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學上舍
- 稱位:對一般讀書人的尊稱
簡介
太學上舍,是古代名牌學府不用通過科舉考試進入職場。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大學。太學之名始於西周。夏、商、周,大學的稱謂各有不同,五帝時期的大學名為成均, 在夏為東序,在商為右學,周代的大學名為上庠,在洛邑...
上舍試,宋朝貢舉考試名。簡稱舍試。神宗元豐二年(1079),始於太學實行。凡已校定分數的內捨生,兩年考試一次,試卷封彌、謄錄同禮部試。...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最高學府。太學之名始於西周。夏、商、周,太學的稱謂各有不同,五帝時期的太學名為成均,在夏為東序,在商為右學,周代的太學名為上庠,在...
1 李上舍:不詳。宋太學分三等,即外舍、內舍、上舍,以上舍為最高。此“上舍”即指太學上舍生。2 日暮:傍晚;天色晚。3 黃葉:枯黃的樹葉。亦借指將落之葉...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大學。太學之名始於西周。夏、商、周,大學的稱謂各有不同,五帝時期的大學名為成均,在夏為東序,在商為右學,周代的大學名為上庠,在洛邑...
宋神宗趙頊時,擴建太學,增加學生名額達兩千四百人,設八十齋,並重訂太學條制,推行三舍法。宋徽宗趙佶時,興建辟雍作為外學,太學(包括辟雍)共招生三千八百人,...
釋褐禮是指宋代太學管理制度。為優等上舍生易民服著官服而舉行的一種儀式。太平興國二年(977),賜新及第進士和諸科舉人以綠袍、靴、笏。自此凡中第者未命官而...
縣學亦置國小,在各地方學校也實行三舍法。縣學生可升入州學,州學生可貢入太學。至此,形成了遍布全國州縣的學校網路,無論在數量上、規模上,還是在分布的範圍上...
吳師禮,字安仲,杭州錢塘人。太學上舍賜第,調涇縣主簿,知天長縣。... 吳師禮,字安仲,杭州錢塘人。太學上舍賜第,調涇縣主簿,知天長縣。中文名 吳師禮 別名...
張元乾(1091年—約1161年),字仲宗,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晚年自稱蘆川老隱。蘆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鎮月洲村人)。歷任太學上舍生、陳留縣丞。金兵圍汴...
3.宋代太學三舍之一。初學者入外舍,由外舍升內舍,由內舍升上舍。 [1] 內捨出處 編輯 《史記·李斯列傳》:“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清...
宋代學校逐舍升補制度。熙寧四年(1071年),太學實行三舍法,學生由外舍升補內舍,由內舍升補上舍。武學、宗學等亦實行此制。...
太學內捨生600人,上舍生200人。還曾停止解試和禮部試,直接從太學中選拔人才為官。北宋亡,太學廢。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正月,作太學於臨安,以岳飛宅為之。學有...
神宗時,太學實行三舍法,規定外捨生二千人(地方縣鄉官紳子弟),內捨生為三百人(七品以上官僚子弟),上舍生一百人(五品以上官僚子弟)。外捨生每年公試一次,考上...
《游洋志》“宋進士志”載:“林自,太學上舍生,兩優釋褐狀元,官太常博士。”明《弘治興化府志》卷四十六把林自列入“佞臣傳”,傳雲:“林自,字疑獨,唐...
紹定、嘉熙間,為太學上舍生。淳祐六年(1246年)撰成《丙丁龜鑑》,起周威烈王五十二年丙午,迄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未,陳述歷史上丙午、丁未年之吉凶禍福。適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