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蠟梅

天香·蠟梅》是宋代詞人吳文英創作的一首詠物詞。此詞上片從外形、花香、占春早、眾人仿妝之等方面讚譽蠟梅花;下片寫由蠟梅引出作者的懷人之思。言詞人遠離姬人已久,卻音訊渺茫,所寫的書信雖然慎重地用蠟丸封緘好,但仍舊很難送到伊人的手中。從此兩人天各一方,雲山遠隔,再難相見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天香·蠟梅》
  • 作品別名:《天香·蟫葉黏霜》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吳文英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天香·蠟梅
蟫葉黏霜⑵,蠅苞綴凍,生香遠帶風峭。嶺上寒多,溪頭月冷,北枝瘦、南枝小⑶。玉奴有姊,先占立、牆陰春早。初試宮黃澹薄⑷,偷分壽陽纖巧。
銀燭淚深未曉⑸。酒鐘慳、貯愁多少。記得短亭歸馬,暮衙蜂鬧。豆蔻釵梁恨裊⑹。但悵望、天涯歲華老。遠信難封,吳雲雁杳。

注釋譯文

⑴天香:詞牌名,又名“伴雲來”“樓下柳”。調見賀鑄東山詞》。雙調,九十六字,上片十句四仄韻,下片八句六仄韻。
⑵蟫:一本作“蟬”。
⑶北枝瘦南枝小:一本作“枝北枝南開小”。
⑷澹:同“淡”。薄:一本作“泊”。
⑸深:一本作“珠”。
⑹梁:一本作“頭”。

作品鑑賞

“蟫葉”三句,狀蠟梅花的特徵。“蟫”,音淫,衣書中的蠹蟲也。這裡“蟫葉”,應改作蟬翼,方與詞意吻合也。“蟬翼”狀花瓣之薄輕;“粘霜”,形花色如塗蠟;“蠅苞”,喻花蕾之小;“綴凍”,繪花蕾的堅實也。此言蠟梅花瓣薄如蟬翼而色如塗蠟,花蕾小巧而堅挺,花香從遠處隨風飄來,令人陶醉。三句分別敘述了蠟梅花瓣薄、苞小巧而堅挺、花香遠送的特徵,描寫細膩。“嶺上”三句。“嶺”,原指五嶺,中有大庾嶺,又叫梅嶺,其中盛產梅樹。這裡泛指山嶺。此言不論是在山嶺間還是峭溪邊,蠟梅花都是盛開在嚴冬蜡月里。所以不管是北方的還是南方的蠟梅都是無葉有花,形體都顯得瘦削而纖小。“玉奴”兩句。“玉奴”,指白梅,因蠟梅花先開,故稱為姊。此言蠟梅雖擠在牆角邊生活,但它卻是白梅花的姊姊,最早傳遞出春天降臨的訊息,搶先怒放花香。“初試”兩句。“宮黃”、“壽陽”均指宮妝。楊鐵夫箋釋夢窗《風入松·桂》詞時說:“儀部郎尤良縱侍兒悉效宮妝,有蝶蜂黃、花羞、玉讓之號。”又據《宋史》說:宋武帝女壽陽公主,臥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間,成五出花,拂之不去,自後宮內群效之,稱梅花妝。兩句用“宮黃”、“壽陽”兩種宮妝形容蠟梅花的淡薄、纖小之美。
“銀燭”兩句,從花之名與形生出聯想。詞人由“蠟梅”的“蠟”字聯想到蠟燭,再進而聯想到蠟燭之淚極似惜別人之淚。故杜牧的《贈別》詩說:“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他又從蠟梅花形如酒盅,想起這“酒盅”實在得顯得太小了,它似乎盛不下多少愁恨。兩句以擬人擬物手法寫燭淚惜別,酒盅貯愁,既描述蠟梅,又抒發了詞人心中的離愁別恨。“記得”兩句,回憶舊事。楊鐵夫《夢窗詞全集箋釋》說:“短亭離別之地,暮衙離別之時。上映梅,下切蠟。”兩句追敘了昔年的一段離別情。詞人將離別的時間、地點、略作點染,引人無限聯想。詞人這裡是說:我記得有一次在城郊的一個短亭邊,乘馬離別,當時見到有一群黃蜂臨晚紛紛飛回巢中。 “豆蔻”兩句,承上點出了離別的對象。“豆蔻”,用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典故。可見詞人懷念的是一位年輕女子。詞人對她的懷戀如煙霧般時時縈繞心頭。再見到蠟梅冬月開花,歲華已老,陡生兩人離別已久,年華徒增的哀傷感。“遠信”兩句,又以“蠟”字聯想到蠟丸封信的典故。

作者簡介

吳文英,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游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史彌遠之子)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