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三清觀

太原三清觀

太原三清觀,是太原市著名道教宮觀。始建於隋唐,宋元明清皆有修復。占地40餘畝,乃是并州第一大叢林,廟宇規模宏大曆時數十年修建而成,鼎盛時期含殿宇二十多座,房屋五百多間,常住道人三百餘人,與五一廣場純陽宮遙相輝映。三清觀也是呂祖信仰的重要活動宮觀,是北天師道在古并州傳道的宮觀,也是明清時期全真教在太原東山地區主要活動場所,其影響力輻射蒙、冀、京、陝、晉五省,以三清觀為中心形成了一個道教宮觀群,使得呂祖信仰得到了極大的傳播,教化信徒數十萬人,向人們傳播了恬淡、平易、清淨、無為、柔弱、不爭等道教思想內涵,是文化交流的聚集點和傳播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原三清觀
  • 地理位置:山西省太原市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年:周一至周日 07:00-17:00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窯洞式大殿
歷史沿革,景點特色,建築布局,三清觀,三清觀序,三清閣序,神仙傳說,呂祖賜藥,仙女踏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元初全真著名高道披雲子宋德方先生曾主持三清觀教務,並在此校勘《玄都寶藏》廣收門徒,講經說法,以“玄風一扇,比屋回心,貪殘狠戾,化而柔良”的教化方法,在當時的社會中起到了安撫人心、挽回道德的作用。宋德方作為當時在北中國傳教的全真高道,其貢獻良多不言而喻,而三清觀作為山西道教宮觀的中心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明晉王朱棡就藩於太原,自幼信道、好道,廣修長生。明洪武12年三晉大地大旱,連續數月不下雨,波及災民數十萬人,更有數千萬人死於旱災。晉王大發慈悲之心,代永樂皇帝在皇廟請道士齋醮祈雨,無應。遂到三清觀祈禱,不三日便天降甘霖解救一方百姓,至今晉王朱棡三清觀祈雨救災的事跡仍在民間廣為傳播。
民國時期三清觀更是高道雲集,香火鼎盛。解放後尚有道人在此居住,據當地村民回憶說,在兒時見到過廟中道士做道場的場景,香火很是旺盛。因歷史原因,宮觀毀壞,神像損毀,道人背井離鄉,遠走他鄉。廟中僅存一座三清閣,也是斷壁殘垣,破敗不堪,四周房屋只剩殘壁破瓦,還有兩株丁香樹,據園林局人士鑑定,距今已有六七百年,花開時節,幾里之外都能聞到陣陣的丁花香;後來因廟後村民排放污水,流經廟中,無人管理,其中一株枯死;兩通清光緒年間的石碑也散落在院內,被泥土覆蓋。
太原三清觀
太原三清觀
2016年5月太原市道教協會會長張宗健攜道眾大發宏願恢復三清觀,一年多的時間裡,在社會各界友好人士的支持幫助下,經多方募捐,秉持以舊修舊的原則,恢復修建了三清閣、蓬萊閣、別塵洞、正殿、東西配殿、過殿、耳殿,新建了東西單房,很好的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但是占地僅有2畝不到。在太原市民族宗教事務局,迎澤區民族宗教事務局的支持下,三清觀恢復成為正規的宗教活動場所,並於2017年七月初二舉行了盛大的開光法會,當天有數百名信士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三清觀重建後成為合法宗教活動場所這一偉大時刻。

景點特色

三清觀歷史悠久,道學淵源,是太原市迎澤區文物保護單位。不僅是一座道教修身養性、禮神朝真的宗教活動場所,也是處風景清幽、建築典雅的遊覽勝地。其廟依山而建,亭台樓閣,溪水環繞,布局嚴謹,按照道教九宮八卦布局,建築風格獨特,年代久遠,歷史悠久。
太原三清觀
太原三清觀
窯洞式大殿——山西特色
窯洞是中華民居史上一個古老的建築形式,被譽為“東方一絕”。地處黃土高原東部的山西省,黃河流經大半個省境,沿岸的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梁峁縱橫。自古以來,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因地就勢,建造了許多別具風格的窯洞。三清觀由初建到以後數百年間,無高大殿堂建築的記載,而只記有鑿原為窟,以安置神像及道眾居住,三清觀可以說是黃土高原上一座典型的窟洞道觀。
太原三清觀
窯洞式建築
窯洞具有許多優點,是其他住宅形式無法比擬的。嚴冬季節,窯洞裡溫度最低也在10℃左右,每天燒火做飯,煙火通過暖炕排出,可以提高室溫。不僅如此,窯洞還有不破壞地貌原型、不占用耕地的特點,有利於維護生態平衡。因為窯洞是在地下,四周又有厚實的土層,因而具有防火、防風的功效。長期生活在窯洞裡的人情緒常處於平靜狀態,常見病的發病率很低,因此當地人總結出一句話:地氣養人。充分體現了道教中的五行思想。
形式不同的窯洞充分發揮了一己之特色,又滿足了人們的實際需要,因此千百年來世代相傳,一直在黃土地上延續下來,被當地人稱為“冬暖夏涼”的“神仙洞”。
八百年丁香樹
此稀罕之物位於三清觀後院。十幾平米的小院被這兩株丁香占據了大部分,左邊一株根系受傷已枯死,殘破的乾皮可以看出原來的乾徑能有50-60厘米粗,從根部滋生出十幾根枝幹和數不清的毛細枝,盤根錯節,雜亂生長。它們飽經風霜,歷千年而遺世獨立的奇緣,依然能使我感慨萬千,不禁想起了南唐後主李璟的“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的千古名句。
但願它年年花開花落,長留於世。
太原三清觀
八百年丁香樹

建築布局

別塵洞
其中供奉道教八仙之一的呂純陽帝君,純陽帝君遇鐘離祖師於酒肆,授枕作黃粱夢,醒而悟,遂棄家,隨鐘離祖師至終南山修道,又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拜苦竹真君,傳日月交並之法,後上朝玉皇,自是隱顯變化不一,唯其誓願宏大,以沉浮獨世,行化度人,歷顯靈異。各地立廟祀之。元世祖封號為,純陽演正警化真君,元成宗加封為孚佑帝君。呂祖傳道於王重陽——馬丹陽等“全真七子”一脈相承,是為北宗也。
太原三清觀
壁畫
殿內右側奉王靈官像,王靈官為道教護法神,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統領百萬天將神兵鎮妖伏魔,被玉皇大帝封為“都天糾察豁落先天主將”。老百姓稱其為:“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
伏虎洞
碧霞元君全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經稱為“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鎮泰山,尊稱泰山聖母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萬山奶奶等。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明清時,由於碧霞元君影響日益擴大,祀元君的廟宇也從泰山擴展到全國各地,每日裡香火旺盛,對其的信仰遍及大半箇中國。
太原三清觀
伏虎洞
《東嶽碧霞宮碑》記載:“元君能為眾生造福如其願,貧者願富,疾者願安,耕者願歲,賈者願息,祈生者願年,未子者願嗣,子為親願,弟為兄願,親戚交厚,靡不相交願,而神亦靡誠弗應。”由此可知,碧霞元君在民眾的心理層面上簡直是有求必應,無所不能。其次,碧霞元君作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樂善好施的女神,更是讓勞苦大眾倍覺親切,從而愈加信賴她,一躍成為民眾心目中的慈母、聖母。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日是碧霞元君的生日,香客多來此祭拜以示慶賀。
太原三清觀
後院
眼光娘娘,是以中國大陸華北地區為中心的道教女仙信仰,稱為眼光聖母惠照明目元君,又稱眼光明目元君、眼王奶奶、眼光聖母。是道教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其道場是在中國五嶽之尊的東嶽泰山。形象經常出現在民間傳說之中,是一位專職負責醫治民眾眼疾的女仙,手托著一隻大眼,象徵明目去眼疾,是道教中的重要女仙之一。
原為碧霞元君稱號之一,碧霞元君神偶旁一對女侍,後漸變為單獨供奉對象,其神多為元君廟旁祀。《道藏陀羅尼經》稱眼光能治一切眼病。泰山南麓有東、西眼光殿,各元君廟有其旁祀。
降龍洞
文昌帝君,一般認為他是主管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撰文之神,是讀書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雲笈七籤》︰“文昌星神君,字先常,天子同命之符也。中央司命者。或曰制命丈人。主生年之本命,攝壽夭之簡禮。”文昌神源自星辰信仰。其受民間的奉祀,從周朝以來,歷代都相沿制訂禮法,列入祀典。元明以後,隨著科舉制度的規模化和制度化,對於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漸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宮、文昌閣或文昌祠,其中以四川梓潼縣七曲山的文昌宮規模最大。一些鄉間書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神位,其間雖時有興廢,但因文章司命,貴賤所系,所以一直奉祀不衰。舊時每年二月初三日為文昌帝君神誕之日,官府和當地文人學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廟宇奉祀,或吟詩作文,舉行文昌會
太原三清觀
三清觀道眾
魁星是道教中主宰文運的神。魁星信仰盛於宋代,從此經久不衰,成為封建社讀書人於文昌帝君之外崇信最甚的神。七月七日為魁星誕。由於魁星掌主文運,所以與文昌神一樣,深受讀書人的崇拜。過去,幾乎每個城鎮都有魁星樓、魁星閣。因“魁”又有“鬼”搶“斗”之意,故魁星又被形象化——一副張牙舞爪的形象。傳說他那支筆專門用來點取科舉士子的名字,一旦點中,文運、官運就會與之俱來,所以科舉時代的讀書人將其視若神明。
蓬萊洞、煙霞洞、閬苑闕境
大殿正中供奉三官大帝,左右兩側供奉青龍白虎二大護法。
道教神系中,有幾位出現時間比三清尊神還早,且神階很高的尊神,天、地、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其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靈,亦稱“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
天官賜福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釋放幽冥業滿之靈。
水官解厄
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減厄、解冤釋結。
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為神誕之日,道教徒都進廟燒香奉祀,或建黃籙齋、三元齋等道場,以祈福消災。
三清閣
三清,即道教體系中地位最高的三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尊,也是道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歷代神仙通鑑》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出現卻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並無“元始天尊”的說法。在中國神話傳說中也無來歷可尋。關於元始天尊的名稱,《歷代神仙通鑑》說:“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地之氣也。”認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為一切神仙之上,故稱“天尊”。
靈寶天尊位置僅次於元始天尊,《真靈位業圖》中稱其為“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唐宋以來稱之為“太上道君”的較為普遍,然而近代一般都稱之為“靈寶天尊”。對於靈寶天尊的來歷,道教典籍中也不太明確,有人認為是從太上老君衍化而來的。三清殿中,靈寶天尊通常供奉在元始天尊的左邊,手托太極圖或玉如意,象徵“混沌始清,陰陽初分”,故以陰生陽消、晝長夜短的夏至日為靈寶天尊的聖誕。
道德天尊在道教最高神三清中位居第三,位在大赤天太清境,為玄氣所成。他的地位雖不及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神,卻是最早作為道教始祖而被人們廣泛熟悉的尊。然而,他最早卻不是以神的身份出現的,而是人,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老子,也就是由他衍化成了道教的太上老君,因其著有五千言《道德經》被稱為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三清觀

三清觀序

晉省之東南,有二龍山自艮方蜿蜒而來。 一脈鐘靈, 雙峯毓秀。南面青巒,得日鎖嵐光之翠, 北廻銀浪,落月銜水氣之精。 碧落與赤霞煥彩,綺分藉瑞草成文。絕頂憑臨,鄰封在自,習習清風拂面, 舞異登仙也時。
太原三清觀
三清觀序
孚佑帝君(呂洞賓)正飛鸞其次 ,萁書曰:俯此天然勝境之中,紫氣上沖雲霄。 靈龜下潛水底,而一派文光煥然 。 無定若於兩峰之間,建一道觀 ,則文風得所,人才繼出也 。 自是同人等,即糾工捐資,構木營作,其全局圖說 , 悉聽沙盤。 中起過殿為群仙飛鸞處, 由太極生兩儀門從四象而布,成八卦九宮之局。 後建高閣,位奉三清。下設通明,尊崇上帝。旁列八洞,為慕道子種德沃心之所。而法輪耀離火之光者,碧霞洞是也。
丁巳秋八月朔土木甫興,我孚佑帝君命予為序。予自顧䌩線之才,愧無生花之筆。謬蒙箕命,敢盡中藏。既震雷門之鼓,難逃月旦之評。非不知管窺,蠡測昔賢所譏。然得結翰墨之緣,於天上則亦幸甚復成四韻以罄一得
七寶光明日照初,晨鐘暮鼓竟何如。
勤除靜室參玄契,深閉靈關讀道書。
福地仙都真活潑,元田寶鼎費躊躇。
頻頻寄語焚脩者,性命願來屬子虛。
榆次岩善壇弟子鄭守靜子書丹。天運 己未年榴月 榖旦
弟子李清一子薰沐敬撰並勒石。

三清閣序

丁巳年八月初一日辛酉
前賢王右軍(王羲之)降
三清閣序
丁巳而垂陰遠望清雅亭,此昂昂之險山,創建殿宇樓閣。遠望四方之疊翠,仿佛茂林修竹,幽雅瓊林之仙,觀起群拔,類而真人。極極乎,峻峻乎,聚來丹心貫日之徒。穩心而煉己,求靜鍊汞鉛,感化顯真靈,遠招積果生,朱公之雅望,得靜以清心。穩聚仙根,而招慕道之生。滴泉而潤澤,聚成八真之人。內有迷昧之生,醒醒也。日侍仙乩,覺悟靈心之果。春秋宣化,物華天寶之最靈。 吾讃四山之清陰,龍山峻郁。兩河夾峯,一派清流之澆溪。二龍雙戲蛛泉,蟠龍繞洞。洞內有真兮,求真積果,勿慮凡俗繞念兮,靜養元體。龍光射牛斗之墟兮,日煉戊己。劈開世間雜念兮,光陰迅速。殿宇內有三清寶殿兮,朝暮誠虔。中有通明寶殿兮,闌楯雕玲。
左闕
右闕棲殿兮,玉霞雕棟
中殿內相掌教兮,宏開度化。紫霞蓬萊洞口兮,金身燦爛。一筆未録全洞兮,次序來成。
此壇乃是八卦九圖兮,建洞道根。建修道觀是誰兮,八卦九宮。但等工程告竣兮, 仙沛盈盈。
本觀主人降意:金蓮朵朵現門楹,八卦圖成心自新,有真擁護經緯相,對面憑欗十里馨。
其二,無極本是一先天,太極憑欗悟金仙。雙龍繞了通靈地。觀後寶剎即太玄。
黃 醒定子 ,胡 清闐子,曹 悟晶子, 李 悟靈子 , 朱靜法子, 許 悟真子,郭 空陽子,李 清一子,
賈 悟寂子。
岩 善壇弟子, 鄭 守靜子 書丹。
己 未年榴月榖旦 弟子李清一子勒石。

神仙傳說

呂祖賜藥

據祖祖輩輩在這裡居住的村民傳說,三清觀的“藥”最靈。古時候醫學不發達,又是在山上。村民有病痛無法醫治時,習慣到廟裡來求藥,在呂祖神像前祈禱,訴諸所求,然後燃香燒符。把燃燒盡的香、符粉末用紅紙包好帶回家給病人服下,靈藥奏效,不出幾日病人便無大礙。事例之多,流傳甚廣,使得呂祖信仰在太原越發濃厚。
太原三清觀
三清觀

仙女踏蓮

民國時期三清觀香火旺盛,一日法事過後,一位青年及一婦女在院中休憩,忽看到從後院的大殿中,走出七八位身著法衣的仙女,與塑像並無二致,面貌清秀,儀容整齊,手持法器、果盤。腳下踏蓮,步步七彩祥雲。徑直走向天上去,直到看不見仙人了··七彩祥雲還停留在天上。
太原三清觀
三清觀

交通信息

太原三清觀坐落於迎澤區郝莊鎮新溝村
三清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