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疽

天柱疽

天柱疽(Dazhui carbuncle)為病名,是指生於項後高骨大椎穴處的有頭疽。出《瘍醫準繩》卷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柱疽
  • 外文名:Dazhui carbuncle
疾病特徵,參考資料,

疾病特徵

天柱疽(Dazhui carbuncle)為病名,是指生於項後高骨大椎穴處的有頭疽。出《瘍醫準繩》卷三。
天柱疽的證治同有頭疽:
初起患部色紅發熱,根束高腫,瘡頭如粟米,一個至多個不等。疼痛劇烈,身熱口渴便秘溲赤,脈洪數,舌紅苔黃者為實證。治宜清熱疏風解毒活血。可用仙方活命飲黃連解毒湯等;外用金黃膏貼敷,腐肉不去用九黃丹五五丹;若瘡面大,腐肉難脫,則應手術切除,腐去用生肌散生肌玉紅膏
初起瘡形平塌,根形漫腫,色晦暗,不甚疼痛,成膿遲,膿質清稀,神疲少食,面色無華,脈數無力,舌絳或淡者屬虛證。若偏於陰虛者,內服竹葉黃芪湯;若氣血雙虛者,內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同實證,同時可加桑柴火烘法。本病若因失治或誤治發生陷證者。
有頭疽((headed) carbuncle)為病名。是指生長於肌膚間,以局部初起皮膚上有粟粒膿頭,紅腫熱痛,易向深部及周圍擴散,膿頭相繼增多,潰爛後狀如蓮蓬蜂窩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單個或多個白色粟米樣的瘡頭而得名。其特點是局部初起皮膚上即有粟粒樣膿頭,杴熱紅腫疼痛,易向深部及周圍發生擴散,膿頭亦相繼增多,潰爛之後狀如蜂窩。以中老年患者多發,尤其是消渴病患者多見,易出現內陷之證。《外科理例·瘡名有三》云:“疽者,初生白粒如粟米,便覺癢痛,觸著其痛應心,此疽始之發兆……”本病根據患病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病名,如生於項部的,名腦疽、對口疽、落頭疽;生於背部的,名發背搭手;生在胸部膻中穴處的,名膻中疽;生於少腹部的,名少腹疽。但其病因症狀和治療基本相同,故合併論述。
由於形態和發病部位不同,有頭疽名稱各異,如蜂窩發、蜂窩疽、蓮蓬髮、發背、搭手、背疽、腦疽、腦後發等。
有頭疽好發於中、老年人,多發於項後、背部。相當於西醫的癰。

參考資料

  1.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7.
  3.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8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