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精神的融通:《莊子》》是一本2022年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道淋,李琳,李良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地精神的融通:《莊子》
- 作者:李道淋,李琳,李良田
- 出版社:研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4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9911027
《天地精神的融通:《莊子》》是一本2022年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道淋,李琳,李良田。
《天地精神的融通:《莊子》》是一本2022年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道淋,李琳,李良田。內容簡介讀莊子要以“心”解《莊子》,打通與《莊子》時間上的心靈隔閡,秉持“道通為一”的視野,實現與大“道”為友,游心於恬淡之境...
從某種意義來說,莊子的哲學便是他的美學,人文憂患意識在哲學與美學的高度統一,在中國古代文化中,較之西方以認知為目標的的文學與美學思想中,是大不相同的,也是中國古代文化重要的民族特色與精神傳統。當然,這種精神價值往往被包括在宗法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之中,是需要我們在研究中加以縝密地分析剔理的,必須...
孔孟老莊是中國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孔(孔子《論語》)、孟(孟軻《孟子》)、老(老聃《老子》)、莊(莊周《莊子》)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源泉,孔孟是儒家的創始人,老莊是道家的創始人。孔孟之學以“仁”為根本,“成仁”乃其理想;老莊之言以“道”為宗尚,“體道”是其歸宿。 儒家...
莊子說:“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讀馮志福的書法使人感受到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體悟到傳統文化樸素無華,含蓄蘊藉的內在之美。“文章以沉著痛快為最。[四]”馮志福的書法路子較寬,各體兼擅,所書隸書溫潤古雅,樸實自然,沉著痛快,迥得天意。他從不機械片面的糾結於技法點劃的規整方圓,為古人的法度矩矱...
內丹術指以“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應”思想為理論,進行性命的修煉,以人的身體為鼎爐,修煉“精、氣、神”等而在體內結丹,達成強身健體、提高人體的生命功能、甚至“成仙”的目的。《道德經》、《文子》、《列子》、《莊子》、《內業》、《心術》、《楚辭·遠遊》以及黃老學派作品可以說是所有...
莊子在這裡用“渾”和“沌”兩個字很有寓意。《古訓彙纂》中講道:渾,是無分別的意思,沌,環轉之意。陰陽、清濁、有無和合而無分別,都處於自動環轉之中。顯然渾沌是道的化身,為“整一”和“無為”。我感覺上述故事有以下四點發人深省:一、渾沌是不可改造的 按照中國傳統文化講,渾沌天地之元氣,分...
旋起旋滅的意象渦流中,唐近豪將西方的自由理性與東方的生命精神合而為一。這種生命情調的表達,其內涵指向古典也指向現代,其方式是東方的也是西方的,有浮士德“你們又走近了,飄搖無定的形影,就像當初,在我迷茫的眼前現形,這一回啊,我將努力把你們抓住”式的悲壯進取,也有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
《莊子·大宗師》雲;“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譯文:“忘卻自己的形體,拋棄自己的耳目(耳謂聰目謂明,此即人與外界之聯繫),擺脫形體和智慧型的束縛,與大道融通為一,這就叫坐忘。”郭象註:“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即忘其跡,又忘其所以跡者,內不覺其一身,外不識有天地...
35、論道家的“天人一體”觀 湛江師院學報2003年第1期,又見《湖南道教》2004年第2期 36、論莊騷的融通與影響 中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2期 37、論古代文學中的摹擬現象 衡陽師院學報2004年第1期 38、簡論後世道家、道教對《莊子》倫理思想的揚棄與修正 上海道教2005年第2期 39、“三不朽”人生價值觀對...
沒有先生揭開我之蒙蔽,我就不知道天地大全之理啊!”原文5 莊子見魯哀公(1)。哀公曰:“魯多儒士,少為先生方者(2)”。莊子曰:“魯少儒。”哀公曰:“舉魯國而儒服(3),何謂少乎?”莊子曰:“周聞之,儒者冠圜冠者(4),知天時;履句屨者(5),知地形;緩佩玦者(6),事至而斷。君子有其道者,...
我觀來德的的這批畫,有如盤桓於蒼山雲海,丘壑大漠,林海雪原作莊子所謂的‘逍遙遊’,正所謂‘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下視也,亦若是則已矣。’其中所游者雖非具體的山嶽高嶺巨川大河,但卻感受到一種風氣相吹,撲面而來的震盪與浩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王澄(中國書協...
得其理趣,胸懷灑落,這就是莊子說的,能與天地精神往來者,乃能隨手拈來皆成妙諦。蒲宏湘書法墨跡觀後 宏湘先生四十餘年臨帖摹碑的苦行,有朱文引首章“苦手”為證,其中甘苦盡道於斯。宏湘先生每臨碑學帖,必摹而肖之,但絕非死學死臨,食“古”而不“化”。從他大量碑帖臨書上可以看出他探索而能入微,...
《莊子》對此頗有發揮:“聖人之靜也,非曰靜也,萬物無足以鐃心者,故靜也。水靜則明燭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也。”(《莊子.天道》篇)莊子也是以水之平靜,喻“聖人”之心。由於主體心靈的虛靜,才能呈現一種觀照對象的心胸。因此,莊子將聖人...
所謂的真一亦是種離是非、物我及差別的玄妙狀態。《道樞》卷30《真一篇》云:"真一者何也?龍虎之本。"?則將真一看作是元精元氣等。李道純所說的"無一",一方面是指本根之道的抽象,另方面則指絕對虛無的認知境界。而後一層內涵才是李道純的思想的核心之所在。由於"無一"代表著無規定,事實上就略相當於莊...
理學大家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即學以成人的集中表述。中國歷代哲人是這一理想的踐行者、示範者。中國哲學中的學以成人,不僅是成就一種技藝,更多的是成就全面發展的人格,《莊子》庖丁解牛所謂“由技進道”。中國學術是合真善美為一的。真給予人的是事物的規律、法則,...
前不久,周易玄先生把他即將付梓的關於《老子》、《易經》以及《乾支哲學》研究的二百萬字鴻篇巨製送給我,囑我寫個短序。這部書,易玄先生筆輟心耕,神無旁鶩,歷經八年,綜覽前賢論述,迪化心源,終於完稿。《易經》、《老子》、《莊子》以其蘊藉深奧被稱為“三玄”,它們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之作。《老子...
《列子》一書是中國古代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與道家十分接近,後來被道教奉為經典。唐高宗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李治尊奉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李隆基立玄學博士,指定《老子》《列子》《莊子》《文子》為必讀之書,時號四玄。天寶四年(公元745年)追封列禦寇為沖虛真人,...
有著類似精神的話,也見於《莊子·知北游》:“予能有無矣,而未能無無也,及為無有矣,何以至此哉。”(三)先秦諸子 先秦諸子書與近代出土的簡帛典籍都出現過這種思想,然大多是道家著作或與道家有關的著作。《淮南子·俶真》“予能有無,而未能無無也。及其為無無,至妙何從及此哉”(《淮南子·道應》...
例如,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化的人類學破譯系列》,在海內外專家學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基礎上,從詞語的訓詁考釋入手,逐步楔入對象的深層意蘊,對若干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尤其是上古文化的種種“神秘”(如《楚辭》、《詩經》、《老子》、《莊子》),做了整體性的破譯或“現代闡釋”。叢書所負載的文化信息...
《清華四大導師》獲2009年徐州市政府頒發的人文社科優秀論著二等獎。發表論文兩百餘篇,主編、校訂古籍與今人專集如:《蘇曼殊新論》《塵夢禪心--蘇曼殊畫傳》《南社人物吟評》《柳亞子詩歌新探》《范曾畫傳》《惠蕕劫——中國近代士階層研究》《清華四大導師》《編輯卮言》《莊子顯靈記·評註》等十餘種作品面世...
莊子那飛揚恣肆的浪漫情懷、個體的主體意識和博大的、宇宙意識也充分地體現在楚美術中。因此,我們看到的楚器物造型,無不體現出輕巧、靈動、清奇和俊逸的美學特徵。對自然的信仰和親近是楚藝術精神的又一體現。楚人從來沒有把人和自然分離開甚至對立起來,總是把自己當成宇宙的公民,總是懷著一種泛神論的自然觀,就...
物在游,心亦在游,游是自由的,煙靄縹緲,雲舒雲卷,樹木橫出,萬影浮動,任物興現,都是游心的象徵,如莊子所說:“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姚鳴京畫中橫生倒長的樹最為特出,完全不符人固有的認識,正因這種描繪,他的畫與他人筆下的山水、人們眼中的山水拉開了距離,產生了矛盾...
一類:《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二類:《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五經。三類:《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周禮》《儀禮》《爾雅》《荀子》。3、道家經典:一類:《老子》《莊子》。二類:《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鷙文》。三類:《列子》《黃庭經》《陰符經》。4...
韓朝作品有明確的融匯中西的藝術取向,追尋中國傳統文化雅正靜美、渾然大器的美學品格,以中國傳統文化精義為主體,融合西方現代藝術和當代視覺經驗,試圖在當代藝術語境中展現傳統山水畫“天人合一”、“與天地精神獨往來”的生命本質,從而獲取關照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藝術情懷和精神境界。換言之,其作品從傳統中吸納精神...
比如峨影樂團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蘇漢興先生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寧靜無跡、沉靜有韻,很能使人們沉浸“陶醉於春江月夜花蔬影弄、漁歌輕唱老夫晚歸、夕陽簫鼓悠然遠逝、遊子思婦凝眸共月的恬淡優美意境之中,產生亘古綿邈的感慨與回味” [4],這與蘇先生長期的靜心涵養、淡泊磨礪與虛空出塵不無關係。二是莊子...
莊子禮學同老子禮學一樣,具有強烈的批判性,對禮的批評構成其禮學的立足點。大體說來,莊子禮學開始於對三代之禮的政治批判,同時對三代之禮的政治價值又有所肯認,莊子禮學包括以道批禮——揭示禮的社會危害性,由禮批儒——批駁儒家守禮尊禮的理論失誤,以道解禮(禮儀)——解構三代禮儀(包括日常禮儀、喪禮...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老子·五十五章》)及“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老子·七十九章》)說明和是宇宙萬物的本質以及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莊子的“天氣不和,地氣鬱結,六氣不調,四時不節。今我願合六氣之精以育群生,為之奈何?”(《莊子·在宥第十一》)和“天地者,萬物之父母...
因此,《道德經》、《莊子》、《列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與《太平經》、《周易參同契》、《黃庭經》、《抱朴子》等一起,成為道教最重要的一批理信論經典;其中,《道德經》和《莊子》被道教奉為最高經典。於是,老、莊哲學被宗教化,成為道教思想體系的基礎和源頭。後代道教武術大師們將這些道教...
他根據《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和《莊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等有關“大”的論述,引申為“大”即宇宙之“道”;根據《老子》“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和《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