意義產生懷疑,這時候的心理會變得極為敏感和脆弱,這樣就容易導致半途而廢,心理學上稱之為半途效應。
半途效應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制訂的目標不夠合理。目標制訂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現半途效應;二是執行這個目標的人意志薄弱。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現半途效應。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多注意對孩子進行意志力的磨練。另一方面,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與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目標,並將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這對防止半途效應的發生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小步子,大目標:指通過小步驟反饋來達到學習目標,也就是說,首先將目標分成幾個小目標,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要進行反饋或強化,最終達到最後的大目標。
1、教師或者父母可以將要讓孩子形成某個習慣,或養成某種能力,可以將這個目標分解成若干小的目標,然後分布引導實施。在孩子達成小目標的時候及時地給予表揚或鼓勵。最終可以讓孩子形成這個習慣或能力。
2、可以“倒序”教孩子複雜的程式。例如將穿衣服分解為六個動作:穿內褲——穿內衣——穿襪子——穿褲子——穿襯衣——穿鞋。先由父母幫助孩子完成前五個動作,最後一個動作讓孩子自己完成,等孩子能獨立熟練地完成後,父母就再多留一個動作讓孩子完成,這樣循序漸進,孩子輕輕鬆鬆就可以獨立穿衣服了。
3、連鎖塑造為學生學習複雜的、較難的知識提供了實現“跳一跳,摘果子”的方法,通過最近發展區的影響,將目標分解,逐步完成。達到大的效果。
一、認真梳理實施耐挫折教育的基本內容
挫折涉及到自然、社會、個體需要等多種因素,耐挫折教育的內容是多維的、多側面的。在實施挫折教育的過程中既要注意到學生年齡和認知水平的差異,螺旋發展拾級而上,又要兼顧挫折所涵蓋的基本內容和相關要素。我們構想是否可以形成如下的教育系列:——對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的挫折的一般認識、了解;
半途效應-爬山鍛鍊意志力半途效應-爬山鍛鍊意志力
——對生活、生存中可能出現的挫折的心理準備及疏導對策;
——對學習上遭遇到的大小不同、程度不一的挫折的態度及其轉化機制;
——對實現各類個體需要的競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挫折的反應和利用;
——對學生群體中人際關係造成的挫折的正確處理協調;
——對動機與目的、能力與願望不相符所衍生挫折的自我防衛;
——對前進道路上暫時性挫折的清醒認識及必勝信念;
——對受到各種挫折後自我心理保健的常識教育和可操作性的行為方式指導;
二、在近現代史教育的廣闊背景中滲透耐挫折
鄧小平同志提出要對小學生、中學生一直到大學生,由淺入深、堅持不懈地進行中國近現代史及國情教育。學校可以通過開展日曆上的“紅黑頁”、近代的不平等條約回顧、不屈不撓鬥爭故事等多種方式,形象地、立體地閱讀近現代史,從而認識到:一部近代史浸潤了辛酸、血淚,寫滿了挫折、艱難,當然更顯現了挫折中的抗爭,記錄了剛性的中華民族精神。諸如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失敗,南京、天津、煙臺、伊犁、馬關、辛丑等20多個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使民族遭受巨大挫折,蒙受巨大災難。但中國人民並未被挫折壓倒,而是愈挫愈勇,奮然前行,在鄧小平的領導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這種歷史的、形象的、巨觀的、廣闊的教育背景中滲透挫折教育內容,說服力強、感染力深、震撼力透、立足點高、理性意蘊深,會收到顯著成效。
三、巧妙利用各種挫折提高耐挫力
少年兒童理性思維能力較弱,對具體的、直觀的、身邊的事物容易引發興趣,觸發聯想。進行挫折教育如果空對空地講道理、列條條,很難收到實效,必須遵循“從游泳中學游泳”的基本原則,從“挫折中悟挫折”,多利用報載的、現實生活中的、身邊發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時機進行教育。
一類是自然環境挫折。自然一旦發生淫威,人的力量就顯得渺小和蒼白。但如果這時人的心理堤壩沒有被衝垮,那就還能實現根本意義上的“人定勝天”。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環境正是要人來改變的。”“人也生產著社會。”如汶川遭受地震災害後,某校除了開展“我為災區獻愛心”的活動外,還組織了“假想”討論,“假如地震毀滅我的家……”對人力所不及的自然挫折做到有心理準備。
半途效應半途效應
一類是社會環境挫折。由於社會條件的某些限制,人的某些需要和動機可能無法實現。如果對此準備不足,就可能導致心理失衡。如在學生幹部選舉差額投票前可先開展“假如我落選?”、“為啥別人不投我的票?”的小型討論,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一類是個體需要挫折。榮格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常常為未來的目標而奮鬥不息,以求達到人格各方面的和諧完善,這就是自我實現,當一個人的自我實現不能滿足時,就會產生挫折感。某學生一貫自以為演講水平高,可參加全市“愛糧周”演講卻名落孫山,老師抓住這件事,開展主題活動,使大家明白:動機與目標,能力與期望永遠存在差距,任何時候既要想到“過五關”,也要準備“走麥城”。這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挫折耐力就會漸次提高,從而做到寵辱不驚、成敗安然,將勝利、失利都作為零的起點。
四、辯證地分析不盡人意之處,在比較中認識挫折
以前的政治思想教育往往剔選盡善盡美的教育內容,描繪白璧無瑕的神州大地,孩子腦海中只有“春和景明,波瀾不驚”的美好現實,沒有“霪雨霏霏,連月不開”的風雲變幻。一旦社會上不正之風、陰暗現象、污垢潛流等直接作用於兒童感官的時候,他們往往目瞪口呆,覺得不可理解。
教育應努力克服這種片面性,多引導孩子辯證地看世界、看祖國、看社會、看人生——和平與發展的世界趨勢中炮火不斷;迅猛而至的新科技革命中蘊藏著新的生態威脅;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捲入了泥沙濁水;廉潔高效的黨記憶體在著不正之風;富庶文明的那一邊依然有貧困與愚昧;熱誠敦厚的人群中不乏狡詐殘暴之徒;鋪滿鮮花的甬道上會蔓生棘針蒺藜……
“應知天地寬,何處風雲動?應知山水遠,到處有不平。”(陳毅詩)挫折本來就是生活的組成部分,只有從國小點辯證觀點,既多看主流,多看光明,又看到黑暗,看到挫折,長大才能迎難而上,勇敢出擊,“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五、利用各種主題活動及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艱苦磨練
在歷史上擔當“大任”起過作用的人物,都經過一個艱苦的鍛鍊過程,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現代中小學生是跨世紀的接班人,也是即將擔任“大任”者,艱苦磨練的一課必不可少。東鄰日本的川崎陽光幼稚園一年四季讓幼兒進行室外赤身裸體鍛鍊,煉其筋骨,磨其意志;美國石油大王、汽車大王特意讓孩子去擦皮鞋,打工掙錢;印度規定了小孩的“飢餓日”。
在中國這個並不富裕的國度里尤應強調艱苦磨練。學校可組織諸如遠足、野營、登山、自炊、值廚、拉練、支農、學工、軍訓等專題活動,從室內拓展到室外,從單純追求安全保險趨向於敢於承擔風險,從“坐而論道”發展到“起而力行”,在“吃苦活動”中“自討苦吃”、自我錘鍊。
還可以與家庭取得聯繫,以團隊組織為依託,開展“今天我當家”、“每月學會一件事”、“我是父母好幫手”、“怎樣解決生活難題”等實踐操作活動,以提高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做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戰的各種準備。
六、十分注意利用榜樣的力量進行耐挫折教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兒童往往把某些具體人的形象作為自己的模仿形象。在具體榜樣形象的感染下,學生能加深對挫折的認識,激起內在的上進熱情,進而轉化為“自我發展運動”。挫折現象的普遍性決定了榜樣的豐富性。中小學生的“耐挫折教育”可資效仿的榜樣,大體可分為3類:
一是以中外著名人物戰勝挫折的典型範例為榜樣。要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必須努力學習才能有所進展。歷史上有成就的科學家都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力。19世紀20年代,俄國青年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在創建非歐幾何——羅巴切夫斯基幾何新論的過程中,蒙受許多人的嘲弄、攻擊,說他是“瘋子”、“怪人”、“胡鬧”。但是,羅巴切夫斯基把個人蒙受的一切侮辱和誹謗置之度外,勇往直前,繼續他的研究,終於取得了成功。所以意志堅強還是薄弱,對人的學習,乃至一生的事業關係極大。凡是在學業和事業上做出較大貢獻的人,都是意志堅強、不怕困難、鍥而不捨、始終如一的人。反之,那些意志薄弱、知難而退、不願艱苦奮鬥的人,即使具有超常人的聰明才智也很難獲得成功。
二是以全國著名的同齡人英雄為榜樣。成潔,失去雙臂,譜寫生活新旋律;邊榮唐,用7歲的稚嫩雙肩支撐起一個殘破家庭;楊雲和,由不識字的奶奶領養大,蟄居6平方米的小閣樓內,卻兩次摘取了國際信息學競賽的金牌;全國十佳少先隊員中的武高梅、周婷婷、季洪波也都是身處逆境自強自立的典範。
三是以身邊的榜樣戰勝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跡為價值尺度。要注意找尋學校、班級的閃光點,選擇適宜時機進行教育。某校一名學生自小喪父,進國中時又喪母,但她不甘沉淪,勤奮進取,在全市演講及作文競賽中屢屢獲獎,學校以“挫折叢中一朵花”為題開展主題活動,效果良好。
當中小學生能自覺地用這類“英雄人物的生活作為測量自己的尺度”時,其挫折就會成為新的努力的起點,新的成功的台階。
七、幫助中小學生建立積極的心理防衛機制,發揮心理補償功能
挫折對個體心理的影響具有兩重性。學校應努力提高學生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化學生的挫折內驅力,消除挫折負面效應,建立積極的心理防衛機制。
(1)要學會正確評價自己。自不量力、目標過高容易受挫折,要適當調節自己的志向水平,實事求是估價自己,這樣容易獲得良好情緒體驗。
(2)要學會大度豁達,保持心理平衡。努力提高自己接受精神刺激的能力,同學之間不為點滴小事斤斤計較,“為人處事能夠拿得起、放得下,鑽得進、出得來,收得攏、想得開。”
(3)要善於積極轉移交通進取。選不上班幹部就發揮自己某方面興趣特長獲取成功,東方不亮西方亮;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條條大道通羅馬。
(4)要挖掘內在潛力,積聚強大的心理代償能力。視覺失明,聽覺代償;聽覺失聰,感覺代償;兩手致殘,雙足代償;生活艱辛,事業代償;功敗垂成,信心代償……百折不撓,愈挫愈強。正如心理學上的“拿破崙情結”或“矮人綜合症”一樣,通過自我補償機制,發展成為能力卓越,事業興盛的人物。
(5)要創設相宜情境促成挫折轉化。北京、上海、重慶等地設立的知心電話,心理諮詢站是一種好形式,它能給予受挫學生以關心、疏導,為其創設一種宣洩的場所,使之安全度過焦慮期,得到新的心理平衡。
八、學會“高目標,小步子”的進攻策略
所謂高目標,是指人們要具有遠大目標,勝不驕,敗不餒,再接再厲,以求達到最後的目的。所謂小步子,是指在生活道路的每一個階段,給自己設定一個可接受的、具體的,具有一定困難的目標。制定相應的計畫,逐步實現目標。這樣,人的行動便在大小目標的導向中前進。如果只有大目標,沒有小目標,容易使學生產生高不可攀的感覺,引起沮喪,從而放棄目標。如果只有小目標,沒有大目標,容易使人缺乏奮鬥的信心,只看到眼前的得失。因此,大小目標相互結合,才能使人對生活充滿感情,不斷進取,在實現目標的征途中培養自己的意志,從而形成良好的克服挫折的能力。
九、樹立嚴愛相兼的教學觀
應該愛孩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是,應該愛而不溺,愛中有嚴,嚴中見愛,愛嚴相兼。愛孩子不能代替包辦,而是應當讓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去做,要有嚴格的要求。做錯了沒關係,自己去糾正。讓孩子在做的過程中,理解生活的酸甜苦辣。上海“雙十佳少年”魏清的母親說,小魏清只有殘疾的一隻手,初學繫鞋帶時,原先要花費一二個小時,而且額上滲出滴滴汗珠,作為母親,心如刀絞。儘管母親幫一下忙,不過是舉手之勞,可是這位母親知道,女兒不只是在學繫鞋帶,而是在學怎樣用一隻手去叩開人生之旅的大門,在學做生活的強者。因此,身為父母,必須考慮孩子今後人生道路上會有崎嶇、坎坷,要在愛和嚴的結合中,讓孩子去克服困難,解決矛盾,鍛鍊經受挫折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

相關典故

戰國時期,魏國有個叫樂羊子的人。他的妻子是一個非常賢慧的女子。
半途效應半途效應
有一天,樂羊子在回家的路上撿到一塊金子,心裡很高興。回到家裡,他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妻子,並把金子拿給妻子看。他的妻子看了看金子,又看看樂羊子,然後溫和地對他說:“我從前聽人說‘壯士不飲盜泉之水;廉潔的人不食嗟來之食’。路上撿來的金子,怎么可以拿回家來呢?”
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很受感動,就把那塊金子又扔到原來的地方。
第二年,樂羊子離開家到了一個很遠的地方,去拜師求學。
有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中織布,樂羊子突然回到家中,他的妻子很驚訝地問:“你的學業這么快就完成了?”樂羊子喃喃地說:“學業還沒有完成,可是我在外面,天天想念你,所以回來看看。”
他的妻子聽了以後,轉身拿起織機上的一把剪刀,嚓嚓幾下把織布機上已經織好了的布剪成兩段,樂羊子忙上前阻擋,他的妻子就對他說:“這織布機上的布,是一絲絲地累積成尺、成丈、成匹,是長期辛勞的結果,現在我把它剪斷了,就等於前功盡棄,白白浪費了時間。你讀書求學,不是也和我紡線織布一個道理嗎?”
樂羊子被妻子的話所感動,於是立刻離開家,繼續拜師求學。
幾年後,樂羊子終於完成學業,才返鄉回家看望妻子。他的妻子高興地迎接滿載而歸的丈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