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白,中國原種白茶;源自1522年。乃是以福建寧德天山山脈原種茶樹品種製作而成的白茶。
嘉靖1522年,寧德縣(現為蕉城區)天山茶農便采頡當地老茶樹“天山菜茶”鮮葉製作成白茶進貢皇室。據明嘉靖《寧德縣誌·貢辦》記載:芽茶八十四斤一十二兩,葉茶六十六斤一十三兩。
天山白外形“芽尖如劍,外形潤綠披毫,青翠鮮明”。其湯色清澈黃綠,滋味鮮爽甘醇,水中香馥郁。葉底鮮活,嫩綠明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山白
- 產地:福建寧德天山山脈
- 類別:白茶
- 等級:天山銀針、天山牡丹王、天山牡丹
採制方式:採制鮮葉經“晾青”而後“生曬或焙乾”,經揀剔,去雜物、碎片、紅片等,以生曬為主,火焙為輔。
沖泡時:沖泡時芽尖如劍,色澤嫩綠黃潤,懸於湯中徐沉徐升;其湯色清澈黃綠,滋味鮮爽甘醇,水中香馥郁。葉底嫩綠明亮。
明嘉靖《寧德縣誌·貢辦》記載:芽茶八十四斤一十二兩,價銀一十三兩二錢二分一厘。嘉靖年,1522年,天山芽茶已列為貢茶,並記錄了當年的價格。有詩為證,時間更早,傳為佳話。明洪武二十七年,進士林保童(寧德縣一都人),遠赴陸羽駐地浙江著名茶區湖州長興任知縣,客居他鄉,他不免懷念家鄉茶,這種思念最終化為《茶園曉霽》詩,編入他的《寧川八景》集。
根移北苑植山陽,春領仁風入繚牆。
雀舌露晞金點翠,龍團火活玉生香。
品歸陸譜英華美,歌入廬咽興味長。
雨後有人營別圃,藝蘭種菊伴徜徉。
“雀舌露晞金點翠,龍團火活玉生香”,一品“天山白”,再現《茶園曉霽》之芳華。品“天山白”,條形,韌;湯,瑩;回味,甘。
獨愛白茶的宋徽宗,在《大觀茶論·採擇》對如何採摘做了嚴格要求。“擷茶以黎明,見日則止。用爪斷芽,不以指揉,慮氣汗熏漬,茶不鮮潔。故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隨,得芽則投諸水。”若以時辰為據,最好在晨起霧氣剛散去為最佳。只要一個環節疏漏,或稍有私心雜念,必將功虧一簣。
《白茶》章節中說到,“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林崖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里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