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像寺造像

千像寺造像

千像寺位於薊縣盤山東麓白水峪之南 ,是唐遼時期盤山著名寺廟之一,今圯為遺址。現僅存遺址、遼代統和五年(公元987年)創建千像寺講堂碑和相關的石刻造像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像寺造像
  • 外文名:Qianxiang temple statues
  • 地理位置:薊縣盤山東麓白水峪之南
  • 始建時間:公元987年
介紹,有關歷史,

介紹

千像寺位於薊縣盤山東麓白水峪之南 ,是唐遼時期盤山著名寺廟之一,今圯為遺址 。現僅存遺址、遼代統和五年(公元987年)創建千像寺講堂碑和相關的石刻造像群。千像寺石刻造像群分布在遺址周圍0.4平方公里範圍內,因千像寺而得名,目前已在124處巨石和崖壁上發現線刻造像535尊,是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遼代石刻造像群。初步判斷,造像群為遼代民間佛教信眾鐫刻,反映了佛教密宗的精神內蘊。石刻造像群還包括與之相關的遼統和五年(987年)盤山祐唐千像寺創建講堂碑 、遼天慶八年(1118年)經幢,以及寺後洞窟內明代浮雕菩薩和清高宗乾隆帝)題詩石刻等附屬文物。
千像寺造像千像寺造像
根據寺內現存的遼統和五年(987年)《盤山佑唐寺創建講堂碑銘並序》記載:“自昔相傳,有尊者挈杖遠至,求植足之所。僧室東北隅,岩下有澄泉,恍惚之間,見千僧澤缽,瞬息而泯,因茲構精舍宴坐矣。厥後於溪谷澗石之面,刻千佛之像,而以顯其殊聖也。雖雨漬苔斑,睠儀相而猶在。”也就是說在薊州軍事判官李仲宣撰寫此碑文的時候,千像寺造像早已經存在了。耶律德光於會同元年(938年)割
千像寺造像
取千像寺所在的燕雲十六州,同時改契丹國為大遼。此時下距統和五年也就四十九年的時間,若千佛之像真是在會同元年以後開鑿的,那么李仲宣以及燕京憫忠寺前左街僧錄判官法信大師德麟撰寫碑文時他們應該是知道的,且碑文里卻只提到“自昔相傳”,故千像寺造像石刻於遼代的說法值得商榷。從千像寺現存造像的風格來看,這些佛造像呈現高度的寫實風格,五官端正,體型較豐滿,螺發跟肉髻之間有髻珠,是比較典型的五代、宋的造像風格。從朋友那得知千像寺造像後,便約好時間與朋友還有從安陽趕來的楊師傅一起去實地查看並做了簡單的傳拓,作為資料保存。由於千百年來雨水的沖刷,加之石質是砂石,這些線刻佛像風化剝落嚴重。由於那天颳風,從日中到日暮,跟楊師傅全力配合才勉強拓了兩張,甚是狼狽。晚上回京,借著朋友拿來的金門高粱酒與楊師傅在湘腸香痛飲了一番,在安陽尋找金石平日裡多得楊師傅相助,提供了諸多便利。
關於千像寺造像,如此大範圍集中的這么多的摩崖線刻佛像,在國內是少見的,其造像應該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只是到目前為止,這些造像仍舊還是曝露在野外。尋訪回來將拓片拿於黃老師看,正巧敦煌研究院的一位老師也在,他們提到用樹脂之類的東西塗抹在石頭表面,將線刻佛像與空氣隔離,以起到保護作用,不知道薊縣相關的文保部門是否會採取很好的保護措施,但願這些珍貴的佛像不要再陷入被發現,然後火一陣子最後再被忘卻的境地。

有關歷史

附:《盤山佑唐寺創建講堂碑銘並序》
薊州軍事判官文林郎試秘書省校書郎李仲宣撰
燕京憫忠寺前左街僧錄判官法信大師賜紫沙門德麟書
夫幽燕之分,列郡有四,薊門為上。地方千里,籍冠百城。紅稻香粳,實魚鹽之沃壤;襟河控岳,當旌戟之奧區。於古堞之外,西北一舍,有盤山者,乃箕尾之巨鎮也。深維地紉,高辟天門。暖碧凝霄,寒青壓海。珠樓璇室,抑窅窱於昆丘;寶洞瓊台,耀磅礴于衡岳。崆峒左倚,泰行右連,懷珠之水派其陽,削玉之峰峭其後。嶺上時興於瑞霧,谷中虛老於喬松。奇樹珍禽,異花靈草。絕頂有龍池焉,向旱歲而能興雷雨;岩下有潮井焉,依旦暮而不虧盈縮。於名山之內,最處其嘉。此境舊有五寺,祐唐者乃備其一。自昔相傳,有尊者挈杖遠至,求植足之所。僧室東北隅,岩下有澄泉,恍惚之間,見千僧澤缽,瞬息
而泯,因茲構精舍宴坐矣。厥後於溪谷澗石之面,刻千佛之像,而以顯其殊聖也。雖雨漬苔斑,睠儀相而猶在;陽舒陰慘,流善譽而不隳。向此藍垣之北,長松之下,有大石焉,重萬餘鈞,或遇信敬者,微觸而動。迄今游閱之士,冠蓋相望,四序不絕於阡陌也。當昔全盛之時,砌疊龍蟠,檐排鳳翅。晨鐘暮磬,上聞兜率。神宗律學,宛是祇陁。駢闐可類於清涼,赫奕遙同於白馬,乃法侶輻湊之鄉也。爰自大兵之後,並已燼滅繇謂物不可以久廢,故亨利於德人。
德人者即寺主大德,乃當寺之景派也。厥本惟裔,其神不測,苦隨念盡,樂與人同。化六趣之忙然,歸十方之安隱。享年臘末晚,昌行業彌高,既多有緒之聞,宜示無窮之績。寺主大德,俗姓琅琊氏,釋諱希悟,鎮陽夏博人也。爰自聚沙之歲,禮當寺寺主在楚禪師,授法焉。剿除五蓋,慕別四生。舍欲棹而誓泛慈舟,棄毒藥而願食甘果。年二十,詣東五台山長興寺,具屍羅,由啟弘願,筵僧一十萬,次第竟矣。於是謂其己友曰:“聞二儀舒慘,四序推遷,人生幾何,歲不我與。覽斯基址,孰忍淒涼。野鹿群麋,晝夜而草眠香徑,壞碑毀塔,高低而蔓掛藤蘿。玉毫消盡於華鬘,金磬罷聞於齋懺。上漏下濕,日就月將。徐興再造之心,爰起從新之務。”於是乎,手披榛棘,力用經菅,移怪石而截斷雲根,伐灌木而墔折煙色。應歷十二年,化求財贐,蓋佛殿一座。櫟櫨娟妙,丹艧新鮮。塑佛中央,圖像四壁。保寧四年,又建櫥庫僧堂二座,俾爨羞之有所作也,賓旅之有所歸也。乾亨二年,加授紫衣載議,門迎廣陌,地處幽涼,虞生肇之徒見臨,顧講贊之所交闕,乃於僧室之陰,疊磷磷之石,澮瑟瑟之泉。高廣數尋,駢羅萬樹,薙除沙礫,俯就基坰。而又請邑人醵緡賂,四遠之最樂施者,如介甲之歸巨浸也。即乃市木靈嶠,採石煙岩,窮巾斧之功,極磨礱之妙,初心才啟,大廈攸成。式導昏衢,彌光世德。其堂也,保寧十年創建,帶雲川之渺渺,總遠岫之峩峩。東觀種玉之田,西掞築金之闕。蘭楹鏤彩,桂柱凝丹,月入秋窗,風含夏戶。檐外之杉松鬱郁,檻前之煙水潺湲、所貴安苾蒭僧,置狻猊座,高談玉偈,然慧炬而絕煩惱薪;妙演金文,揮智刃而剖無明殼。長依佛住,永壓山門。對延靈鷲之峰,闡說瑜伽之旨。此皆邑人等心猶慕善,志乃忘筌。知浮生石火以難停,覺幻質風煙而易滅。各抽浄施,共構良因,即寺主希悟大德激勸之所致也,緣惠之所被也。厥外,井有甘泉,地多腴壤,閒栽珍果,棋布蔬畦。清風起兮綠乾香,細雨霽兮紅葵茂。載諒鴻基必葺,白足鹹來,其供給之費,恆不闕於祇贍者,大德寺主力辦也。蓋惟寺主大德,道洽空有,識洞幽明。全資化導於多方,以至圓成於能事。所冀皇朝永安神器矣,相國之長調鼎鼐矣,京尹之仁無秕稗矣,郡牧之信及竹童矣。一切含靈,同沾利樂;一切惑溺,並向真如。則寺主希悟慈悲之善口口也,修持之行根本也。拒藏舟不永,深谷翻高;爰述懿徽,俾雕翠琰。其邑人姓號,具列碑陰。
仲宣靡職之歲,華構方成,命修辭以敘之。敘之伊何?即為銘而記之曰:峭壯靈峰,創興華宇。式開講肆,用陳法侶。物置多人,利圓三寶。庶幾乎!作善之祥,傳名曠古。
統和五年歲次丁亥四月癸巳朔八日丙時建。 攝始平軍節度推官潘延素刻字,同刻字人李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