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醫藥大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位於天津市,簡稱天中,是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學、醫學人文素質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天津市政府共建高校,為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成員,入選“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天津中醫藥大學創建於1958年,原名天津中醫學院,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中醫高等院校之一,1992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加掛中國傳統醫藥國際學院校牌。2006年,正式更名為天津中醫藥大學。2017年,中藥學科入選教育部“雙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名單,並為天津市“雙一流建設高校”。

截至2018年6月,學校占地2600餘畝,建築面積60餘萬平方米,實驗室設備總值21887.72萬元;有12個學院、4個學部、2個研究院所、3所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設有覆蓋6個學科門類的24個本科專業;全系統有教職工3590人,全日制在校生為11442人,其中本科生7793人,研究生2834人,留學生815人。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2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49個
  • 主管部門:天津市
  • 學校官網http://www.tjutcm.edu.cn
  • 中文名:天津中醫藥大學
  • 外文名: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簡稱:天中(TUTCM)
  • 創辦時間:1958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醫學類
  • 屬性省部共建高校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2015年)
    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
    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天津市政府共建高校
  • 現任領導:張伯禮
  • 專職院士:石學敏    
    劉昌孝
    張伯禮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
  • 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2個
  • 院系設定:中醫學院 ,中藥學院,針灸學院,護理學院,管理學院,語言學院,體育健康學院,國際學院等
  • 校訓:進德修業,繼承創新
  • 校歌:《天津中醫藥大學校歌》
  • 地址:天津市靜海區團泊新城西區鄱陽湖路10號
  • 院校代碼:10063
  • 主要獎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項(截至2016年12月)
  • 知名校友石學敏院士、張伯禮院士等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規模,師資力量,院系專業,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學術研究,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精神文化,現任領導,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1958年8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天津中醫學院。原天津市中醫學校併入,在王串場建立新校舍(原址改為中醫研究班)。10月11日,天津中醫學院正式建立,校址在天津市和平區睦南道20號。學院隸屬天津市領導。學院是由天津市西醫學習中醫班、中醫進修班、天津市中醫醫院、天津中醫學校合併建立的。設中醫專業,大學本科,學制五年,招收高中畢業生。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
1962年,學院遷入河北區王串場真理道。
1964年,根據河北省政府決定將原河北中醫學院全部教師和圖書資料併入天津中醫學院。10月,天津中醫學院附屬王串場醫院建成並開診。天津中醫學院附屬王串場醫院建成投入使用。
1970年,天津中醫學院附屬王串場醫院改為隸屬天津市河北區衛生局領導,更名為“天津市河北區王串場中醫醫院”。天津中醫學院遷至石家莊併入河北醫學院,改稱河北新醫大學。
1978年4月25日,國務院批准重建天津中醫學院
1979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院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設中醫基礎、中醫內科、中醫外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針灸學、醫史文獻七個碩士研究生學位點。中醫醫院劃歸中醫學院,改為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1981年2月,天津市河北區王串場中醫院重新歸屬學院,定名為天津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1992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加掛中國傳統醫藥國際學院校牌,是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和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掛靠單位,時名為天津中醫學院
2006年,經教育部和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正式更名為天津中醫藥大學
2012年,天津中醫藥大學與天津醫院聯合成立了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骨科學院。
2014年4月,學校入選第二批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成為首家獲批“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的天津市屬高校。7月,天津中醫藥大學與天津市人民醫院簽署長期合作協定,共同組建了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
2015年,根據《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批准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高校的通知》,學校成為中醫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五年制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
2016年8月1日,天津中醫藥大學雙峰道校區正式清校移交。
2017年9月,學校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18年3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4月,學校整體搬遷到靜海區新校區。7月24日,學校成為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成員。同年,學校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天津市政府共建高校。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

辦學規模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全系統有教職工3590人,具有高級職稱人員952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國醫大師2名,2人獲批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獲批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入選天津市首批青年拔尖人才;2人入選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工程一層次人選,7人入選二層次,22人入選三層次。2人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長江5人;“萬人計畫”教學名師1人;天津市講座教授2人;天津市突貢專家2人;天津市千人計畫人選5人;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工程一層次人選2人。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有專任教師855人,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者177人,副高級職稱者260人,中級職稱者345人,初級職稱者56人,未定職級17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為51.1%。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310人,具有碩士學位者367人,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0個天津市級教學團隊。
專職院士張伯禮(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學敏(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醫大師:石學敏、阮士怡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邱峰
全國優秀教師:肖照岑(2001年)、范英昌(2004年)、張軍平(2009年)
天津市教學名師:范英昌、馬融、石學敏
教學團隊
類別團隊名稱帶頭人審批時間
國家級教學團隊
針灸學教學團隊
石學敏
2008年
天津市級教學團隊
醫學人文素質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張金鐘
2010年
病理學教研室
---
2009年
實驗針灸學教學團隊
郭義
2015年
中醫兒科學教學團隊
---
2013年
中醫基礎理論教學團隊
---
2014年
中藥學教學團隊
---
2013年
藥學教學團隊
---
---
資料來源:備註:天津市級教學團隊資料不全,故列舉部分。

院系專業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設有12個學院、4個學部、2個研究院所、3所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設有覆蓋6個學科門類的24個本科專業。
組織機構
類別名稱
教學機構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語言文化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體育健康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社會科學部
天津中醫藥大學實驗教學部
天津中醫藥大學臨床實訓教學部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藥製藥工程學院
---
直屬附屬醫院
保康醫院
---
非直屬附屬醫院
濱海新區中醫醫院(第四附屬醫院)
武清區中醫醫院
北辰中醫醫院
南開區中醫醫院
資料來源:
專業設定
學院專業學制
中醫學院
中醫學類(本碩連讀)

中醫學(中醫臨床傳承班)

中醫學(美容方向)

中西醫臨床醫學

針灸學院
中醫學(中西醫骨傷方向)

中醫學(涉外針灸方向 英語)外院

中醫學(涉外針灸方向 日語)外院

中醫學(康復醫學方向)

針灸推拿學

康復治療學

護理學院
護理學(涉外護理方向 英語)

護理學(涉外護理方向 日語)

護理學

護理學(特需護理方向)

中藥學院
臨床藥學

藥學

中藥學

藥物製劑

中藥資源與開發

製藥工程(中藥製藥方向)

人文管理學院
套用心理學

市場行銷

市場行銷(國際行銷方向)

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方向)

勞動與社會保障(醫療保險方向)

語言文化學院
漢語言

漢語國際教育

體育健康學院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資料來源:備註: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具體專業設定及招生專業信息以學校招生網站信息為準。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專業總和改革試點項目1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教育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天津市高等學校“十二五”綜合投資規劃品牌專業4個,天津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10個,天津市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針灸推拿學、中藥學、中醫學
天津市高等學校“十二五”綜合投資規劃品牌專業: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中藥製藥、中藥學
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針灸學實驗中心、中醫臨床技能實訓教學中心
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中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中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研究型中藥產業拔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教育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中藥學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
天津市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中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中藥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天津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藥學實驗教學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康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中藥製藥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管理學綜合實驗教學中心、藥學實驗教學中心、中醫信息套用實驗教學中心、臨床醫學實驗教學中心、推拿實驗教學中心、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
精品課程
類別課程名稱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中醫內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臨床技能實訓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中醫學概論
天津市級精品課程
中醫診斷學、溫病學、實驗針灸學、中醫基礎理論、病理學、中醫各家學說、傷寒論選讀、經絡腧穴學、生理學、預防醫學
資料來源:
  • 教學成果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項,天津市教學成果獎21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項目名稱獲獎類別
實驗針灸學新學科研究
國家教委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
開闢教學新途徑,培養針灸新人才
國家教委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中醫學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匯通融合、創新實踐—— 實驗針灸學可持續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資料來源:

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博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22個博士二級學科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49個碩士二級學科學位授權點;有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3個、“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天津市“十二五”重點學科5個。
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中藥學全國排名第二,中醫學全國排名第四。
2017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中藥學評為A-,中醫學評為B+。
  • 學科目錄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
博士專業學位點:臨床醫學
碩士專業學位點:臨床醫學、中藥學、護理、漢語國際教育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中醫學
中藥學
中西醫結合
資料來源: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中醫理論基礎
中醫臨床基礎
中醫醫史文獻
方劑學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兒科學
中醫五官科學
針灸推拿學
民族醫學
中醫預防醫學▲
臨床評價▲
中西醫結合基礎
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醫工程學▲
康復醫學
中藥學
中藥製藥工程學▲
---
---
--
資料來源:▲為自主設定目錄外二級學科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中醫學
藥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中西醫結合
基礎醫學
生物醫學工程
中藥學
護理學
---
資料來源: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診斷學
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五官科學
中醫臨床基礎
中醫內科學
中醫婦科學
針灸推拿學
中醫醫史文獻
中醫外科學
中醫兒科學
民族醫學
方劑學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老年醫學
中西醫結合基礎
中醫預防醫學▲
免疫學
神經病學
中西醫結合臨床
臨床評價▲
病原生物學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康復醫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放射醫學
腫瘤學
中藥學
中藥製藥工程學▲
藥物分析學
藥物化學
微生物學與生化藥學
生藥學
藥理學
藥劑學
食品藥學▲
護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健康管理●
生物醫學工程
護理教育學▲
醫療安全與風險管理●
醫院管理●
中醫工程學▲
臨床護理學▲
醫藥產業戰略●
診療儀器▲
中國古典文獻學
套用心理學
資料來源:●為自主設定交叉學科,▲為自主設定目錄外二級學科
  • 重點學科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藥重點學科:中醫痹病學、中醫血液病學、中醫瘡瘍病學、中醫護理學、推拿學、中醫神志病學、溫病學、中醫各家學說等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中醫藥重點學科:針灸學、中醫心病學、中醫兒科學、中醫腎病學等
“雙一流”建設學科:中藥學
國家重點學科
學科名稱所屬一級學科學科帶頭人
針灸推拿學
中醫學
石學敏
中醫內科學
中醫學
張伯禮
資料來源:
  • 學科評估
2017年,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學校學科評估結果為:
序號一級學科代碼一級學科名稱評選結果
1
1005
中醫學
B+
2
1006
中西醫結合
B+
3
1007
藥學
C+
4
1008
中藥學
A-
5
1011
護理學
C+
資料來源: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2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科研實驗室1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2個、天津市衛生局重點研究室8個。
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中意中醫藥聯合實驗室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天津市現代中藥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方劑學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現代中藥發現與製劑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現代中藥協同創新中心
天津市技術工程中心:天津市組分中藥技術工程中心
天津市重點實驗室:中藥藥理學實驗室、針灸學實驗室、中藥化學與分析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中藥藥理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實驗室、病理實驗室、醫用化學感測器實驗室、呼吸功能實驗室、中藥製劑實驗室、中藥毒理實驗室、中藥化學實驗室、中藥製劑實驗室、針刺量效關係實驗室、認知和運動分析實驗室、腎臟組織生物學實驗室、推拿手法生物效應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針刺效應重點研究室、方劑配伍重點研究室

科研成果

2004-2008年,學校共承擔國家級項目85項。其中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項目4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項目1項;國家科技攻關計畫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13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2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64項。主持各級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21項,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其中: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項目4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項目1項;國家科技攻關計畫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13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2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4項。目前,在研項目54項,結題項目10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2項;重大研究計畫4項;面上項目45項;青年基金11項;國際合作會議基金1項;科學部主任專項基金1項。
國家級科學技術獎
項目名稱時間獲獎類別
血沉曲線檢測分析方法及儀器研製
1999
國家技術發明四等獎
益腎化濁法治療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研究
2002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複方丹參方藥效物質及作用機理研究
2004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中西醫結合治療SARS的臨床研究
2005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芪參益氣滴丸對心肌梗死二級預防的臨床試驗
2011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中藥安全性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合作完成項目)
2013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參附註射液品質控制與產業化關鍵技術套用
2013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中成藥二次開發核心技術體系創研及其產業化
2014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資料來源: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5年,天津中醫藥大學校本部有有北院、南院、東院校區三個圖書館,館藏圖書總數100.1萬冊,生均圖書87冊。古籍2.7萬餘冊,出版年代自15-19世紀,包括元、明、清各代的木刻、銅活字、木活字、刻石拓片、手抄本及未曾刻印的稿本,裝禎形式多為線裝。其中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顧從德影宋刻本《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明刻本《文獻通考》和《文苑英華》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 學術期刊
根據2017年8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天津中醫藥大學期刊編輯部編輯出版《天津中醫藥》、《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種期刊。
《天津中醫藥》
天津中醫藥》由天津市衛生局主管,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學會、天津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連續5次獲得天津市一級期刊,2次評為天津市優秀期刊,2004年8月被教育部科學技術司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2007年5月獲“以嶺杯”第三屆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三等獎,於2012年進入天津市衛生局職稱評審核心期刊。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創刊於1982年9月,是由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主管,天津中醫藥大學主辦的綜合性中醫藥學術性期刊,為天津市教委職稱評審認定的核心期刊。學報被美國化學文摘》(CA)源期刊、俄羅斯文摘雜誌》(AJ)源期刊、波蘭哥白尼索引》(IC)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光碟版)等多家中國國內外知名檢索系統及資料庫收錄。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為68個國家和地區培養學歷生近5300名,特色短期研修培訓項目為8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中醫藥人才近7000人。2015 年,學校來華留學生總數2496名,來自68個國家,其中本科生644名,碩士112名,博士46名,進修生1344名(含高級進修生、普通進修生和短期進修生)。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成功申報學校第一個海外中醫孔子學院,孔子總部與學校合作的泰國華僑崇聖大學中醫孔子學院簽約完畢。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合作舉辦臨床藥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2015年正式招生。成功建立“‘一帶一路’中醫藥國際教育培訓基地”,成為2015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建設單位”。首次完成首期“華僑華人社團負責人研習班暨歐洲中醫藥協會負責人天津研習班”的培訓任務。
2015年,學校新簽教育、科研、醫療等國際合作協定12個。接待美、英、澳等國家和地區43 批團體或個人近300人次來校訪問交流。組團出訪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因公出國(境)23個國家和地區,35批次,61人次。舉辦教育部第四期“非洲國家西醫師針灸高級研修班”,來自非洲五個國家19名非洲學者參加研修。學校7名教師、專家赴加納大學實施“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畫”項目,開展藥用植物及相關領域的交流合作。
2015 年,學校繼續與日本大阪大學韓國大邱健康大學、日本千葉大學美國北阿拉巴馬大學展開合作。共派出6名本科生,出國學習交流。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校徽
校徽校徽
學校校標以“植物綠葉”和“中醫針灸”為基本元素,構成“中”字變化與胚胎、太極圖形融合的創意圖形,象徵生命之太極,醫藥之本源,蘊含中國傳統醫藥哲學思想和崇尚自然、關愛生命的職業精神。
學校校徽為圓形,外環由書法家范曾手書體“天津中醫藥大學”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組成,中間是以象徵中醫藥國際化的地球儀為背景的校標,校標下方有“1958”字樣,代表學校建校時間。

精神文化

  • 校訓
進德修業,繼承創新
進德:就有為醫學獻身的職業操守,有良好的醫德,有為大眾服務的精神。
修業:就是要不斷進取、不斷學習、不斷實踐,醫藥學的知識更新很快,好的經驗也會不斷湧現,要通過學習掌握這些知識和經驗,給患者最好的服務。
繼承:“師承”是學好中醫的重要手段。中華民族中醫精粹需要通過繼承傳統才能發揚光大。
創新: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實踐和總結,更新技術了手段,促進中醫理論的不斷完善進步。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書記
李慶和
校長
副書記
常務副校長
高秀梅
紀委書記
李永強
副校長
于越周桂桐、孟昭鵬、郭利平
資料來源:

知名校友

姓名備註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針灸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醫大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
國務院政府特殊貢獻津貼專家。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科專業委員會常委兼秘書。
趙成彬
韓國大韓中醫協會理事。
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