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寶誕

天后寶誕

天后寶誕,也稱呼為天后誕,是慶祝天后(媽祖)誕辰的中國傳統節日,在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舉行。

中國民間相傳,天后娘娘法力無邊,經常在海上拯救遇難者,漁民們把她尊為守護神,後來沿海一帶的人們,不僅視其為海神,還視其為賜福降運之神,故在港九一帶,到處可見天后廟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后寶誕
  • 節日時間農曆三月廿三日
  • 節日類型:中國傳統節日
簡介,海上巡遊,迎媽祖,刈香,

簡介

天后誕一般慶祝程式由天后誕的前夕開始,在傍晚開始還神、還花炮;子時過後各村村代表會在天后廟上頭注香、拜神,然後有一些儀式如‘喊禮’、‘讀祝文’等。
在天后誕正日,各花炮會龍獅隊與表演團體於天后廟前集合。當慶祝表演完畢後,龍獅隊會繼續前往天后廟參神。最後,舉行隆重的抽炮儀式。
由於香港以前是漁村,而相傳天后保佑他們海上平安,所以天后是香港及南中國沿岸省份常見供奉的神祇。因此每年的天后寶誕都有很多善男信女匯集到各個天后廟慶祝。香港至今最少有40座天后廟,當中最古老的就是建於公元1266年的天后廟有西貢的佛堂門大廟
每年的天后誕會有多至5萬名信眾參拜,有的賀誕者會於帆船和駁船上掛滿色彩繽紛的旗幟。元朗的大樹下天后廟也是很著名的,每年元朗的漁民團體、體育會、宗親會等會派出飄色、樂手和其他表演者參加會景巡遊至天后廟。
在天后誕慶典眾多的傳統活動中,“抽花炮”可算是最有特色。香港掌故家蕭國健博士表示,一般花炮共設三十座,當中“第三炮”除了象徵“丁財兩旺”,還據說是最靈驗的一個,故有“炮王”稱號。
另外,據說以往曾有兩名村代表同時搶到“第一炮”,後來為了平息風波,特設“第一壹炮”作為抽用,而“第一炮”則為鎮壇副炮。
天后誕時,村民除了舞龍舞獅、朝拜天后、出會、巡遊外,還舉行盛大的盆菜宴。盆菜是香港獨特的傳統菜式。傳統盆菜以木盆盛載,材料則一層疊一層的排放。不過,為了能吃到熱騰騰的盆菜,現今盛載的器皿都以銅盆及梓盆代替笨重的木盆。
2008年香港各地祝賀活動
天后誕一般是定期舉行,一年一次,大部份在農曆三月二十至二十四日舉行,視乎每個地方而定。
元朗元朗市中心西曆4月28日,天后寶誕會景巡遊,有舞龍舞獅
西貢糧船灣西曆4月25日至29日,有神功戲
蒲苔島西曆4月25日至29日,有神功戲
荃灣馬灣西曆4月25日至29日,有神功戲
葵青青衣西曆4月25日至29日,有神功戲
將軍澳坑口西曆4月30至5月4日,有神功戲
2009年香港各地祝賀活動
元朗元朗市中心西曆4月18日,元朗十八鄉舉辦天后寶誕會景巡遊,有舞龍舞獅
葵青青衣鄉事會球場西曆4月25日至29日,有神功戲,有舞龍舞獅

海上巡遊

2012年4月13日香港旅遊發展局統籌了40艘漁船帆船鴨靈號於維多利亞港上演大型海上巡遊,令到昔日的香港漁港風貌重現眼前,巡遊吸引了近300遊客和市民聚集於尖沙咀海旁圍觀。
船隊從九龍灣出發,列隊慢駛至維多利亞港近會議展覽中心新翼對開海面,船上插滿寫有“天后寶誕”、“風調雨順”及“網網千斤”等旗幟。
香港漁民互助社主席林根蘇表示,該年是應官方邀請,首次安排船隊先在維多利亞港上演海上巡遊,以協助推廣香港旅業業。
台灣
每年夏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的誕辰。在這一天,各地的媽祖廟都會張燈結彩、演戲,非常熱鬧。最古老的澎湖馬公天后宮,被中華民國內政部列為一級古蹟。
大甲鎮瀾宮每年在媽祖生日前則舉辦“大甲媽祖繞境”的活動,讓信眾步行跟隨著媽祖神轎祭禮行列,從大甲一直往南走到新港。該活動參加者動輒百萬多人,被譽為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隊伍迤邐數十公里,可說是一大宗教盛事。近年來改往新港奉天宮進香繞境出巡,路程更遠,人數卻更多。
大甲鎮瀾宮每五年舉辦一次“大甲媽祖回娘家”活動,前往湄洲祖廟謁祖進香,湄洲祖廟亦以盛大隊伍接駕,歡迎大甲媽祖回娘家謁見聖父母及湄洲天上聖母。
至於北港朝天宮的“迎媽祖”,其熱鬧場面也與大甲媽祖出巡不相上下。每年開春之後,各地到北港拜媽祖的信眾便絡繹不絕。到了誕辰當天,湧進北港的信眾,更有如浪濤洶湧般,鎮日鑼鼓喧天,熱鬧的程度甚至到全鎮瘋狂的地步。
松山慈祐宮於2007年起結合松山區公所及松山社區大學展開以“錫口文化節”為主題,發展出‘媽祖文化與信仰’研究論壇和節日活動融入社區特色其中。(松山社區大學 蕭堯教師提出)
據說媽祖誕辰繞境的時候,必定會下雨。是因為大道公保生大帝)當時被媽祖婆甩了,心有不甘的大道公因此施法降雨,想要淋花媽祖婆的脂粉。媽祖婆也不甘受辱,在大道公誕辰繞境時,必定會有大風來吹落大道公的烏紗帽

迎媽祖

所謂的“迎媽祖”(也作“迓媽祖”),是到外地去迎一尊本地居民普遍信仰或有淵源的媽祖來參與巡境的活動。不管自己村里或是共同舉行迎媽祖的區域是否已有一尊“在莊媽”或“在地媽”,都可能會往外地去迎媽祖。通常是往地域層級高一點的地方去迎媽祖。
例如,台中市霧峰、烏日與大里地區有一個“東保十八莊”(旱溪媽祖繞境十八莊)迎媽祖的活動,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共有十八個村莊參與,這十八個村莊並沒有共有的廟,但卻有一尊共有的媽祖稱為“十八莊媽”。
每年3月1日(農曆)開始把附近的旱溪媽祖(樂成宮)、南屯媽祖(萬和宮)、台中媽祖(萬春宮)、彰化媽祖通通請來,參與繞境,隊伍當中,“十八莊媽”在前領路,各莊依一定的順序,逐日在莊內迎神繞境並請客。
近來學界人士從“祭祀圈”的概念來探討這些迎媽祖的活動,藉由“神界”的疆域觀念,重新解讀“人界”中不同地域之間的從屬關係。

刈香

刈香亦名“進香”,是到遠處的、有名的、歷史悠久的、香火旺盛的寺廟去朝香,表示對該神明的敬意。與迎媽祖的差別是進香並不會把對方的媽祖之神像請回來,只是去分沾她的香火,因此自己的神明是要出去的。
到了進香對象的媽祖廟,神像也要進去,放在神殿上,有時是用“掬火”的方式,有時是用交香的方式,沾取對方的香火。另一個與迎媽祖的差別是進香的地點不一定與地域層級有關,因此進香的地點遠一點也是常見的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