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專區

天津專區

天津專區,全稱天津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天津區專員公署、天津地區等,是1949年8月至1958年12月、1961年6月至1970年1月間斷存在於河北省的專級行政區,因轄區環繞直轄市天津市且屬於天津市的經濟腹地而得名,1970年改稱天津地區,1973年8月部分轄區併入天津市,餘下轄區更名廊坊地區。天津專區存在期間專區行政專員公署曾先後駐廊坊市永清縣楊柳青鎮滄州天津市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專區
  • 外文名:Tianjin area
  • 全稱:天津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 時間:1949年8月至1958年12月
  • 所屬地區:河北省
歷史,回憶,

歷史

1949年8月,河北省天津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在永清縣成立,因環繞直轄市天津市周邊且屬於天津的經濟腹地而得名。成立之初,天津專區管轄原冀中八分區的靜海縣文安縣大城縣天津縣楊柳青鎮和十分區的霸縣永清縣安次縣武清縣勝芳鎮及十五分區的寶坻縣寧河縣、漢沽鎮。專區成立之後,區機關由永清縣搬遷並常駐楊柳青鎮石家大院。1950年11月,河北省天津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名為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區專員公署。1952年4月,由於天津專區管轄的天津縣隔斷了同屬於天津市管轄的塘沽與天津市區,故將天津縣劃歸天津市領導,使得天津市區與塘沽區連為一體。同年,將原滄縣專區下轄的青縣任丘縣劃入天津專區。至此,天津專區共轄12個縣市、3個鎮和223個鄉。
1958年12月,天津專區撤銷,武清縣、靜海縣黃驊縣滄縣鹽山縣寧河縣吳橋縣交河縣獻縣河間縣任丘縣、霸縣交由天津市領導。1961年6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恢復天津專區建制。天津專區隸屬河北省天津市雙重領導,以天津市領導為主。專署駐天津市,將靜海縣、霸縣、武清縣、寶坻縣、薊縣劃歸天津專區,同年,恢復文安縣(轄大城縣)、永清縣、安次縣。1962年8月,原唐山專區的寧河縣劃歸天津專區,恢復大城縣、固安縣、香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並將將劃歸青縣部分收回區域重新劃歸大城縣。此時,天津專區轄固安縣、薊縣、寶縣、永清縣、文安縣、大城縣、靜海縣、安次縣、三河縣、香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寧河縣、武清縣、霸縣、勝芳鎮14個縣、1個鎮,296個人民公社、6269個生產大隊。1963年,廢勝芳鎮,改建勝芳鎮人民公社。1964年三河縣建立城關鎮。1965年,安次縣建立廊坊鎮。1967年11月,天津專區改為天津地區,隸屬河北省革命委員會,機關駐天津市。1967年,天津專區革命委員會成立,轄區無變動。1969年3月, 天津專區機關遷入廊坊鎮。
1973年8月,經國務院決定,將靜海縣、寧河縣、武清縣、薊縣、寶坻縣5個縣劃歸天津直轄市領導。1974年1月,經國務院決定將天津地區更名“廊坊地區”。1978年8月,撤銷天津地區革命委員會,建立廊坊地區行政公署。河北省圍繞在直轄市天津市周邊的“天津專區”或“天津地區”的區劃概念隨之成為歷史。此後,這一地區沿用廊坊的名稱至今。時至今日,天津專區這一區劃和稱謂已經鮮為人知,甚至在其基礎上成立的河北省廊坊市在政府官方網站的歷史沿革介紹上亦沒有介紹,其存在僅在少數地方志中有記載。

回憶

這塊土地,頂著同樣的星空
河北著名詩人王克金,和本市的詩友到外地參加活動時,人們總感覺他和北平的詩人是“一夥的”。
的確,他居住在廊坊市區,因為與北平、天津近在咫尺,不自覺間,他的鄉土詩寫出來也有許多都市氣息,他在一首《城市和鄉村》中寫道:“那些磚紅的牆壁、水泥的牆壁/那些平坦的屋頂、聳立的樓宇/它們好像互不模仿,但又彼此相同/它們中的一個仿佛是另一個的影子……”
王克金的老家就在廊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桐柏村。一小時距離的車程的廊坊與北平、天津有著更深的淵源。在他的感覺里,鄉情無法“區劃”,因為這塊土地沐浴著同一樣的陽光,頂著同樣的星空,“燕趙的腹地,像思想一樣廣闊……”
老“天津地區”前,明清時代開始,這裡許多區域屬於順天府(北平府)平東八縣。舊時以,寶(寶坻),通(通州),三(三河),武(武清),薊(薊縣),香(香河),寧(寧河),外加一個小漷縣,為大小東八縣。漷縣疆域小,沒有其他縣大,故稱外加一個小漷縣。
王克金是1961年出生,在他長大的過程中,家鄉一帶的區劃幾度變化。
環平津的許多市縣,都有著濃重的都市情節,涿州、三河、燕郊等地都不用說了,許多不明就裡的外地人分不清他們的隸屬。
曾與天津市歷史上合為一體的滄州部分縣市,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在天津的親友,去天津打工、創業、購物、遊玩更是常見的現象。許多滄州人都會說天津話,對天津的街道、歷史、掌故如數家珍。較之省會北平市,天津更像他們自己的“中心城市”。
在青縣,大棚蔬菜是這裡的支柱產業,而天津,是當地的主要市場。不說接壤的農村,從縣城到天津市區,不過只有80公里。
黃驊市岐口村村民白玉奇常常笑談,我家房後頭就是天津。他家的屋後,就是河北與天津的分界。所以,他一天要到“天津”好多趟。至今,比鄰平津的一些縣份,民間往往時有著劃歸平津的想法或傳言,這也很容易理解,他們的居住地與平津的緣分太深太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