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由機械製造系、機械設計系、車輛工程系、工業設計系、機械基礎教學部、機械工程實驗技術中心、礦山機電液研究中心和機械電子工程研究所組成,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和車輛工程3個本科專業。學院現有教職工205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53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8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5人。全院全日制在校生近3000人,其中在校本科生近2400人,碩士研究生近500人,博士研究生近8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原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 英文名: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校訓:求實、創新
  • 創辦時間:1914年
  • 所屬地區:中國 山西 太原
  • 主要院系: 
  • 知名校友:秦曉,雲布龍等
  • 現任院長:孫桓五
  • 學院組成:3個本科專業、6碩士點、6博士點
  • 博士後流動站:1個
  • 教職工數:205人
歷史沿革,系部設定,學術研究,專業設定,師資力量,重大成果,現任領導,機構設定,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太原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由前太原工業大學的機械工程系、齒輪研究所,前山西礦業學院機械電子工程系以及前太原工業大學材料工程學院的輕工系合併而成。原太原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是我校於1931年明確係制時成立最早的系之一,1953年院系調整後,機械系發展很快,先後建立了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鑄造工藝及設備、鍛造工藝及設備、金相及熱處理、焊接工藝及設備、農業機械、精密儀器及測量和流體傳動與控制等專業。
1984年太原工學院更名為太原工業大學,鑄、鍛、焊、金相等4個熱加工專業由機械系分出,隨後機械系相繼調整,設定了內燃機工程、機電一體化、汽車工程、工業設計和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等專業。1981年機械製造、機械學和流體傳動與控制3個二級學科被確定為國家首批工學碩士學位授權點;1995年動力機械及工程學科被增列為工學碩士學位授權點。
原太原工學院齒輪研究所是於1960年機械工業部布點,由我國著名機械學專家朱景梓教授牽頭成立的全國第一家主要從事齒輪傳動與設計的研究單位。原山西礦業學院機械電子工程系(前身相繼為機械工程系、煤礦機械系、礦山機械系)成立於1958年,先後設有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選礦工程、煤礦機械、測試技術及儀器儀表、機電一體化、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和機械設計等專業。1986年礦山機械學科被增列為工學碩士學位授權點;1995年機械電子工程學科被增列為工學碩士學位授權點。原太原工業大學材料工程學院輕工繫於1990年成立,並設有高分子材料加工機械專業,1993年更名為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
歷史沿革歷史沿革
學院現有本科專業3個,碩士學位點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1個(涵蓋了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1個,工程碩士領域碩士點4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一類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國家級工程示範訓練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5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1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1個,省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教學名師5名,省級品牌專業1個,教育部、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示範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2個,省行業技術中心1個。

系部設定

學院共設四系、一部、兩中心:機械製造系、機械設計系、車輛工程系、工業設計系、機械基礎部、機械工程實驗技術中心、礦山機電液研究中心。

學術研究

學院相繼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50項;出版專著10餘部;發表科研學術論文800餘篇,國家發明專利等50餘項。其中有些成果已尼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承擔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國家與省部級科研攻關項目30餘項。
2009年我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評選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學院黨委2005年、2009年兩次被山西省高等院校工作委員會評為“山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2012年被山西省高等院校工作委員會評為“高校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這是對我院近年來辦學綜合實力和教學、科研、管理水平不斷進步的最高肯定。

專業設定

1984年太原工學院更名為太原工業大學,鑄、鍛、焊、金相等4個熱加工專業由機械系分出,隨後機械系相繼調整,設定了內燃機工程、機電一體化、汽車工程、工業設計和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等專業。1981年機械製造、機械學和流體傳動與控制3個二級學科被確定為國家首批工學碩士學位授權點;1995年動力機械及工程學科被增列為工學碩士學位授權點。
山西礦業學院機械電子工程系(前身相繼為機械工程系煤礦機械系、礦山機械系) 成立於1958年,先後設有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選礦工程、煤礦機械、測試技術及儀器儀表、 機電一體化、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和機械設計等專業。1985年礦山機械學科被增列為工學碩士學位授權點;1995年機械電子工程學科被增列為工學碩士學位授權點。
原太原工業大學材料工程學院輕工繫於1990年成立,並設有高分子材料加工機械專業,1993年更名為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
建國60年來,據有關資料顯示,機械工程學院累計為國家培養了10000餘名本、專科生和200餘名碩士研究生。他們當中大部分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高素質建設者和領導者;有些成為了學術造詣極深的專家、學者、科學家、教授;有些擔任了國家、省部、廳局等各級領導幹部。人民的好公僕、黨的優秀高級領導幹部、我院機制專業1962年畢業生雲布龍同志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機械工程學院由四系(機械製造系、機械設計系、車輛工程系、工業設計系)、一部(機械基礎教學部)、 一中心(機械實驗技術中心)、兩所(齒輪研究所、礦山機電液研究所)組成。基於拓寬基礎,淡化專業,培養複合型人才的原則,根據1998年教育部調整、壓縮、合併後的專業目錄,機械工程學院現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涵蓋12箇舊專業)和工業設計兩個本科專業。機械工程學科設有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與理論、車輛工程4個工學博士學位授權點;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與理論、 車輛工程、動力機械工程、藝術設計6個工學碩士學位授權點;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為中國首批工程碩士授權點 ,同時還有工業設計、動力機械工程共3個工程碩士授權點;另外,擁有2個省級重點學科,它們分別是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和機械電子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面向區域經濟建設及行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具備從事機械工程所需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掌握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主要支持的設計理論和方法,能在機械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從事生產運行與技術管理、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科學研究和經行銷售等工作,能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與製造的基礎理論,學習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機械產品設計、製造及設備控制、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本專業設有6個專業方向,分別是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測控、流體傳動與控制、機械設計與理論、高分子材料加工機械專業方向。
學生入學時不分專業方向,學習共同的基礎課,第三學年根據社會人才需求狀況和個人志向選擇專業方向,並通過畢業設計完成工程師基本訓練。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畫法幾何及機械製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電子技術、微機原理及套用、機械控制工程基礎、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機電傳動與控制、計算機三維機械設計基礎、液壓與氣壓傳動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軍訓、機械製圖測繪、金工實習、電工電子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修業年限:四年。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中英合作辦學項目)
2010年教育部批准了太原理工大學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合作舉辦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教育項目,並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畫,學制四年,對達到中英合作辦學培養標準的學生,中方頒發: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外方頒發:Bachelor of Engineering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機械工程專業工學學士學位證書)。該合作項目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英語水平。
工業設計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堅實的工業設計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與套用能力,具有國際化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綜合性的創新思維方式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在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機構和科學研究單位從事工業產品創新及相關的服務模式設計、傳播設計、人機互動設計、環境與展示設計等領域的開發、研究、策劃、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複合型工業設計師後備人才。
培養要求:學生主要學習工業設計的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接受工業設計的原理、程式、方法以及設計表達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適當處理工業設計與環境、用戶、市場、功能、造型、色彩、結構、材料、工藝的相互關係,並將這些關係綜合地表現在產品設計及其服務設計上的基本能力。本專業要求具有基本的繪畫基礎。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電工學、機械設計基礎、工業美術、三大構成、產品形態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工業造型、人機工程、設計心理學、設計快速表現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軍訓、金工實習、社會實踐、工業設計專業方向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修業年限: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能夠適應未來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具備紮實的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現代設計理論和方法、具有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學生畢業後能在科研院所、企業、高新技術公司和技術院校從事與車輛工程有關的設計、製造、檢測、分析、管理、科研和教學等工作。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在校期間主要學習機械原理和設計、電工與電子技術、信息與自動化技術等基礎理論以及汽車和發動機原理、構造、設計、製造、檢測和控制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接受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完成車輛工程必備的專業技能訓練。
本專業設有2個專業方向,分別是車輛工程和新能源汽車專業方向。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計算機及其輔助設計和分析系列課程、汽車構造、汽車理論、汽車設計、汽車製造工藝學、發動機原理、發動機設計、汽車電子控制技術、汽車測試與試驗技術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軍訓、金工實習、認識實習、拆裝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修業年限:四年。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205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53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8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5人。全院全日制在校生近3000人,其中在校本科生近2400人,碩士研究生近500人,博士研究生近80人,國家千人計畫專家1名,山西省百人計畫專家4名。另外,獲批山西省科技創新團隊2個,山西省高校優秀創新團隊1個,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優秀雙導師團隊1個;入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三晉學者”特聘教授1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名,山西省技術學術帶頭人5名,山西高校“131”領軍人才15名,擁有了一批高素質的創新團隊和高層次人才。

重大成果

機械工程學科在科學研究方面也成績斐然。完成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大課題;相繼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50項 ;出版專著10餘部;發表科研學術論文300餘篇,申請國家專利5項。其中有些成果已尼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有關資料顯示,到2010年仍承擔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國家與省部級科研攻關項目30餘項。同時,學院相關領導注重學生科技創新力的培養,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科學技術競賽,如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綜合能力競賽等,並取得佳績。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李曉光
院 長: 孫桓五
黨委副書記:趙雪霞
科研副院長:任家駿
教學副院長:軋 剛
行政副院長:李文輝
黨政辦主任:安 晶
教科辦主任:鄭長勝
學工辦主任:樊利民
團委書記: 袁 泓

機構設定

機械工程學院由黨政機構、系部中心和群團組織組成。
1.黨政機構又分為:黨政辦公室、學生機構辦公室、教學科研辦公室。
2.系部中心又分為:①機械製造系、②機械設計系、③車輛工程系、④工業設計系、⑤機械基礎部、⑥機械工程試驗技術中心、⑦礦山機電液研究中心。
①下設:機械教研室、機電教研室、液壓教研室、先進切削研究所、表面光整技術研究所
②下設:礦機教研室、塑機教研室、測控教研室、礦山機械研究所、現代設計網上研究中心
③下設:車輛動力與控制教研室、車輛設計教研室、齒輪研究所、機器人研究所、山西省清潔燃料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太原市汽車裝備及配件工程技術中心
④下設:基礎教研室、專業教研室
⑤下設:金工教研室、工程圖學教研室、機械原理和設計教研室
機構設定機構設定
⑥下設: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
3.群團組織又分為:院團委和院工會

地圖信息

地址:太原市萬柏林區迎澤西大街79號太原理工大學(北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