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天香台閣”是中國浙江省金華市華安桂花研究所植物科學家
鮑志賢於20世紀70年代,發現並培育成功的一個
四季桂類新品種。在設施栽培條件下,全年都可以開花,並且花中有台閣現象。由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陳俊愉先生命名為“天香台閣”。該品種已在2001年9月通過省級科研成果鑑定;2002年4月,華安研究所鮑志賢先生又專為其註冊了“奔月”商標。
“天香台閣”是中國四季桂品種群中的一個珍稀新品種。它有花開全年、花徑碩大、花型多變、花色多樣和花香濃郁五大優點,故陳俊愉教授為鮑志賢先生題字讚譽為:“奇妙台閣,四季佳景;精選絕品,萬里飄香”。
形態特徵
“天香台閣”是常綠高灌木至小喬木。樹冠橢球型,緊密度中等;樹皮暗灰色,皮孔小,橢圓形;小枝挺拔向上生長,標準株分枝力平均2.5個,春梢平均長度14厘米,節數平均5節/梢,腋芽數平均14.6枚/梢。葉片深綠色,硬革質,略有光澤;早春梢葉多呈橢圓形,較寬闊、且多全緣。葉長6.8-11.5厘米,平均9.9厘米;葉寬3.2-4.8厘米,平均4.3厘米;長寬比約2.3;側脈8-10對,較整齊,與主脈交角較大,網脈兩面均明顯;葉尖短尖至長尖;葉基楔形至寬楔形,與其下葉柄稍有連生現象;葉柄粗壯、彎曲,平均長度1.1厘米。晚春梢及其後夏秋梢葉多呈狹長橢圓形,葉緣多短銳鋸齒。
“天香台閣”全年都可以開花,並以9月至次年4月間開花最盛。首末花序為聚傘花序,中央時段多為圓錐花序,有粗壯總花梗。開花有正常花和葉狀花兩種類型,正常花多見於秋、冬、春三季。花冠裂片內凹,卵圓形,肉質肥厚;花徑1.0-1.4厘米。花色隨季節而異,夏季呈乳白至檸檬黃色;冬春呈橙黃至中黃色。花香則隨氣溫高低有別,並以15-20℃之間香味最濃。另一種花型是葉狀花,多發生在夏季,花徑1.5厘米以上,個別甚至可以達到3.0厘米。在其花冠裂片上可見有葉狀脈,顏色有淡黃、黃綠或紫紅等多種。
生長環境
桂花適宜在溫暖的亞熱帶地區生長發育,其中分布和栽培的地區主要在南嶺以北至秦嶺、淮河以南的廣大中亞熱帶和北亞熱帶,大致相當於北緯24°-33°。該地帶氣候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溫為14℃-19℃,年極端最低氣溫為-5℃--18℃,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在2℃以上,年降水量為900-1800毫米。該地帶土壤多為黃褐土、黃棕壤、黃壤和紅壤。該地帶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類型為主。
南嶺以南的南亞熱帶範圍內的地區秋冬氣溫偏高,雨量又比較集中,難以滿足桂花在每年秋季開花前夕要有一段低於24oC的冷涼濕潤氣候,和入冬後要有一段0℃-10℃的休眠期,以孕育翌年花芽的要求,故此地區桂花開花少,花期短,已不占香花樹種的重要位置。
弱陽性,喜溫暖濕潤氣候桂花為性喜溫暖濕潤氣候,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不耐嚴寒。喜光,也耐蔭,在幼苗時要有一定的遮蔭度。對土壤要求不高,喜地勢高燥、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土壤,尤以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最為適宜。不耐乾旱瘠薄土壤,忌鹽鹼土和澇漬地,栽植於排水不良的過濕地,會造成生長不良、根系腐爛、葉片脫落,最終導致全株死亡。
分布地區
桂花不耐寒,分布於中國廣西、廣東,長江流域如雲南、四川、貴州、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等省及淮河流域至黃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北方地區多見盆栽。
栽培技術
扦插
“天香台閣”一般採用單節兩葉扦插育苗,蒐集山林表層下的新土作為苗床插扦基質,用以防治雜草、控制病蟲害和節約育苗成本。插扦小苗癒合生根後,要移栽到大田裡煉苗,當年苗高可達一米以上,次年即可開花。
插扦育苗主要是將桂花當年生的半成熟枝條,在一定栽培設施條件下將其插入土壤或其他基質中,利用植株的再生能力,長成桂花新植株的方法。插扦育苗成功的技術關鍵要做到選條得當、插扦得當、插後管理得當。具體操作時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選用品質優良的幼齡母樹,並在樹冠中上部剪條;二是要在梅雨季節,利用當年生中央粗壯新梢,用生根粉等處理插扦;三是要搞好插後的遮陽管理和水分管理,勿令插條因脫水落葉而妨礙插條癒合生根,通常採用定時噴霧的方法。
管理
生成桂花小苗,因其根系比較發達,適用性很強,可適當採用裸根移植。在起苗前三到四天澆足透水,起苗時儘量多保根、多帶土。小苗移栽大多在春季進行,以二月中旬至三月上旬枝芽即將萌發時最為適宜。移栽當年,小苗穩定成活並萌發新梢後,應加強中耕除草,勤施薄肥,促進苗木生長。秋後應及時停止施肥,適當控制給水,以增強苗木抗寒能力。移栽次年,苗木生長加快,除注意中耕除草和追肥外,還要加強抗旱排澇和病蟲防治工作,以保證苗木健壯成長。
桂花的成型大苗,在苗圃中需培育8-10年,期間要求進行2-3次移植,在長時期的大田培育中,應注意培養完整的樹形。分枝點的高度也應早作決定。桂花大苗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同時綠化效果也比較理想。
採收
栽培桂花的主要目的是收穫鮮花,進一步的加工利用。
採收:桂花是以產花為主的香料植物,其開花過程相當迅速和短暫,從初花、盛花到謝花往往不到一個星期。各地仍以人工採摘為主。採摘方式為整枝採花、振落收集桂花和樹上採摘。桂花採收後,應堆放在樹冠下的陰涼處,並及時運往保鮮地。及時剔除枝葉等雜質,切忌日曬,以免水分蒸發,芳香油揮發,妥為儲存。
保鮮:桂花在採收後,仍有生命活動,產生熱量,因此必須在當天完成保鮮處理,不可堆置過夜以免悶熱變質。保鮮方法依用途和儲存時間長短有異。可將桂花浸泡在食鹽和白礬的混合液中;用於釀製桂花酒的,可浸泡在食用酒精中;用於供食品廠製作蜜餞、糖果和糕點的,則可採用梅醬保鮮。
瓶養
“天香台閣”是著名的香花樹種,如在開放前夕剪枝瓶養於室內,則可滿室生香。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瓶插桂花切枝,藉以陶冶情操,抒發情感和美化居室的習慣。桂花切枝易在含苞怒放之前、趁晨露未乾時剪取,剪枝長30-40厘米。同時剪除枝序上無花或少花的小花枝、並疏去部分密擠的重疊葉片,以減少葉面蒸發。隨即將花枝放進塑膠袋中,袋底最好先放些水濕的苔蘚,而後紮緊袋口保濕。入室後將切枝基部斜削成平滑的馬耳型,在明火上燒焦,形成烏褐色的碳化層,使細菌無法侵入切枝傷口內的木質部,這樣插養後的切枝就不會腐爛變質。一般瓶插桂花的花期不長,前後僅三天,最佳觀賞期僅一天。如將初綻桂花切枝插在保鮮劑中,則可使瓶插期延長五天,最佳觀賞期增至三天,且色澤加深香味增濃。當然最理想的是每天清晨換水。
病害防治
病害
“天香台閣”是一種對病蟲害抗性較強的四季桂樹種,尤其是在自然環境中零星種植的桂花樹,很少發生嚴重的病蟲害。桂花病害主要有枯斑病、
褐斑病、
黑斑病、藻斑病……
桂花枯斑病,又稱桂花葉斑病,是桂花的一種主要葉部病害,病害多從葉緣和葉尖處發生。病斑最初為淡黃綠色,向葉內發展呈半圓形或不規則形,黃褐色至紅褐色,邊緣深褐色。病害達葉片面積一半以上,乾枯易碎,有時捲曲。一般防治方法是:冬季摘除病葉,加以燒埋,清潔田園,減少越冬病源;加強栽培管理,增加施肥,天氣燥熱時適當澆水,以加強樹勢生長,提高抗病能力;亦可用藥劑防治,如噴用50%甲基硫菌靈900倍液或高錳酸鉀1000倍液。
桂花褐斑病,為桂花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桂花樹葉片,可造成葉片枯黃脫落,嚴重時影響開花效果。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一些散生小黃斑,後逐漸變為黃褐色至灰褐色的近圓形斑塊,或成不規則形斑,病斑外緣有黃色暈圈,葉面正面發生大量細小的灰黑色霉點。一般在多雨高溫季節擴展較快。防治方法為:冬季清除病葉並及時燒毀,減少越冬病源。也可噴施高錳酸鉀1000倍液滅菌。
蟲害
危害桂花的害蟲種類繁多,其中主要有刺吸式害蟲、害蟎、食葉類害蟲、鑽蛀類害蟲等。
危害桂花的蟎類有多種,其中以柑橘全爪蟎最嚴重。它以幼蟲、若蟲、成蟎吮吸葉片,受害葉呈現失綠斑點,葉綠體被大量破壞。葉片變灰黃色,並失去光澤,嚴重時大量落葉。桂花癭蟎又名木犀癭蟎,受害桂花葉片形成針尖狀癭瘤,布滿葉片,致使葉片枯黃著落。其防治方法為冬季清除雜草,噴灑密度20%的殺蟎酯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並可利用天敵如瓢蟲、草蛉等防範。危害桂花的粉虱亦較多,主要為白粉虱、黑刺粉虱等。其藥劑防治為:天王星1000倍液、艾美樂30000倍液等,亦可用其天敵瓢蟲、草蛉等防範。危害桂花的蚧蟲類很多,常見有糠片盾蚧、長白蚧等。在桂花養護期間,不宜多施氮肥。如遇蟲害可用10%吡蟲啉1500-2000倍液或速撲殺2000倍液等。並可利用天敵瓢蟲等。
主要價值
園藝
“天香台閣”既可廣泛用於南方各地的園林綠化,又可用作大苗盆栽,製作成典雅古樸、清秀自然的盆景供室內擺放觀賞。
桂花的配植形式大體上可以分為自然式和規則式兩類。自然式配植以模仿自然、強調變化為主,具有活潑優雅的自然情調,其中有孤植、叢植、群植等方法。規則式配植多以某一軸線為主,成對稱和成行排列,以強調整齊、對稱為主,給人以雄偉、壯觀之感,有對植、列植等方法。
園林植物種類繁多,在確定桂花專類主題公園的搭配植物時,應考慮兩者的協調關係,包括對土壤條件、光照、溫度、水分及養分的要求。另外,搭配植物的枝、葉、果,要求能夠補充、豐富和提高桂花的景觀效果。同時要照顧到四季植物協調搭配,營造具有中國文化韻味的四季異景的園林。植物配植的對比要注意:形體高與低,橫與豎;色彩艷麗與明暗;虛與實,密與疏;動與靜,飄香與花影等等。這種植物與其附近環境中的物體協調統一,就能造成園林空間的分隔,使人如入畫中,獲得開朗、幽深、靜謐、嬌艷、興奮、清爽等感覺。
盆景
“天香台閣”桂花盆景要注重意境,講究造型,參差高下,依山靠石而栽之。或用崑山石,或用廣東英石,疊成盆栽佳景。“攬景會心,領其真趣”這就是“天香台閣”盆景藝術的真訣。既有自然美,又具詩情畫意。使長江以北不能栽植桂花的人家,即使在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冬季也能不出門戶,在優雅的廳堂也能見到“天香台閣”雄壯虬勁的枝幹、茂密的葉冠、俊美瀟灑的花姿。飄香溢芬,幽心沁人,清雅醇郁,怡情醉人。
食用
經過保鮮的桂花含有食鹽、白礬以及桂花單寧等成分,風味苦鹹,酸澀,不能直接食用,須按各種桂花加工製品的質量要求,進一步深加工才能製成資源優勢的桂花商品。市場常見的桂花製成品有乾糖桂花、糖醬桂花、鹹味桂花、清水桂花、桂花浸膏、桂花酒、桂花茶、桂花晶和桂花核桃糖等。
由於桂花的使用價值極高,花朵營養極為豐富,桂花香氣持久穩定,甜濃芳郁,具有開胃通氣和增進食慾的良好作用,所以不僅在甜食點心中常被用作調香劑,而且有些菜餚也常用它做調味品和香料。這些食品包括喜聞樂餐的炸桂花年糕、桂花赤豆糕、蘇式桂花糖年糕、桂花小年糕、桂花豬油年糕、桂花餅、桂花粥、桂花栗子羹、桂花脆皮鱖魚、桂花鴨肉茄子餅、桂花杏仁豆腐和桂花山藥等美不勝數。
醫藥
桂花除了在食品中廣泛的套用之外,並可入藥。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已有“桂根取皮貼牙痛可斷根”、“同麻油蒸熟,潤發及作面脂”的記載。由於桂花適生範圍廣,人們喜歡種植,容易就地取材,因此成為民間治病的良好藥材。
植物文化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有桂花的記載,如《山海經·南山經》中:“招搖之山多桂”。芳香的桂花自古就與中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繫在一起,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如“嫦娥奔月”等神話。農曆八月既是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所以古稱“桂月”。受神話傳說的影響,漢唐以來歷代帝王、達官顯貴和文人墨客都喜歡在宮苑、官邸、宅院引種桂花。同時產生了許多稱頌桂花的詩、詞、歌、賦,其名句佳作頗多。唐代詩人
宋之問對桂花更是情有獨鐘,他在《靈隱寺》一詩中激情地唱出了:“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的千古絕唱句。宋代詩人呂聲之更有詠桂名句:“獨占三秋壓眾芳,何夸橘緣與橙黃,自從分下月中種,果若飄來天際香”。可見自古以來“天香”就成為歌詠“明月”、“桂花”的絕妙佳詞,所以,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陳俊愉教授命名金華桂花研究所植物科學家鮑志賢先生於20世紀70年代發現並培育成功的一個四季桂類新品種為“天香台閣”,是對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古樹名花——桂花,散發濃厚文化底蘊和鮮明民族特色的絕佳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