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地位
太重集團1998年以中國機械行業上市的第一股而聞名中外。太原重工是中國最著名的重型機械設備製造商之一,是中國最大的起重設備生產基地、最大的挖掘設備生產基地、最大的航天發射裝置生產基地、最大的大型軋機油膜軸承生產基地、最大的矯直機生產基地、最大的多功能旋轉舞台生產基地、唯一的管軋機定點生產基地、唯一的火車輪對生產基地、國內品種最全的鍛壓設備生產基地;中國最好的免燒磚機,加氣混凝土設備生產廠家。
太重集團始建於1950年,是新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機器廠,屬於國家特大型骨幹企業。1998年創立了重機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進入中國製造業500強,2006年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08年勝利跨入了百億企業的行列。太重集團主要成員單位有: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太重集團煤機有限公司、榆次液壓集團有限公司等。共有總資產146億元,淨資產37億元;占地面積535萬平方米;在崗職工13676人。
太重集團服務領域廣,產品門類多,主要有:
冶金類產品:大型冶金起重機、軋鋼設備、板帶精整設備、大型軋機油膜軸承、轉爐傾動裝置等。太重牌起重機、油膜軸承、減速機相繼榮獲“中國名牌”產品。
煤炭類產品:國內唯一涵蓋井下、露天煤礦采、運、選為一體的成套裝備供應商,產品還延伸至煤炭深加工及煤化工成套設備。
液壓類產品:“榆液牌”液壓元件和液壓系統在行業內具有廣泛的認可度。
太重集團是國內唯一的火車輪對生產基地,品種最全的鍛壓設備生產基地,實力較強的風電、核電設備供應商,大型及特種鑄鍛件生產基地。其中,三峽1200噸橋式起重機、冶金480噸鑄造起重機、20~55立方米礦用挖掘機、Φ340毫米無縫管軋機、西氣東輸螺旋焊管機組、10000噸鋁合金擠壓機、神舟七號發射塔架、殘奧會白玉盤舞台、國家大劇院舞台等設備為太重的標誌性產品。
太重集團擁有重大技術裝備自主研發和工程總承包能力;建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和博士後工作站。2008年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排名第29名,進入了全國首批91家創新型企業名單。擁有國家級發明獎3項,國家級成果獎17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1項,國家專利82項,創造了340多個國內外第一,累計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提供了1000餘種,兩萬多台(套)裝備,被譽為“國民經濟的開路先鋒”。
近幾年來,太重集團保持了銷售收入年均增長30%以上、職工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的良好態勢。主導產品全部實現了出口,遠銷到了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綜合實力大幅度提高,全國重礦行業工業經濟綜合效益評價,連續七年獲得第二名。
標誌
一.標誌組成:
1.由六邊形螺釘形狀經壓縮變形 構成外框。
3.襯底為接近黃金分割比例的矩形色塊。
二.標誌概念及寓意:
標誌採用國際通行的象徵圖形與拉丁文相組合的設計理念、由能代表機械企業特點的六邊形螺釘變形外框和拉丁文TZ字母為設計元素構成。雄渾簡潔的塊面代表著重工行業的特點,豪放、有力的直線與細緻、靈活的弧線相結合,體現了企業管理嚴謹中見親和的概念,以象徵著科技、智慧、廣博的藍色塊為襯底,寓意企業以科技進步為依託,充滿生命力,蓬勃發展,同時象徵太重具有藍天、海洋般的胸懷,以及產業報國、振興民族工業的宏偉志向。
整個圖形簡潔大方,通俗易識,
方園結合,縮小不擠,放大不空,具有鮮明的視覺識別特徵。
產品
太原重工設計、製造生產的產品廣泛用於冶金、礦山、水電、火電、核電、能源、交通、航空、航天、化工、鐵路、造船、環保、
交通運輸設備等行業,多項產品填補國家空白,許多產品榮獲國優金獎,創造了340項中國和世界第一,被譽為“國之瑰寶”和“國民經濟的開路先鋒”。機器產品出口到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發展簡史
太原重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10月太原重型機器廠的成立。數十年來,太原重工填補了240多項國內空白,創造了多項中國乃至世界第一,創造和打破多項
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中國紀錄,有著輝煌的歷史:
1955年 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大型橋式起重機(50T/10T)
1959年 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1200薄板軋機
1961年 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4立方米電鏟
生產出我國第一套火車輪箍軋機
1963年 試製成功23輥矯正機,填補了國內空白
1978年 在我國採用液壓方法,生產出6000千瓦護環
1984年 自行設計製造了17輥板材矯正機,獲國家銀質獎
1985年 自行設計製造的800噸銅管材矯正機、2000噸單動板衝壓機填補了國家空白
1986年 自行研製了2000噸鍋爐封頭液壓機、1630噸擠壓機生產線設備,填補了國家空白
1987年 自行設計製造了4000噸雙動板衝壓機、1500/600噸雙動板衝壓機,填補了國家空白
1988年 自行設計製造的70噸動力板坯夾鉗起重機,填補了國家空白
自行研製的大型礦用設備WK-10B挖掘機獲國家優質產品金獎
1989年 為
龍羊峽水電站生產的500噸單吊門式起重機,亞洲稱雄、中國第一
1990年 自行設計製造的2500噸沖孔水壓機填補了國家空白
1991年 自行設計製造的6000噸金剛石壓機、500-1500噸SMC液壓機填補了國家空白
為五強溪水電站設計製造的560噸單吊橋式起重機,當時起重量國內最大
1992年 與德國合作生產的H121液壓挖掘機增補了國家空白
1993年 與日本合作生產的1830開卷落料堆垛生產線設備,填補了國家開卷落料線的空白
自行研製的3150噸紙輥液壓機,屬中國最大
自行設計製造的3150鍛造液壓機、TZC200錐形穿孔機組填補國家空白
開發出600-1200型鋼矯正機系列
與義大利茵西公司合作生產的ø800限動芯棒少機架連軋管機組,填補了國家空白
1995年 自行研製的125噸吊具可迥轉鑄造吊、3100m3/h緊湊型斗輪挖掘機系統成套設備填空了國家空白
1996年 同德國合作,為寶鋼、武鋼製造的450噸鑄造起重機,中國第一
完成了跨世紀的“921-520”發射塔架的任務
1997年 自行研製的98噸板坯鉗起重機,全國最大
天生橋水電站420+420噸雙小車橋機,國內同類產品起重量最大
1999年 研製的2m巨龍穿孔機,軋制規格世界最大
2000年三峽1200T橋機,單鉤起重量世界最大
2005年 480噸鑄造起重機,起重量世界最大
2008年 國內首台礦用55立方米挖掘機在山西太重集團下線,中國最大的鏟斗式礦用挖掘機
總部位置
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總部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玉河街53號。
計量單位
太原重工是國家一級計量單位,設有理化檢定中心,該中心擁有無損檢測儀、超聲探傷儀、磁粉探傷儀、化學分析儀、力學性能試驗儀、金相分析儀、儀表校驗儀、計量檢定儀等檢測類設備180台(套),具有理化檢驗、強度測試、機械振動、電氣塗裝、焊接試驗等先進的檢測手段。先進完備的檢測手段和實驗裝置,使太原重工的產品質量有了可靠的保證。
檢測設備
主要檢測設備有:日本200~300EG-S3和MG-420S工業
X射線探傷機、
比利時C3005X射線探傷機;ISONIC2006多功能聲定位智慧型超聲檢測成像系統、德國USD-15S和USN60數字
智慧型超音波探傷儀、美國EPOCHⅢ2300微型超探儀、美國ES-X螢光磁粉探傷儀、CJW 6000C 磁力探傷機;MM6大型光學顯微鏡、FM-ARS9000顯微硬度測試系統;WAW-Y 500A
微機控制電液伺服萬能試驗機、各類硬度計;英國熱電ICAP6300RADIAL電漿發射光譜儀、CS-901B
紅外碳硫分析儀、WFX-1D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D030E數字三用表校驗儀、 6米 測長機、
萬能工具顯微鏡;CSC-120D數字式全電子靜態汽車衡及150噸全電子靜態軌道衡等。
公司優勢
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始建於1950年,是新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機械製造企業,屬於國家特大型骨幹企業,中國製造業500強。公司地處山西省省會太原市,主要成員單位有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太重集團煤機有限公司、
榆次液壓集團有限公司等。
公司2008年銷售收入100億元,2001年起年
平均增長速度達到33%,國際市場訂貨16億元,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長。太重(天津)濱海重型裝備研製基地現已開工建設。公司著眼創建世界太重的宏偉目標,提出2015年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以上,出口訂貨30%以上的發展規劃。
公司擁有重大技術裝備自主研發和工程總承包能力,建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和博士後工作站,公司技術中心在2009年度575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中名列第13位,居全國重型機械行業技術中心第1位。2008年進入全國首批91家創新型企業名單,全國重礦行業工業經濟綜合效益評價,連續7年獲得第2名,山西省省屬企業經營業績考核第2名。
面對新形勢,迎接新挑戰,把握新機遇。公司將始終秉承“自力圖強、求實創新、團結奉獻”的企業精神,按照“集中力量,追求卓越,創建世界太重”戰略目標和“把真誠獻給社會,以信義廣交朋友”的經營理念,加快結構調整,加強自主創新,夯實基礎管理,強化人才支撐,未來五年,把太重建設成為出口交貨值達到年銷售收入的30%以上,具有較強的企業。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二、三等獎12項、科技成果獎10項、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製成果獎7項及國家發明獎3項,授權發明專利25項、實用新型專利29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2項、成果獎51項。2011年入選首批“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
文化理念
1.圍繞生產經營,組織開展內容豐富、行之有效的勞動競賽。緊緊圍繞生產經營的重點產品、重點項目、重點工作和薄弱環節、關鍵環節,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特別是要在開拓新市場、加大銷售回款力度、創新生產組織等方面下功夫,促進公司各項生產經營目標的順利完成。一、以六個“圍繞”為重點,開展競賽活動。
2010年是公司實施三大工程建設、加快結構調整的關鍵之年。競賽工作結合實際,積極進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公司各單位著重做好六方面的工作。
2.圍繞技術創新,加快新產品開發步伐,組織開展專項勞動競賽。進一步增強產品開發在產業發展的引擎作用,堅持把技術創新、科技進步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強長效機制建設。加大新產品試製、產品開發力度,做強做大新產品。
3.圍繞管理提升,全面強化細化管理,深入開展6S管理活動。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在現場管理、物流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開展管理創新活動,進一步形成管理規範化、標準化。深入推進全員全面的6S管理活動,建設具有太重特色的精細化管理體系,不斷推進企業精細化管理向縱深發展,推動公司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4.圍繞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開展以“我為節約做貢獻”勞動競賽。以提高資源利用率、降成本為重點, 以“賽創新比技術進步、賽降耗比節約節支、賽效益比增產增收”的“三賽三比”為主要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競賽,在全公司形成一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氛圍。
5.圍繞安全生產,組織開展“安康杯”競賽活動。繼續廣泛開展“十個一”活動,以狠抓各級
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安全管理機構的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的管理、班組安全建設、職工勞動保護、職工安全衛生宣傳教育活動、工會民眾監督工作、傷亡事故和職業危害的控制等為主要內容,組織開展競賽活動,促進公司安全生產目標的實現。
6.圍繞提高職工綜合素質,組織開展以“提技能、促發展”為主題的勞動競賽。廣泛實施職工素質工程,以“創新技能展評”、“崗位練兵、技術比賽”、“名師帶高徒”等活動為載體,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當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職工”活動,努力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培養一批適應新形勢要求的職工隊伍。
7.以條塊組織形式,推進競賽活動。
太原重工結合自身實際,圍繞百億重工的目標,在生產、經銷、質量等方面開展勞動競賽活動,並制定《“超額產出賽”、“重點產品按期產出賽”實施辦法》、《經銷訂貨、回款業務競賽辦法》、《質量管理和工藝管理創新競賽辦法》,確保了競賽活動的紮實、有效開展。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公司生產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占有優勢,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促進公司規模效益健康穩步發展,實現百億重工目標,開展了“超額產出賽”和“重點產品按期產出賽”。
(1)超額產出賽
(2)重點產品按期產出賽
人才培養
一.建立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太重不斷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大踏步向前發展,集團公司領導充分認識到,提高職工素質,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對太重健康、穩定、持續、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太重確定了“以加強職工培訓為切入點,以建立激勵機制為先導,以提升職工技能為主線”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基礎抓起,突出特色,注重實效,大力實施“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集團公司領導親自掛帥,各職能部門積極配合,形成了集團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三位一體的職工培訓體系;通過技術比武、職業技能上台階、崗位練兵、選樹技術工種帶頭人、“名師帶高徒”等活動,大大提高了技術工人的技能水平;同時完善了高技能人才的激勵機制。
二.以加強職工培訓為切入點,積極推進高技能人才培養。
開展職工培訓是提高職工技能的有效途徑。太重根據企業現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把職工教育培訓作為
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工作來抓,堅持“一個強化”,抓好“三個結合”。
一是強化職工技能鑑定,培養高技能實用性人才,組織開展技師、高級技師
職業技能鑑定。太重一直堅持重技能、重科技人才、重技術工人的“三重”原則,加大了
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的力度。2003年-2005年共舉辦各類職業技能鑑定培訓班60個,使公司的技師隊伍從2002年的320人增加到630人。
二是堅持職工培訓與企業改革相結合,突出轉崗培訓。針對公司結構調整後產生的富餘人員及待崗、轉崗人員,集團公司制定了詳細、周密的培訓計畫,組織精幹教師力量實施為期一年的培訓。通過培訓,各工種人員基本上掌握了理論基本知識和操作要領,綜合素質得到相應的提高,重新上崗。
三是堅持職工培訓與企業發展、增加企業後勁相結合,突出操作技能培訓。集團公司接收安置復員退伍軍人採取了培訓上崗機制,安排半年理論知識培訓,半年實際操作培訓,要求至少掌握一個工種的技術,達到中級工的水平方能上崗,否則重新接受培訓。
四是堅持職工培訓與生產實際相結合,重點突出在崗人員培訓。針對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四新”知識開展培訓,使職工及時掌握新上項目的工藝特點和新設備的操作要領,為新項目的及時投產做好了人員素質上的準備,保證了生產的正常進行。
集團公司以創建“世界太重”為目標,以崗位培訓為重點,堅持面向生產、面向市場、按需施教的原則,每年制定詳細的職工培訓教育工作計畫,以集團公司為主,帶動各基層單位,結合實際,採取多種形式,組織職工進行業務和技能培訓,逐步形成了
集團公司、
子公司、分公司的三層培訓體系,層層把關,加大了對職工培訓的考核力度,對考核不合格者連續三個月降低收入20%-30%,直至下崗。2003年-2005年共培訓職工10000餘人(次),有效地促進了職工隊伍素質的提高。
三.以提高職工職業技能為主線,選樹典型,著重打造“四個平台”。
在抓好職工教育培訓的基礎上,他們把培訓和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轉變觀念,創新載體,以提高職工職業技能為主線,本著“優秀人才優先培養、重要人才重點培養、關鍵人才定向培養、緊缺人才抓緊培養、普通人才全面培養”的原則,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
發展策略
一.抓住國家政策機遇,為企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1)順利實施了債轉股。
根據中發(1999)12號文“關於實施債權轉股權若干問題的意見”,太重於1999年5月向山西省經貿委申請享受債轉股政策。2000年6月,太重與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簽訂了額度為3.05億元的債轉股協定,2001年7月,太重與華融公司共同設立“太原重型機械(集團)製造有限公司”。通過債轉股,每年可減輕企業的財務費用負擔近2000萬元。
(2)利用配股募集資金和國家
財政貼息貸款,實施了以高新技術提高裝備水平為目標的技術改造。
幾年來,利用上市公司配股、財政貼息貸款等政策共募集資金2.98億元,全部用於產品結構調整和以高新技術提高裝備水平為目標的技術改造。先後從美國、義大利等已開發國家購置了世界最先進的數控高精度內外圓磨床、高精度數控立車、大型高精度磨齒機和專用鏜銑床等設備40餘台(套),使公司的裝備水平上了新檔次,數控設備的價值量已經占到公司設備總價值量的65%以上。改造後的太重油膜軸承分公司的銷售收入由1998年的1960萬元上升至2002年的5000萬元,其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在國際上名列前茅。改造後起重機分公司的銷售收入由原來的8000萬元,增加到2000年的25000萬元,其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具備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二.大力推進技術創新,為企業快速發展注入了活力。
(1)大力開發引智、借腦工程。
幾年來,太重技術中心在充分發揮自己技術人員積極性的基礎上,與
清華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東北大學、太原科技大學(原太原重型機械學院)等國內知名院校成立了產品聯合研究室,實行科研成果共享;與國外
日立公司、
瑞士a.雷茨公司、西班牙d.f公司、德國k.fn等公司聯合投標,共同開發國際國內市場;聘用德國、
奧地利專家作為產品製造監理,按照國際標準生產製造。聘請了德國退休工程師,擔任主任設計師,直接利用國外技術提高我們的產品水平。通過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技術中心的研發能力和水平。
(2)利用高新技術,全面提升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幾年來,一是投資338萬元,用於提高設計裝備水平,實現了設計人員人手一台計算機,結束了爬圖版設計的歷史,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廣泛套用了cad、cae、cam、capp、pdm等現代信息技術,採用了三維動態最佳化設計,實現了產品的“無差錯設計”。二是套用國際先進的電控、制動等技術,不斷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在主導產品中高新技術的價值量由80年代末的5-15%,提升到30%-40%,有效地保證了產品的質量。三是創建了太重國際網站,建立了內部區域網路,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為全面實現現代信息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礎。又籌集了300多萬元,實施全公司信息化管理聯網和局部erp實踐。
(3)大力研製開發新產品,延伸了企業的產品領域,在市場上進一步塑造太重品牌。
1999年以來,我們提出了實施四大產品平台戰略:對起重機、
挖掘機、
軋鋼、鍛壓設備等傳統產品實施精品戰略;對車輪、車軸等鐵路產品實施規模戰略;對煤炭深加工產品實施綠色產品戰略;對高科技項目實施高起點、高效益戰略。幾年來,太重一直堅持、貫徹和落實這一戰略思想,在做好已有產品並不斷提升其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的同時,先後自主研究開發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產品,如:世界最大的1200噸橋式起重機、φ2000mm巨龍穿孔機。合作製造了亞洲最大的
深圳世界之窗旋轉舞台、直徑0.5米—2.5米的
西氣東輸螺旋焊管機組等產品。與清華大學、中國礦大、
鞍山焦耐院等聯合研製的互聯式清潔型焦爐機械設備系列、乾法選煤成套設備系列、粉煤劣質煤氣化成套設備系列、乾熄焦成套設備系列等煤炭深加工產品,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符合環保要求、具有戰略帶動性的潛力產品。
三.規範了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實現了決策和監督的有機統一。
1994年太重被列入全國100家
現代企業制度試點企業,1997年改制為
國有獨資公司,同時依照《公司法》設立了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1999年以來,太重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起了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明確了董事會、經理班子、黨委會、職代會各自工作的職能和議事規則。
幾年來,太重始終堅持了董事會、黨委會、黨政聯席會、總經理辦公會、職代會等科學決策、保障監督的制度。凡是涉及企業發展等重大事項,都由總經理辦公會議,黨政聯席會對方案進行充分論證,董事會集體研究決策,黨委會參與把關,職代會實施監督;凡是生產經營活動,由經理班子直接決策獨立運作;凡是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分配製度改革、減員增效措施、房改、醫改等事項都要由黨政聯席會研究,職代會(或團組長會)討論通過;凡是人事任免、工資分配等比較敏感的問題,都要實行事先公示,由黨政聯席會決策,
職工代表大會(或團組長會議)表決通過。 通過這些辦法,太重實現了各項重大決策的規範化、民主化、科學化,保證了企業各項改革、發展措施的順利實施。
四.以
三項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從體制上、機制上消除了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因素。
太重前幾年之所以經營困難,主要是因為企業職工思想觀念滯後,改革、管理滯後。為此,我們以“三項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全面推進了企業的各項改革,提升了企業管理水平。
以行銷人員收入分配為突破口,全面推行了分配製度改革。 1999年初,針對嚴峻的訂貨形勢我們及時制定了《經銷費用按行銷額提成的經銷分配辦法》,這一政策的實行極大地調動了經銷人員的積極性,產品訂貨量迅速增長。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開了分配製度改革,在技術人員中實行了效績工資制;在一線生產工人中全面實行了計件、聯產計酬工資制;在管理人員中實行了崗位工資制。通過分配製度改革,使太重職工的實際收入與檔案工資徹底分離,按照貢獻大小進行分配,極大地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初步建立起富有生機和活力的具有太重特色的分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