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閣

天問閣

天問閣位於古楚國境內洞庭湖南面湖南省中北部桃江縣內二三十年代馳名東南亞的美人窩桃花江奇山鳳凰山天問台上。天問台四周古木參天,林蔭蔽日。原址於清朝道光年間被毀,現存遺址。後當地政府於遺址傍重建天問閣。這一代還有屈原,讀書,散步,釣魚台等遺址。相傳,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改革政治而遭子蘭、靳尚等人之讒而去職放逐江南,他在遍涉湘沅之後,由湘西來到這裡。在山上一座神廟住了下來,並在此寫下了千古不朽的詩篇《天問》,所以謂之“天問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問閣
  • 位於桃江
  • 建造:清朝道光年間
  • 詩篇:《天問
閣樓遺址,閣樓由來,

閣樓遺址

據清康熙《益陽縣誌》載:“相傳屈原作《天問》於益陽之桃花江。屈原放逐江南,作《九歌》於玉笥山中,山在湘陰,則《天問》作於此間,不為無據。”據《清.一統志》載:相傳此地乃屈原作《天問》處,山下舊有廟曰鳳凰廟。祀原與夫人,俗稱鳳凰神,每端陽竟渡輒祀之,清道光年間廟毀,今存遺址。考楚辭載:屈原放逐,徬徨山澤,見楚有先王廟,圖畫山川神靈,琦瑋詭 及左賢怪物行事,因書其壁呵而問之。又《涉江》篇曰沅、曰湘,距資不遠;曰漵浦、曰辰陽,則益之西境,意原涉而南嘗溯洄於此,故《天問》作於此間,不為無憑。天問台上曾建有天問閣,內有石刻、彩塑、木雕,天問閣同鳳凰廟一同因清道光年間的一場大火而不復存在。今僅存“古天問閣遺址”石碑一塊。
天問閣
清朝《一統志》記載:相傳此處為屈原作天問處,山下舊有廟曰鳳凰廟。祀元與夫人,曰鳳凰神,每年端陽競渡祭祀之。道光問廟毀,今存遺址。
《考楚辭》記載:屈原放逐,彷徨山澤,見楚有先王廟,圖畫山川神靈琦瑋及左賢怪物行事,因書其壁呵而問之。又《涉江》曰歷代騷人墨客,多吟於此。
清段其倫有<鳳凰廟>詩云:
亂世三閭恨,行吟未得歸。
但聞天問處,不見鳳凰飛。

閣樓由來

在桃花江匯入資水的地方,有一座鳳凰山。此處峰巒起伏,峭壁聳立,古木參天,樓閣深隱。山名鳳凰山。相傳屈原在放江南途中,登上此山,手拿寶劍,指天發問,一口氣提出了170多個問題,問了三天三晚。屈原提的一個個問題,象一團團烈火,一支支利箭,直悄天庭。天帝震驚,慌忙傳令雲神、雨師、風伯、雷公興風布雨,電閃雷鳴,攪得天昏地暗,屈原毫不畏懼,洪亮的聲音響徹天地,傳遍五湖四海。一對金鳳凰從南飛來,張開美麗的翅膀為屈原擋風遮雨。後人稱此山為鳳凰山,在山上建立鳳凰廟,將屈原祀為鳳凰神。在屈原作《天問》的地方建天問閣,天問閣高18米,有5層雕樑畫棟、精碑文、雄偉碑壯觀。相傳每逢風雨交加的夜晚,人們走進天問閣,就能聽到屈原質問天帝之聲。今存刻有“古天問閣遺址”的石碑一塊,閣下巨石陡峭,俯臨深潭,屈原像刻於石上,至今依稀可見。
天問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