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藍鰭鮪魚又稱北方黑鮪、鮪魚,是鱸形目鯖科鮪魚屬硬骨魚類。體紡錘形,強大,粗壯,體最高處於第一背鰭基中部;背部深藍色,腹部銀白色;第一背鰭黃色或藍色,由12~14硬棘組成;第二背鰭褐色,並略帶紅色,由13~15軟棘組成;臀鰭和小鰭暗黃色,邊緣褐色,臀鰭由13~ 16軟鰭條組成;成體尾柄中央隆起脊黑色,胸鰭甚短;肝的腹部表面有輻射紋,肝中葉等於或長於肝左葉或右葉,有膘。
太平洋藍鰭鮪魚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亞熱帶和溫帶海域。屬快速游泳的溫帶大洋性中上層魚類,具有高度洄游特性,喜集群。捕食魚類、頭足類和甲殼類等。北太平洋群體產卵場是日本南部至菲律賓外海(產卵期4~7月)和日本海(產卵期7~8月)。大西洋產卵場是在地中海(產卵期6~8月)和墨西哥灣(產卵期5 ~6月)。每條雌魚可產生4000萬個卵。壽命一般可達30年。
由於深度冷凍的消費以及商業捕撈發生的重大變化,到了 90 年代初期,大西洋成體的種群數量已經下降到僅為1975年種群水平的13%。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易危(VU)等級。為了保護太平洋藍鰭鮪魚,漁業管制已經開始實施、並且經常性地進行評估;為了確認太平洋藍鰭鮪魚的種群現狀,人們在大西洋的兩側都開展了標記項目、空中調查、人工繁殖和基因分析等研究,這將為切實加強鮪魚捕撈管制鋪平道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平洋藍鰭鮪魚
- 拉丁學名:Thunnus orientalis
- 別名:北方藍鰭鮪魚、東方藍鰭鮪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硬骨魚綱
- 目:鱸形目
- 科:鯖科
- 屬:鮪魚屬
- 種:太平洋藍鰭鮪魚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亞目:鯖亞目
- 亞綱:輻鰭魚亞綱
- 亞種:0
- 命名者及年代:Temminck & Schlegel, 1844
- 保護級別:IUCN標準:易危(VU)
- 英文名:Pacific Bluefin Tuna
- 同義學名1:Orcynus schlegelii Steindachner, 1884
- 同義學名2:Thunnus saliens Jordan & Evermann, 1926
- 同義學名3:Thunnus thynnus ssp. orientali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 同義學名4:Thynnus orientali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動物學史
- 命名史
- 人類養殖史
形態特徵
生活習性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
- 野生太平洋藍鰭鮪魚
- 養殖太平洋藍鰭鮪魚
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 種群現狀
- 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