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機構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所在位置:天津市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機構組織。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機構組織。機構事跡近年來,完成市域內考古項目200餘項,發掘古代遺址6萬餘平方米,出土文物1萬餘件,填補了天津考古空白。積極開展天津水域的水下考古工作,參加多項重大基本建設項目文物保護工作,提供基...
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於2009年1月21日在天津市民眾藝術館正式掛牌成立,成為領導天津市非遺具體保護工作的機構,正式擔負起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發掘、整理、保護、申報等工作。2018年,天津市非遺保護中心經市編辦批准,正式併入天津市表演藝術諮詢委員會,正式名稱為天津市表演藝術諮詢委員會(天津市非物質...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程技術中心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程技術中心,是政府批建的天津市工程研究中心。
趙晨 趙晨,女,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考古與文物保護部部長。所獲榮譽 2022年4月,被公示為2022年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推薦人選。
天津市河西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019年11月12日,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獲得對“津門法鼓(掛甲寺慶音法鼓)、津門法鼓(楊家莊永音法鼓)”的保護資格。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配合寶坻區對潮陽大道的修建工程中,新發現一處唐代居住遺址和元、明時期的墓地。此次發現的唐代遺址,是天津考古發現的最大一處,為研究天津地區隋唐時期考古學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素材。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從4月23日至6月上旬,對這一地區進行了全面的勘探,共布探孔,勘探面積52000平方...
天津市寶坻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019年11月12日,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獲得對“評劇、京東大鼓”的保護資格。
男,1953年5月出生於天津,河北省安平縣人。1970年入伍,1978年轉業到天津市民眾藝術館工作,現任館長、研究館員,任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他熱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積極整理、發掘天津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將我國傳統體育文化項目——競技麻將收錄為天津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於2010...
現任天津博物館副館長,兼任李叔同(故居)紀念館館長。人物履歷 曾任天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辦公室副主任,平津戰役紀念館群工部主任,李叔同(故居)紀念館黨支部副書記、館長,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黨支部書記,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黨(乾)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天津...
《天津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系列:天津考古(2)》集科學性和研究性於一體,對於研究天津地區的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資料,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圖書目錄 序言 梅鵬雲 薊縣上寶塔唐墓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薊縣文物保管所 薊縣洇溜鎮五里莊遼墓的發掘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寶坻區辛務屯元、明、清代墓地發掘報告...
劉允平 劉允平,現任天津市河東區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人物履歷 現任天津市河東區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人物榮譽 2019年11月,劉允平入選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候選名單。
《天津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系列:天津考古(1)》是2013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內容簡介 《天津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系列:天津考古(1)》集中收錄了天津市近幾年考古工作的新成果,主要以遺址類資料為主。其中,既包括基本建設中考古工作所積累的大量資料,也包括一些長年積壓的考古資料。《...
《天津考古(1)》是2013年3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內容簡介 《天津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系列:天津考古(1)》集中收錄了天津市近幾年考古工作的新成果,主要以遺址類資料為主。其中,既包括基本建設中考古工作所積累的大量資料,也包括一些長年積壓的考古資料。《天津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系列...
《天津考古(一)》是2013年3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內容簡介 《天津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系列:天津考古(1)》集中收錄了天津市近幾年考古工作的新成果,主要以遺址類資料為主。其中,既包括基本建設中考古工作所積累的大量資料,也包括一些長年積壓的考古資料。《天津文化遺產保護...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系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下設單位。2002年5月建成,2018年改造後重新對外開放。現為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占地5800平米,共設考古天妃宮、天妃與天津兩大基本陳列。展覽在突出遺址本體保護、展示的同時,輔以大量文物展品,並配合浮雕、壁畫、場景還原、多媒體等手段形式,展示了天妃宮遺址考古...
天津衛故城東城牆遺址發掘區位於天津市南開區東馬路與南馬路交口。2017年7月,因工程建設需要,天津市文物局組織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捷運4號線東南角車站建設項目進行考古勘探,發現古代磚牆基礎遺蹟及明清時期較為豐富遺物,根據考古勘探與文獻記載,推定該區域和天津衛故城東城牆遺址有密切關係。歷史沿革 2017年11...
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 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是2015年7月28日登記成立的民辦非企業單位。註冊地址 天津市河西區小圍堤道明珠大廈A座408室。業務範圍 組織會員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行調查研究、提供信息諮詢、參加培訓和宣傳活動,接受委託參與制定相關標準。
《天津考古資料彙編(1997-2020)》是一本2023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內容簡介 《天津考古資料彙編:1997~2020》是在《天津考古四十年資料彙編(1956~1996)》基礎上,對天津地區1997~2020年在各類刊物上發表考古資料的彙編。《天津考古資料彙編:1997~2020》共收錄考古綜述、考古報告...
天津市津南區文化館,事業單位。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1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天津市津南區文化館獲得“媽祖祭典(葛沽寶輦會)”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1年11月18日,天津市津南區文化館(天津市津南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入選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一級文化館公示名單。
天津市北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 天津市北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是天津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體驗基地。基地地址 天津市北辰區金璽大廈1號樓17層。所獲榮譽 2023年12月,經天津市北辰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申報,入選天津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體驗基地(和平區)名單 。
《天津考古(三)》是2023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天津考古.3》集中刊布了天津市近十年來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新成果,包括主動性考古、基本建設工程考古和搶救性發掘等*新資料,以發掘報告、簡報為主,也包括部分重要項目的主動性調查、勘探報告。《天津考古.3》是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立以來,繼《...
第二十一條 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結束後,考古項目負責人應及時組織做好出土文物、各類標本、有關考古資料的整理工作。並在考古工作驗收結束後60個工作日內,將考古資料、出土文物和各類標本移交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暫存保管。第二十二條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應加強資料和文物庫房的管理,健全考古資料、出土文物...
姚暘,男,漢族,1980年5月生,全日制研究生學歷,歷史學博士,中共黨員。現任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黨支部書記、主任(館長)。人物履歷 現任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黨支部書記、主任(館長)。職務任免 2022年8月20日...
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是2022年7月19日發布的獎項。擬表彰對象名單 2022年7月10日,發布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擬表彰對象名單。北京市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 天津市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河北省 河北省文物與古建築保護研究院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 山西省 山西...
十四倉遺址位於天津市武清區河西務鎮東、西倉村一帶,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元代漕運歷史的重要見證。2024年9月至12月,經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對十四倉遺址進行主動性考古工作。同年12月16日至17日,“十四倉遺址考古發掘與保護專家諮詢座談會”在武清區河西務鎮召開。文獻記載 依文獻...
2007年12月,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內的海神廟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近1000平方米,有建築基礎、通向海河的甬道及山門遺址。遺址特點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原共有甲、乙、丙、丁、戊、已六塢,最大的可容2000噸船隻進塢修理。現存遺址沿海河呈“一”字形分布排列,僅存甲字船塢、輪機...
西大佛塔塔基中心為邊長約3.6公尺的正八邊形夯土台。從各遺蹟的疊壓打破關係看,該塔歷經至少三次的修建,從出土的青磚判斷,其年代在唐、遼時期。從西大佛塔塔基看,其八角形磚壁每邊約8公尺左右,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磚塔塔基之一。2006年11月,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西大佛塔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300...
太子陵舊石器地點位於河流二級階地上,該地點曾在2005年、2015年開展的薊州區北部舊石器考古專題調查中,發現和採集了較為豐富的舊石器時代石製品。2021年10至11月,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吉林大學考古學院、薊州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完成該地點首次主動性考古發掘。考古專家一致認為:以太子陵舊石器地點考古發掘為...
1998年,在馬頭山頂處試掘,發現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文化遺存。1999年,水庫水位下降,防浪護坡以下部分灘地露出水面,於是清理1997年試掘的溝壑向下延伸部分,發現文化堆積繼續向水下延伸,溝壑以外未見有文化堆積。2015年,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在開展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天津地區舊、新石器時代過渡遺存綜合研究”...
1976年4月、1982年5月,天津市文物管理處考古隊和薊縣文物保管所對千像寺遺址進行了初步調查。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薊縣文物保管所通過調查和多次複查,在千像寺周圍124處山地巨石上發現535尊線刻造像。2008年,清理千像寺遺址東側道路時,在路旁溝中又發現2處17尊線刻造像。125號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