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南漢劉龍卒,劉玢襲位。晉帝石敬瑭卒,石重貴繼位。南唐行新格。後晉重征食鹽錢。晉出帝向契丹稱孫。...
天福七年(942年),後晉出帝石重貴即位,授王景為侍衛馬軍左廂都校。 [5] 王景抵禦契丹 開運二年(945年),契丹南侵,石重貴前往澶淵,王景與高行周等在戚城大...
天福六年(941年),劉知遠被後晉任命為河東節度使,以劉崇為河東步軍都指揮使。 [4] 天福七年(942年),劉崇被授為麟州刺史,不久又升任河東馬步軍都指揮使兼三...
《新五代史》卷四七《劉處讓傳》:“莊宗即位,為客省使,常使四方,多稱旨。”《冊府元龜》卷一二三《帝王部·征討三》記天福二年(937)六月,“六宅使張...
天福七年他憂鬱而死。後晉都城 編輯 洛陽937-938年(約2年)後遷開封。後晉後晉少帝 編輯 後晉天福元寶 侄石重貴繼位,史稱少帝或出帝。大臣景延廣掌權,在向...
慶城寺本是閩王舊宅,後晉天福七年(942年)這座王第舍為永隆金身羅漢院。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賜額慶城寺,並立有高麗銅佛及二石筍木塔,至明萬曆《福州府志》...
據史記載:石敬瑭天福七年廢南修武改稱宣陽城,改驛則是以後由於宣陽城地屬國道、孔道、扼要之地而設驛,又稱為宣陽驛的。稱大修武則是在修武城外又建小鎮,《...
山下原有佛日院,後晉天福七年(942)吳越王錢弘佐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名佛日淨慧寺,蘇軾曾讀書於附近向上庵。山寺附近原有渥窪泉、凌煙臺、龍倉洞、...
山中有佛日寺,又名淨慧寺,隆昌寺,後晉天福七年(942年)吳越國王建。當年佛日寺的規模,可與靈隱寺西天竺相埒,故又稱東天竺。...
五代後晉時堂陽縣改名蒲澤縣,屬真定府(天福七年改為恆州);後漢時蒲澤縣復名堂陽縣,隸鎮州(恆州改稱,不久即改為真定府);後周時堂陽縣還隸冀州。宋皇...
後晉天福七年(942年),五代吳越國國王錢弘在此建資延寺時鑿山造像。現寺已不存,岩壁造像保存完好,有大小兩龕。主龕的左外側刻有“新建鎮國資延遐齡石像之...
五代後晉天福八年至開運三年(契丹會同六年至九年,943—947年),契丹軍數次南下,攻滅後晉的戰爭。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後晉重臣杜重威降契丹,這樣後晉的主力...
梁龍德二年(922年),饒陽屬晉。時饒陽歸成德軍深州。晉天福七年(942年)改屬順國軍。晉天福十二年(947年),仍屬成德軍。宋朝初年,屬河北道西路深州。...
《文白對照全譯資治通鑑:第7輯·五代十國》是2009年6月1日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卷第二百八十二 後晉紀三 後晉高祖天福四年-六年(939-941)...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平山郡為恆州;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恆州改名鎮州;後唐初改鎮州為真定府,不久又改為鎮州;後晉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又改鎮州為恆...
後晉天福七年(942),改延唐縣為延熹縣。北宋乾德元年(963),改延熹縣為寧遠縣,屬荊湖南路道州江華郡。明洪武元年(1368),寧遠屬道州府。...
後梁開平三年(公元909年)改唐縣為中山縣,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復為唐縣。後晉(石敬瑭)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改唐縣為博陵縣,後漢(高祖劉知遠)乾祐元年(948 年...
後晉天福七年(942年),河東步軍都指揮使劉崇為麟州刺史 [2] ,楊弘信命長子楊重貴(楊業)追隨劉崇,後來成為一代名將 [3] 。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後漢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