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池遺址

青池遺址,位於天津市薊州區州河灣鎮原青池一村北側、州河南岸的河流二級階地上,現於橋水庫南岸。該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存的發現,將天津地區人文史提早到距今約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中期階段。

2013年1月,青池遺址被評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池遺址
  • 地址:天津市薊縣五百戶鎮青池一村馬頭山 
  • 厚度:1米--2.4米
  • 類型:文化層
  • 文物:新時器時代為主
歷史沿革,文物遺存,價值意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1997年10月,天津文物地圖集編輯組赴薊縣文物複查,在五百戶鄉青池村北1.5公里發現一處古文化遺址,位於於橋水庫南岸。原是州河(又稱黎河,《漢書·地理志》稱浭水,《水經注》作庚水)的一曲河灣,水面較寬,薊縣八景之一的青池春漲即在此。遺址為突入河灣的丘陵,三面環水,當地稱馬頭山,海拔22米。
青池遺址
圖一
1990年,修建水庫防浪護坡,鑒於水庫工程對遺址的威脅。
1997年,對防浪護坡以上的坡下遺存試掘,確定是一處埋藏在山坡溝壑內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1998年,在山頂處試掘,發現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文化遺存。
1999年,水庫水位下降,防浪護坡以下部分灘地露出水面,於是清理1997年試掘的溝壑向下延伸部分,發現文化堆積繼續向水下延伸,溝壑以外未見有文化堆積(圖二)。
2024年1月2日,從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該中心與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天津市薊州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對青池遺址進行第四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200平方米。在兩個發掘區內,分別揭露出舊石器時代晚期序列地層和舊、新石器時代過渡時期地層和遺存,出土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打制石器、陶器、骨器等不同質地文物標本1000餘件,為探討天津文化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實證。

文物遺存

青池遺址,位於於橋水庫南岸的山坡上,部分文化層被淹,面積不詳,文化層厚度1米--2.4米,出工遺物以新時器時代為主,石器有磨盤、磨棒、斧、錛砍砸器和少量細石器,陶器有夾砂紅褐陶之字紋筒腹罐、盆、豆、圈足碗、褐陶馬首狀支腳形器和夾蚌殼素麵紅陶盆等,商代遺物有夾砂褐陶繩紋鬲和缽。西周時期遺物有夾砂灰陶繩紋疊唇平足鬲和罐等。
青池遺址
青池遺址

價值意義

青池遺址,是天津市發現最早的人類活動遺址,將天津有人類歷史提前了3000年,是研究燕地區新時器至商周時期古文化遺存的重要資料。文化層厚度約1—2.4米,發掘填補了天津市新石器時化人類文化活動的空白,遺址出工的大量石器、骨器、陶器、角器等,為研究古代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習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榮譽稱號

2013年1月,青池遺址被評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