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禹

天禹

天禹,拼音為tiān yǔ 。天,中華文化信仰體系的一個核心,狹義僅指與地相對的天;廣泛意義上的天,即太一大自然、天然宇宙。禹,夏朝開國君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禹
  • 拼音:tiān yǔ
涵義,發展歷史,

涵義

天:中華文化信仰體系的一個核心,狹義僅指與地相對的天;廣泛意義上的天,即太一大自然、天然宇宙。 天有神格化、人格化概念,指最高之神,稱為皇天、昊天天皇大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
禹:人名,因在塗山(在今安徽省蚌埠市)治水有方,疏導黃河,被後人尊稱為“大禹”。通過禪讓製得到帝位,為夏後氏部落首領

發展歷史

引自:丁再獻、蕾《東夷文化與山·骨刻文釋讀》章第節,版社2012年2版。由來:甲骨文和金文的“”,是一個腦袋被著重畫出的小人,本義為“”,後引申”(因為兩者都是至高無上的)。“頭”的意思很早就消失了,但我們仍能從一個詞中找到它的影子,那便是“刑天”,它的意思就是被砍掉頭。
禹(夏朝開國君主)
禹,姓姒,名文命[1](也有禹便是名的說法),字(高)密。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後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2](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其父名,被帝堯封於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為都城[3],國號夏。並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4]。後人稱他為大禹。禹死後安葬於會稽山上(今浙江紹興市南),仍存禹廟、禹陵禹祠。從秦始皇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