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田痣(青記臉)

太田痣(青記臉),即上齶部褐青色痣,1938年日本太田正雄首先報導,是波及鞏膜及受三叉神經支配的面部皮膚的藍褐色斑狀損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田痣(青記臉)
  • 外文名:Naevus of Ota and Ito
  • 病因: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 又稱:上齶部褐青色痣
基本信息,病因及發病機理,臨床表現,

基本信息

太田痣和伊藤痣(Naevus of Ota and Ito)
伊藤痣又稱肩峰三角肌藍褐痣,伊藤1954年描述類似太田痣的色素斑,分布於由後鎖骨上神經及臂外側神經支配的肩與上臂。

病因及發病機理

太田痣可能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國內李長海報導一家三代人兩代人患太田痣,三代人眼鞏膜、 結膜有色素斑。林無珠報導50例太田痣,2例有家族史,50例均出生後20歲以內發病,符合先天性疾病。但亦有學乾持不同意見。太田痣皮損多分布在三叉神經第一、二支區域,伊藤痣分布在後鎖骨上神經及臂外側神經支配區域,按神經分布的特點提示黑素細胞可能來源於局部的神經組織。

臨床表現

太田痣和伊藤痣好發於有色人種, 如東方人及黑人,日本的患病率為0.3%~1.0%,65%的患者出生時即有,其餘多在10~20歲之間出現,偶有晚發或妊娠時發生。我國武漢地區體檢4278人,太田痣7例,患病率為0.16%,4例出生即有,占57.1%。女性多見。皮損為淡青色、灰藍色、褐青色至藍黑色或褐黃色的斑片或斑點,斑片中央色深,邊緣漸變淡,偶爾色素斑的某些區域可隆起甚至發生粟粒到綠豆大小的小結節。斑點呈群集狀分布,疏密不一,或中央為斑片,邊緣為斑點。皮損的顏色因日曬、勞累、月經期、妊娠而加重。有的青春期變深擴大。本病最常見的受累部位為眶周、顳、前額、顴部和鼻翼,即相當於三叉神經第、二支分布的區域;單側分布,偶為雙側性(約10%左右),約2/3的患者同側鞏膜出現藍染,結膜、角膜、 虹膜、眼底、視神經乳頭、視神經、眼球後脂肪及眶周骨膜也可累及。沈麗玉100例分析,眼球有色素斑占44%。林元珠50例分析,同時有皮膚病變及眼部病變者37例,占74%。皮損廣泛者亦可累及頭皮、耳頸、軀幹、上下肢等部。口腔和鼻咽部黏膜亦可受累。
Tanino提出如下分型:
1.輕型
(1)輕眼眶型:淡褐色斑,僅限於上下眼瞼
(2)輕顴骨型:淡褐色斑,僅限於顴骨部
2.中型 深藍色至紫褐色,分布於眼瞼、顴骨及鼻根部
3.重型 深藍色至褐色,分布於三叉神經的第一、二支支配區
4.雙側型 約占5%
此外,日本的谷野還提出如下分類:
1.輕型(又分眼窩型、顴骨型、前額型、鼻翼型)。
2.中等型
3.重型
兩側性分布的分為:對稱型(又分中央型、邊緣型)、非對稱型。
根據顏色分為:褐色型、青色型。
根據組織學特點分為:淺在型(色素細胞位於真皮淺層,臨床多呈褐色) 、深在型(色素細胞位於真皮深層,多呈青紫色)、瀰漫型(色素細胞位於真皮全層,多呈紫青色),
根據年齡分為:早髮型(出生後數年內)、遲髮型(青春期以後)。
太田痣可合併持久性蒙古斑,並發伊藤痣、藍痣和血管瘤,亦有報導前房角因色素增生受阻而導致青光眼,合併神經耳聾、眼球後退綜合徵,同側先天性白內障和上肢萎縮。太田痣終生不消退,無自覺症狀。惡變的機會極少,文獻上曾報導本病合併有虹膜、脈絡膜惡性黑素瘤、惡性藍痣。
伊藤痣屬太田痣的範疇,除分布部位不同外,兩者的臨床表現及病理變化完全相同,主要分布於一側的肩、頸側、鎖骨上區等後鎖骨上及臂外側神經所支配的區域,有些病例可伴發同側或雙側太田痣。
[診斷及鑑別診斷]
根據色素的顏色、分布及累及眼等特點,可以作出診斷。需與蒙古斑、藍痣等鑑別。蒙古斑出生即有,能自然消退。且不波及到眼和黏膜。組織象中真皮內黑素細胞數量較少,位置較深。藍痣為藍黑色的丘疹或小結節,好發於手足背及面部、臀部,組織象中黑色素細胞聚集成團。
[治療]
太田痣因發生於面部影響美容,很多學者試用了許多方法治療,概括有以下幾種:表面乾冰壓迫法、皮內乾冰壓迫法、皮膚磨削手術與乾冰壓迫、植皮術、皮膚剝脫法、液氮冷凍、化裝療法等。前三種療法在日本套用較多;此外液氮冷凍法國內治療報告較多,收到不同的療效。上海長海醫院皮膚科採用皮膚磨削術加液氮 冷凍療法,效果較好。
上述方法治療後都可能有色素沉著, 色素脫失、瘢痕、瘢痕增生等後遺症。調Q裝置的紅寶石雷射波長694nm,脈衝寬40ns,光斑直徑5mm,能量密度6~10J/cm,每次治療間隔1~6個月(多為2~3個月) 治療交數2~7次(多為4次)亞洲人一般為7.5~8.5J/cm,白為人8.5~10J/cm,治療中患者及操作者需要保護眼睛,術後創面敷以抗菌素軟膏,4~6天炎症消退。作用機理是雷射作用於黑素細胞,導致黑素體破裂及I、Ⅱ期黑素體形成階段功能低下,破裂的黑素體被吞噬細胞吞噬。脈衝雷射治療具有無瘢痕、無色素脫失,技術操作簡便的優點。日本報導用調Q-開關紅寶石雷射治療114例太田母痣,有效率為100%。雷射波長755nm的Q開關綠寶石雷射治療太田痣,國內剛起步,療效亦很好,但費用甚貴。
中藥亦有一定療效,國內胡建華報導用“消青飲”治療太田痣50例,痊癒10例,顯效34例,有效6例,總效率88%。杭州三院許愛娥認為,太田痣是由於先天腎氣不足,引起氣血失調、氣血瘀滯所致,用補腎氣活血則擬成“消青飲”,主要藥物:生芪、當歸、川芎、白芍、熟地、 桃仁、紅花等。3個月為一療程,一般3~4療程,同時服用維生素E及C。作者總結初生即有消退較慢,發病較晚者消退較快。年齡越輕,消退越快;年齡越大,消退越慢。
楊志為何被稱作“青面獸”,一方面他武藝高強,另一方面,在他顏面左側上下眼瞼、顴部有一巴掌大小的褐色色素沉著斑,故名為青面獸。西醫學稱此病為上齶褐青色斑痣,1938年日本人太田首次報導本病,又名太田痣,中醫稱之為青記臉。波及到鞏膜及同側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以灰藍色斑狀損害為特徵。日本人發病率較高,約為0.3%~1.0%,我國不多見。
顴部褐青色痣(naevus fusco-careuleus zygomaticus)
本病主要特點為顴部對稱分布的黑灰色斑點狀色素沉著。為認為是太田痣或黃褐斑的一個變種。本病實際並不太少見。據台灣地區的一個調查的報告,2677人(男1019,女1658)包括醫院、學校工作人員和學生,結果男性患病率為0.2%,女性為1.21%。
[病因及發病機理]
在胚胎髮育期,黑素細胞由神經嵴向表皮移行時,由於某種原因未能通過表皮、真皮交界,停留在真皮內而形成的病變。
[臨床表現]
多發於女性, 文獻報告男女比例為1:12.8~17.7,發病年齡多在16~40歲,部分病人有家族史。發病部位在面部,絕大多數在顴部近下眼瞼外側,少數也可在眼瞼、鼻翼部。為直徑1~5mm左右的灰褐色、黑灰色或黑褐色色素沉著斑,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境界較清楚;數目不等,可為數個到數十個,平均10~20個;約大多數雙側對稱分布。眼、口腔黏膜無迫害。患者無任何自覺症狀。
[病理]
表皮正常,主要變化在真皮上部,特別在乳頭下部,膠原纖維間散在細小、梭形黑素細胞,長軸與膠原纖維平行,多巴染色陽性。
[診斷及鑑別診斷]
一般根據臨床表現即可診斷,但需與下列疾病鑑別:
1.太田痣 大多為單側分布,沿三叉神經眼、上頜支走行部位,發病早,大多在出生時或1~2歲前發生,皮損為融合性色素沉著斑,常合併有眼、口腔黏膜損害,病理變化為真皮部有較多黑素細胞,長軸與膠原纖維不一定平行。
2.雀斑 皮損為黃褐色斑點,相對較少,發病早,多在5歲以內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夏季曬後加重,病理為表皮基底層黑素增多,無黑素細胞數目增加。
3.黃褐斑多發於頰部、顴部及上唇,眼瞼部正常。
[治療]
同太田痣。染料雷射可能對本病有一定療效。
太田痣,是東方民族常見的、以眼周區域青褐色斑痣為特點的色素性胎記,由Ota於1938年首次正式系統描述,本質上是一種常與三叉神經周圍分支分布相一致的真皮層黑色素增多的疾病。 男女比例為1:3。大約半數的患者生時即被發現該病,但也有的是到兒童期開始發現,個別病人到青春期才逐漸顯現,表現為棕色、灰色及藍色的斑點所組成的斑片,病灶邊界不清,病灶內的斑點色澤可以單色,也可兼有上述顏色,而且色澤深淺不一。有的黑色素細胞同時還分布於結膜、角膜及視網膜上。部分患者的病灶有緩慢增大的傾向,有的患者到兒童期時即開始長期穩定,多數認為到青春期後即較為穩定,但也有個別人至30歲左右仍有緩慢生長的傾向。太田痣無遺傳傾向,與惡性變無明確的關係。 ---對太田痣的治療,在選擇性光熱作用雷射出現之前,過去在整形外科領域常用治療主要是磨削術、植皮術、冷凍療法或冷凍與皮膚磨削術交替療法。冷凍治療要求具有豐富的操作經驗,尤其應正確掌握每次冷凍的治療時間,冷凍會導致皮膚質地改變及疤痕形成等。近來雷射技術的發展使太田痣的治療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如在使用的多種類型的Q開關的雷射,通過相對的選擇性光熱作用破壞破壞黑色素細胞,其突出的特點是治療可不經局部麻醉、在數分鐘至數十分鐘的時間內完成一次治療,操作十分方便,治療最終結果很理想,成功率高,不僅無瘢痕,而且無皮膚質地的改變,效果及次數與太田痣的病理類型相關,儘管治療次數多,但雷射治療無疑是太田痣治療的理想選擇。 ---利用上述雷射進行太田痣的治療,如要達到理想的效果,一般需要3-7次治療,每次治療間隔8周以上,每次治療可在數分鐘至數十分鐘內完成,患者感受到皮膚受脈衝光束的拍擊,術後疼痛多迅速消失。治療的次數與病灶特點的關係最密切,而與上述雷射波長的關係為次。從黑色素細胞內的黑色素顆粒在肉眼觀察與黑色素細胞鏡下分布的規律上看,當細胞分布於真皮淺層時,往往呈淡棕色或棕色,分布在真皮較深層時,表現為藍色或灰黑色,同一顏色的深淺又與黑色素細胞的分布的密度有關,這一規律在進行治療時判斷預後及治療次數十分實用。 ---太田痣治療的對象是畸形分布的黑色素細胞,這些黑色素細胞存在數目的增多,但本身的活動並不活躍,因此即使治療間隔很長,上次治療的結果不會有所回退,因此治療效果較可靠,至今未見復發的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