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塔(東流天然塔)

天然塔(東流天然塔)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在東至縣東流鎮江畔南北兩端,對峙著兩座寶塔,一曰“天然塔”,一曰“秀峰塔”,合稱東流雙塔,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然塔是其中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然塔
  • 地勢:培婁卑伏,形家短焉
  • 地理位置:回龍山上
  • 建立時間:清乾隆十年(1745年)春三月
東流雙塔,雙塔成因,

東流雙塔

在東至縣東流鎮江畔南北兩端,對峙著兩座寶塔,一曰“天然塔”,一曰“秀峰塔”,合稱東流雙塔,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然塔坐落在鎮北回龍山上,因地勢“培婁卑伏,形家短焉”而建塔,始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春三月,三載而成。塔高十一丈,周6丈6尺,五層六方,磚石結構。每層門開六扇,內設樓梯,拾級登攀,可至塔頂。“上頂以金,下底以石”,飛檐翹角,規制壯觀。清人馮荃寫道:“一塔天然俯碧流,登臨四面景全收。山連吳楚開雲日,江涌瀟湘過客舟。遠村煙浮元亮圃,近城風扇謫仙樓。春光到處都成畫,茅屋人家隔水洲。”因建塔籌款施工一帆風順,又巧逢邑人李承祚鄉試中舉,大家認為是天然盛事,便名之為“天然塔”。登塔俯瞰,大江東去,孤帆遠影,長江落日盡收眼底。塔下曾設天然書院及道教真武祠,後廢。
東流天然塔東流天然塔
秀峰塔與天然塔相對,矗立在東流鎮南牛頭山上,與陶公祠相毗鄰,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為候選刑部司獄金城所建。塔5層6方,高10餘丈,磚石砌成,似彩筆插天。《東流縣誌》載,建塔是為“增補文樞,更增秀氣”。 1996年,省、縣有關部門和人氏出資修繕。其規模略小於天然塔,結構大致相同,差異在於塔頂裝飾。天然塔沿用佛教相輪飾頂,秀峰塔則飾之以斗筆,有“彩筆乾霄氣象”。金城認為:“縣學之脈發自歷山,少聳拔之勢,雖東有迎龍寺,北有天然塔”,“若南關當學宮之巽再峙一峰”,就可以“增補文樞,更添秀氣”。建成後取名“秀峰塔”。塔下設有秀峰書院,日久見廢。

雙塔成因

東流雙塔不是佛教意義上的浮圖,而是形名家的風水之塔。原來,東流自古地僻民貧,文風不振,迄建塔為止,明清兩朝科舉只考中了三名進士,真是寥若晨星。於是風水先生便訴諸陰陽,硬說其原因在於縣城周圍的山不高,都是培婁小丘,《左傳》雲“部婁(培婁)無松柏”,哪有文風,人才可言?因而,須建塔改良風水,以振文風。東流雙塔就是在這種社會條件下產生的,雖說是荒誕不經,卻也不無渴望早出人才,以興家邦的良好心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