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罷朝》,出自於唐代筆記小說集《隋唐嘉話》,另有一版本出自《資治通鑑》。
文章主要講述了唐太宗因大臣魏徵常常直言進諫而生氣,後來在皇后的開解下轉怒為喜的故事。故事的寓意在於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時,指出“君聖臣忠”之道並朝服以賀,也算是獨具卓識之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宗罷朝
- 外文名:Taizong Dynasty
- 主人公:唐太宗
- 年代:唐
- 相關:田舍漢
版本一,原文,注釋,出處,譯文,版本二,原文,注釋,出處,譯文,寓意,
版本一
(選自《隋唐嘉話》)
原文
太宗曾罷朝(1),怒曰:“會(2)殺此(3)田舍漢(4)!”文德後(5)問:“誰觸忤(6)陛下?”帝曰:“豈(7)過(8)魏徵,每廷爭辱我,使我常不自得(9)。”後退而具(10)朝服立於庭,帝驚曰:“皇后何為若是(11)?”對曰:“妾聞主聖臣忠。今陛下聖明,故(12)魏徵得(13)直言。妾幸得備數後宮,安(14)敢不賀?” 上乃悅。(選自《隋唐嘉話》)
注釋
- 太宗曾罷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時中途散了朝。太宗:指李世民。罷朝:指因生氣而散朝。
- 會:定要。
- 此:代詞這,指魏徵。
- 觸忤:亦作"觸迕",迕,逆;觸,觸犯。
- 豈:難道。
- 過:超過。
- 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見被反對而感到難堪(窩火)。
- 具:穿戴。
- 是:這樣。
- 故:因此。
- 得:能夠,可以。
- 安:怎么。
出處
唐代筆記小說集。撰者唐代劉餗字鼎卿官右補闕、集賢殿學士。《隋唐嘉話》記載南北朝至唐開元年間歷史人物的言行事跡,以唐太宗和武后兩朝為多。《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鑑》里的某些史實,即取材於此書。書中也記錄了一些有關文學藝術的材料。於戲曲史研究亦有參考價值。
譯文
太宗有一次下朝後生氣地說:“真該殺了這個鄉巴佬!”文德皇后問:“誰冒犯陛下了?”太宗說:“難道有誰能比魏徵更讓我生氣?每次朝會上都直言進諫,讓我經常不自在。”皇后聽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裡,太宗大驚道:“皇后這是為什麼?”(皇后)回答說:“我聽說主公聖明大臣忠心。現在陛下聖明,所以魏徵可以直言。向太宗祝賀言勸告。我有幸能為後宮充數,怎么敢不祝賀(您)呢?”太宗才轉怒為喜。
版本二
(選自《資治通鑑》)
原文
上(1)嘗罷朝,怒曰:“會須(2)殺此田舍翁。”後問為誰,上曰:“魏徵每廷辱(3)我。”後退,具朝服(4)立於庭,上驚問其故。後曰:“妾聞主明(5)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賀!”上乃悅。 (選自《資治通鑑》)
注釋
- 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 會須:應該。
- 廷辱:在朝廷中當眾官面而侮辱。
- 朝服:禮服。皇后的禮服從首飾到鞋襪都有一整套規定,外衣為深青色,上畫有錦雞。這種禮服只在舉行盛典時才穿用。
- 明:開明。
出處
《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告成。它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譯文
有一次太宗曾罷朝回到宮中,怒氣沖沖地說:“以後找機會一定殺了這個鄉巴佬。”皇后問是誰惹怒陛下,太宗說:“魏徵常在朝堂上羞辱我。”皇后退下,穿上朝服站在庭院內,太宗驚奇地問這是何故。皇后說:“我聽說君主開明則臣下正直,如今魏徵正直敢言,是因為陛下的開明,我怎能不祝賀呢!”太宗才轉怒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