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詳實寫出文革初期(1966年—1968年)經過,包括:
福建紅衛兵鬥爭省黨委
韓先楚、全中國9次紅衛兵「
大串聯」、
波希米亞式的浪漫到
北京謁見
毛主席,
天安門廣場百萬人頭鑽動、一片紅(毛語錄)盛大熱烈場面、批鬥
王光美(
清華大學紅衛兵主斗,
廈門第八中學「紅衛兵829公社」至北京助斗)、數百名不同派系紅衛兵持械武鬥廝殺殘忍場面、最後18歲女友「
梅梅」擔任戰場護士卻不幸中彈身亡,導致25歲的凌耿萬念俱灰跳海游泳至
金門大擔島,投奔
台灣成為當年
國民黨樣板宣傳人物……
查禁
* 因為小說一開頭主角口操俄語逗弄小貓,並且餵貓喝牛奶,與當年
台灣當局宣傳『大陸生活水深火熱』完全相悖,
凌耿也拒絕再版修改,遂在台灣查禁發行至今。
* 原先官方大力鼓勵各方研閱,再版不久予以通令查禁,也是世界罕見之趣事。
* 一本書被兩岸先後查禁,也算一絕。
讚譽
* 小說一開始,是文革爆發初的6月,作者在
廈門家鄉,剛起床聽著
鼓浪嶼法國
殖民地時期的鋼琴樂音與海,想著
蘇聯藝術電影《追紅汽球的小孩》,相當詩情畫意。
*
台灣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李奭學於2006年5月29日於台灣
中國時報標題「中國文學不能承受的重 文革小說40年」里亦贊:「……扣人心弦的程度絕不輸
金庸」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