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早秋

《太原早秋》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通過對早秋自然環境的描寫,表現了詩人羈旅他鄉,時時刻刻不在思念著自己的家鄉河親人,以及渴望歸鄉的急切心情。這首詩設喻新奇巧妙,結構嚴整,感情真摯,格調高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太原早秋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太原早秋
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
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
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太原:即并州,唐時隸河東道。
⑵歲落:光陰逝去。眾芳歇:花草已凋零。
⑶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這顆星每年夏曆五月的黃昏出現於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開始向下行,故稱“流火”。時當大火流,即時當夏曆七月之後。
⑷塞:關塞,指長城。李白北游曾到雁門一帶的關塞上。
⑸雲色渡河秋:雲彩飄過黃河,也呈現秋色。
⑹故國:家鄉。當時李白家在湖北安陸。
⑺汾水:汾河。黃河第二大支流,發源於山西寧武縣管涔山,流經山西中部、南部入黃河。

白話譯文

隨著歲月的流逝,美麗的花兒都凋謝了;在大火星向西移動的時候,一也就是炎暑消退的時候。這時塞外就已經升始下霜了,黃河以北已經呈出一派秋天的氣息。看到這邊城的月亮,我夢想回到安陸家中。我對於家鄉的思念,就像長長的汾水一樣沒有盡頭,沒有一天心裡不充滿相思之愁。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秋天。這年夏季作者應友人元演之邀,同來太原,意欲攀桂以求聞達,然而輾轉三晉,時歷半載,終未能得到實現抱負之機會,故有懷歸之意。到了秋季便寫下了這首懷鄉之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歲落眾芳歇,時當大夥流”。“眾芳歇”,就是說很多的花兒已經凋落了。在自然界中,花草之類,逢春而榮,遇秋而衰,這是自然規律。“大火”、“流”,點出了時至七月了。詩歌開頭兩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詩歌所描寫的季節——早秋。從律詩的結構來說,這一聯是起。
接著進入頷聯,承接首聯的“早秋”。“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這兩句直接描寫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氣候。特別要注意的是詩人為了更好地表現太原自然地理條件的特點,除了用詞語描寫外,詩人還運用了鑲嵌的修辭手法,也就是在兩句末鑲嵌了“早”、“秋”兩字,巧妙點題。所謂鑲嵌的修辭手法,譚永祥教授在《漢語修辭美學》中說過:“將特定的字、詞鑲嵌在特定的文句中,以便收到多種表達效果,這種修辭手法叫‘鑲嵌’。”同時又說:“將特定的字、詞置於句首或句尾者叫‘鑲’,置於句中者叫‘嵌’。”這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不但具有突出和強調意義的作用,而且在是文章增強趣味性和視覺的感染性。在這首詩歌中,標題中“早秋”在詩句中得到形式和內容上的照應,而且把兩句通過“早”和“秋”聯繫起來,不但強調了詩人所描繪的“早秋”景色特點,而且在形式上得到相照應,形成對偶,使之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
進入頸聯,在上面描寫“早秋”的景色中,轉入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夢繞邊城月”寫的是夢境,含蓄地寫出詩人正處在異域他鄉。“心飛故國樓”寫夢醒之後的狀況。這兩句是說,我(詩人)雖身在異域他鄉,做的夢也在邊城月中縈繞,“月亮代表我的心”啊;可是當我夢醒之後,我“心飛故國樓”了。這裡,一個“飛”字,表現出了詩人急於回到故鄉的心情。這一聯兩句在形式上相對,意義上層層遞進,表明了詩人對故鄉及其親人的思念之情。
尾聯是合。“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悠悠”本就是憂鬱的意思,但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同時,聯繫上一句“思歸若汾水”來看,“悠悠”也有綿延不斷的意思。這兩句是說,我思念歸家之情時時刻刻縈繞心頭,就如同汾河水一樣,沒有一天斷絕過啊。以水喻情,這是古代詩歌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流水”這一意象所蘊含的意義之一。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張說的“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李白的“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在這首詩里,詩人為了強調自己的“思歸”之情的深遠,也通過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為喻,形象而生動地表現出了自己日夜思歸的情懷。
在藝術手法上,這首詩注重了文題相映,特別是在頷聯運用鑲嵌的修辭手法,在兩句的末尾分別用了“早”、“秋”兩個字,匠心獨運地點題並照應詩題。其次,後兩句運用了明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把抽象的思歸之情形象化,以水喻情,連綿不斷,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思歸不斷的情懷。作者雖心緒不高,而此詩格調自高,且帶邊塞詩之雄健。後半反覆寫懷歸之意,意重而不覺其重,語直而不覺其直,原因在於詩人措辭設喻之新奇巧妙。

名家評價

明·凌宏憲唐詩廣選》:只是一個直捷(末二句下)。
清·王夫之唐詩評選》:兩折詩,以平敘,故不損。李、杜五言近體,其格局隨風會而降者,往往多有。供奉於此體似不著意,乃有入高、岑一派詩;既以備古今眾制,亦若曰:非吾不能為之也。此自是才人一累,若曹孟德之啖冶葛,示無畏以欺人。其本色詩,則自在景雲、神龍之上,非天寶諸公可至,能棟者當自知之。
清·愛新覺羅·弘曆唐宋詩醇》:健舉之至,行氣如虹。唐汝詢曰:唐人汾上作必用《秋風辭》,太白曰:“雲色渡河秋”,便無蹊徑。
近代·高步瀛《唐宋詩舉要》:格調高逸。
日本·近滕元粹《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出塞”字,更用得好。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