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政發〔2017〕30號
各區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屬單位:
現將《天津市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望遵照執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
2017年9月28日
天津市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大戰略決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依據《國務院關於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國發〔2015〕64號)和《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教研〔2017〕2號)要求,結合本市教育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
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為元為綱,自覺踐行“四個意識”,按照市第十一次黨代會部署,圍繞紮實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天津實施,牢固樹立和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高等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紮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胸懷全國,立足天津,加快建設一批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專業,為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一流為目標。引導和支持具備一定實力的高校,瞄準一流,明確定位,匯聚優質資源,突出重點,精準施策,扶優扶強扶特,建設一流隊伍,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辦出一流水平。
——堅持以學科為基礎。引導和支持高校最佳化學科結構,凝練學科發展方向,突出學科建設重點,發展新型交叉學科,創新學科組織模式,形成學科優勢特色,打造學科領域高峰。
——堅持以需求為導向。按照“四個服務”要求,對接國家和區域重大發展戰略,對接經濟社會主戰場,對接科技發展前沿,突出學科交叉融合與協同創新,增強支撐服務能力。
——堅持以績效為槓桿。構建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建立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公平競爭,強化目標管理,突出建設實效,打破身份固化,實行動態調整,充分激發高校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堅持以改革為動力。深化高校綜合改革,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完善高校分類管理體系,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
(三)總體目標。以五年為一個建設周期,建成若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專業,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綜合實力明顯提升,日益成為知識發現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先進思想和優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養各類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到2020年,南開大學、天津大學進入世界知名大學行列;9所左右市屬本科高校和2所共建高校建成高水平特色大學;
天津中德套用技術大學成為獨具特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套用技術大學;12所高職院校達到國內一流、世界先進水平。醫科大學腫瘤醫學學科群、工業大學現代紡織學科群、中醫藥大學中藥學科群建成國家層面一流學科(群);部屬、市屬和共建高校的30個左右學科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建設50個左右與本市產業發展和文化傳承有效對接、服務能力強的特色學科(群);建成30個對接服務本市重點產業群的高職院校優質專業(群)。
到2030年,南開大學、天津大學進入
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等一批高校成為國內一流大學;天津中德套用技術大學成為世界一流套用技術大學;若干所高職院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建成以用立業,具有天津特點、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若干學科達到國內一流學科領先水平,力爭更多學科進入或接近世界一流學科行列。高校成為我市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和培養、聚集拔尖創新人才與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高地。
到本世紀中葉,更多高校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高校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成為國家和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
二、建設項目
(一)全力支持國家層面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項目。
1.支持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落實共建協定,提供全方位支持。2017年,入選國家層面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行列;到2020年,進入世界知名大學前列;到2030年,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2.支持天津醫科大學、天津工業大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學科。2017年,支持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學學科群、天津工業大學現代紡織學科群、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藥學科群入選國家層面一流學科;到2020年,三所高校國家層面一流學科(群)達到國內一流學科領先水平,若干學科進入國內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到2030年,三所高校力爭建成世界一流學科,若干學科進入國內一流學科領先水平。
3.支持天津中德套用技術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套用技術大學。2017年,構建起“中高本碩”有效銜接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到2020年,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力爭成為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套用技術大學;到2030年,力爭成為世界一流套用技術大學。
1.支持部分市屬普通本科高校和共建高校建設高水平特色大學。選擇辦學特色鮮明、綜合實力較強、服務能力突出、社會認可度較高的9所左右市屬普通本科高校和2所共建高校進行重點建設。到2020年,若干學校進入全國百強行列或達到國內同類院校領先水平;到2030年,更多學校達到國內或同類院校一流水平,力爭若干學校成為世界知名大學。
2.支持普通本科高校(含部屬高校、市屬高校、共建高校)建設一流學科。堅持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指導,立足天津發展需求,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選擇國家和區域發展急需、具有重大影響、學科優勢突出、在有影響力的第三方評價中進入前列、居於國內或國際前沿的高水平學科進行重點建設。重點支持哲學、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文學、新聞學、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的
哲學社會科學學科,數學、化學、物理、生物等一批理學學科,化學工程、材料、儀器、建築、環境、食品、紡織輕工、機械、安全等一批工學學科,中醫中藥、基礎與臨床醫學、藥學等一批醫藥類學科,藝術、體育等一批藝體類學科發展。到2020年,力爭30個左右學科達到國內一流水平,躋身世界前列,成為學術前沿陣地、一流人才培養高地;到2030年,更多學科達到國內一流水平,躋身世界一流行列,力爭市屬高校若干學科成為世界一流學科。
3.支持普通本科高校(含部屬高校、市屬高校、共建高校)建設特色學科(群)。瞄準產業結構調整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需求,完善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機制,依託全市本科高校優勢、特色學科,組建對接產業發展的學科群,推動部分市屬本科高校學科、專業向套用型轉變。立足全市發展戰略布局,突出套用,大力扶持智慧型製造等符合天津發展需求的重點學科,選擇50個左右與信息技術、智慧型科技、高端裝備製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汽車製造、節能環保等優勢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都市型農業緊密對接的特色學科(群)進行重點建設。到2020年,若干特色學科(群)支撐服務能力大幅提升,成為科研創新的重要基地、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到2030年,更多特色學科(群)成為培養套用型創新人才的高地,成為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三)做優做強市級層面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
1.支持高職院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選擇12所綜合實力強、專業優勢突出、服務能力顯著的高職院校進行重點建設,到2020年,力爭達到國內一流、世界先進水平;到2030年,更多高職院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建成具有天津特點、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2.支持高職院校建設優質專業(群)。堅持以用立業,對接產業需求、市場需求,圍繞本市優勢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選擇30個左右緊密對接本市重點產業群、重大工程和重大建設項目的優質專業(群)進行重點建設。到2020年,建成若干優質專業(群),帶動專業建設水平整體提升,成為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到2030年,以優質專業(群)為紐帶,推動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緊密銜接、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成為產業轉型升級、“一基地三區”建設的重要支撐。
三、主要任務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育和弘揚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深化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加強人文社科基地和高校智庫建設,完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加強大學文化建設,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創建文明校園,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師德建設,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培育優良校風、教風、學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促進高校內涵發展。持續實施高校綜合投資規劃,創新學科管理和支持模式,建立個性化學科投入機制,採取“一校一策”的方式,促進高校內涵發展,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根據學科門類和一級學科發展水平,結合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實際,科學設計高校分類管理體系。持續實施本科教學質量提升工程,推進卓越人才系列培養計畫,最佳化本科培養方案和核心課程體系。完善研究生分類培養機制。與教育部共建南開大學、天津大學、
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與教育部、
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
河北工業大學,與教育部、
中國民用航空局共建
中國民航大學,與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共建天津醫科大學,鼓勵特色優勢突出的高校與國家部委進行部市共建。
(三)建設高層次人才隊伍。深化高層次創新人才聚集和創新團隊建設計畫,依託國家和省部級高層次人才計畫項目,聚集和培養一批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實施天津市傑出津門學者計畫,完善天津市特聘教授制度,增設青年學者項目,著力聚集和培養一批學科領軍人才和青年學術骨幹。實施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出國研修計畫,支持中青年教師赴國內外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訪學進修。實施高校青年教師培養工程,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支持力度。實施高職院校名師名校長培養計畫,打造國際化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建立校企人才“雙棲”制度,提升職業院校教師學歷水平和實踐能力,培養一批優質專業(群)領軍人物。
(四)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100門市級創新創業類精品課程,打造100個創新創業教學團隊,強化實訓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完善大學生就業創業支持政策。打造100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範基地。提升高校眾創空間的品質,發揮其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構建創業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加速器“三位一體”的創業服務模式,為創業學生提供“一站式”創業服務。
(五)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和服務能力。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共建一批國際一流的科學研究中心。爭取建設一批
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國家科學研究重大平台。組建中醫針灸診療等一批國家臨床研究中心,建立大飛機和發動機適航審定、納米顆粒與納米系統、先進紡織複合材料、現代中藥等一批產業研究中心。深化高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充分發揮眾創空間引領作用,推進科研組織模式創新。加強數學、物理、化學、醫藥、
生命科學等基礎研究,攻克一批重大科學問題。把握世界科技進步大方向,在套用信息技術、智慧型製造、
合成生物學、幹細胞與組織修復、表層地球系統科學、深海科學、機器人等領域,取得一批原創性重大成果。瞄準產業發展需求,在大數據、信息套用、航空航天、
新能源新材料、精密儀器、金融創新等領域突破一批重大課題,轉移轉化一批高新技術和科技創新成果。加快建設國家大學創新園區。
(六)建設世界先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突出特色,做強職教品牌。推進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建設。落實現代職業教育制度建設、專業群對接產業群、提高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等重點任務。完善天津中德套用技術大學協同培養運行機制,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深化中高職五年系統化培養和高職本科聯合培養模式改革,提高培養質量,打通“中高本碩”技術技能人才上升通道。建立12個市級行業指導委員會,建設90個示範性實習實訓基地,推進20個
現代學徒制試點。與國際知名企業、國內龍頭企業聯動,圍繞新興產業領域技術套用,在高職院校建設10個工程實踐創新研究院,建設一批職業教育體驗項目和工程實踐創新項目,服務中小微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開發並實施80個左右高職教育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支持10個左右職業教育集團進入國家骨幹職業教育集團行列。建設12個京津冀職業教育對接產業服務平台,促進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和專業“五業”聯動。
(七)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支持南開大學、天津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開展合作辦學,支持市屬高校與境外高水平大學進行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和學位互授聯授,資助本科生和研究生赴海外學習實習。籌備建設好
天津音樂學院茱莉亞研究院和
天津茱莉亞學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加強教育交流與合作。培育一批示範孔子學院。在境外建設10個左右職業教育“魯班工坊”。加強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國際化環境建設,對接世界技能大賽,引進一批高水平賽項,提升大賽國際影響力。充分發揮天津市外國留學生政府獎學金的激勵引導作用,擴大在津外國留學生規模,提高學歷生比例。
(八)提升高校治理能力。高校黨委對學校工作實行全面領導,承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把握學校發展方向,決定學校重大問題,監督重大決議執行。健全高校黨委議事決策和運行機制,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實行高校黨政領導班子任期制,開展校級領導幹部任期全職化試點。以落實高校章程為抓手,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加強高校學術委員會建設,在學科建設、學術評價、學術發展和學風建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健全師生參與的民主管理和監督機制。
四、支持措施
(一)加大經費投入支持力度。用好共建高校專項資金,支持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支持中國民航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共建高水平特色大學。對進入國家層面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的,按國家有關要求給予配套資金支持。持續實施高校綜合投資規劃,支持市屬本科高校建設高水平特色大學和國內一流學科及特色學科(群)。支持天津中德套用技術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套用技術大學,支持高職院校建設世界先進水平職業院校和優質專業(群)。發揮高校主體作用,加大資金統籌力度,多渠道籌措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資金。鼓勵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等積極參與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二)改革科研經費管理使用制度。按照國家和本市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規定,深化高校科研管理領域“放管服”改革,完善高校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績效評價制度;將直接費用中的材料費、測試化驗加工費、燃料動力費等多數科目的預算調劑權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勞務費開支預算根據相關人員參與項目的全時工作時間合理編制,參與科研項目的研究生、博士後、訪問學者以及項目聘用的研究、科研輔助等非項目承擔單位在職人員,均可開支勞務費;項目承擔單位統籌安排間接費用,科學合理地核定間接成本和項目承擔單位在職人員的績效支出,績效支出應與科研人員在項目工作中的實際貢獻掛鈎,不計入績效工資總額;高校以市場委託方式取得的橫向經費,納入單位財務專賬管理,按照委託方要求或契約約定管理使用,承接橫向委託項目的有關收入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額。
(三)深化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依據辦學類型、學科特點、在校生數等,確定符合高校事業改革發展的人員控制數額。高校按規定自主擬定教學、科研、教輔機構及崗位設定方案,報機構編制部門備案,自主安排、確定用人計畫,自主公開招聘各類人才。在現有財政性人員經費保障額度不變的基礎上,由高校自主確定基礎性績效和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自主確定具體分配方式,自主發放績效工資。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自主實行以崗位任務為導向的協定薪酬制、年薪制。提高市屬高校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由高校自主聘任和使用。理順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完善二級院系行政管理崗位聘任制度。完善以崗位績效綜合評價為重點的人才考核與評價機制。支持高校科研人員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採取兼職兼薪的方式在崗創新創業。
(四)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完善高校職務科技成果管理制度,賦予高校科技成果使用和處置自主權,加大對高校科研人員的股權激勵力度。擴大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自主權,高校可以通過協定定價、技術市場掛牌交易、拍賣等方式,確定成果交易、作價入股的價格。高校用於獎勵科研負責人、發明人、共同發明人、骨幹技術人員等重要貢獻人員和團隊的收益比例,不得低於科技成果轉化所得收益的50%。探索建立專業化技術經紀人制度,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人才支撐服務體系。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獎勵項目,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智慧財產權創造等,作為高校評價、資金支持的重要依據。
(五)深化高校評價機制改革。建立高校多元化分類評估體系,制定不同類型高校的辦學標準、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評價辦法,探索以辦學績效為導向、適應高校分類發展的教育
資源配置機制。建立績效評價與動態調整機制,對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行實時監測和績效考核評估。推進本科專業綜合評價,引導高校建立內部本科專業自我評估制度。建立以創新、質量和貢獻為導向的高校科研分類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將科技成果轉化、橫向科研、套用研究和決策諮詢成果作為教師業績考核、評優晉級的重要依據。完善高校基礎科學評價機制,建立容錯機制,鼓勵探索,寬容失敗,引導科研人員潛心研究。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建立市級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工作機制,負責統籌規劃、巨觀布局、協調推動、經費投入等重要事項。市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共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市教委負責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日常工作。
(二)積極推動實施。申報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項目的高校,要深入分析學科發展基礎,對標先進,找準差距,認真研究制定具體行動計畫,明確思路目標和建設重點,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舉措、資源配置方式和資金籌集渠道,精準發力,提升短板,確保取得實效。鼓勵和支持高校在高端人才聚集、評價機制改革、科研經費使用、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不斷探索、先行先試。市教委會同有關部門組成專家組,對市屬高校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行動計畫進行評估論證。部屬高校要合理確定符合本校實際的發展目標和建設重點,按照有關要求,認真研究填報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項目任務書。
(三)強化督查落實。各有關部門要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對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加強跟蹤指導和動態監測,參考有影響力的第三方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改進,確保取得實效。對措施有力、進展良好、成效顯著的建設項目,加大支持力度。對實施不力、進展緩慢、缺乏實效的建設項目,加強督查指導,依據績效考核評估結果,進行動態調整。建立信息公開網路平台,向社會公開相關情況和績效考核評估結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