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賞析
不同於龔賢許多作品上含有濃厚美術理論意味的題跋,這件描繪峨眉山景色的題詩描述了畫家對景色的直接感受,“地勢由來西極高,峨眉天半獨蕭騷”。龔賢所作山水,與其說是現實山水,不如說是理想中的山水。龔賢長居江南,筆下的山水以幽深見長,此件《天半峨眉圖》為其少有的大尺寸作品,氣勢雄偉。龔賢用其最具辨識度的積墨法,層層渲染疊加,重巒疊嶂,用三屏大尺幅展現了開闊雄偉的全景式山水氣派,頗具北宋山水的宏偉氣象。畫面前方樹木蒼鬱,樹林間隱約可見一座小屋,順著小徑一路通向山深處,可見錯落有序的村落隱藏在山腰處,山勢綿延陡峭,山中瀑布飛濺,山間殘存一座破敗的木橋。後方山巒起伏,怪奇的山石堆砌出險峻的山景,雲霧繚繞的後山綿延著深不可透的景色。畫家已經不以描繪現實面貌為目的,而是為了抒發對於時空變幻無常的感慨,“嶂中日月真駒隙,十斛星辰盡飲韜”。龔賢在此畫的用墨過於用筆,不僅豐富了畫面內容,更展現畫家精湛的技藝,直抒胸臆,也讓觀者身臨峨眉其境,亦幻亦真。
創作背景
在創作《天半峨眉圖》這幅三聯通景山水畫的同一年,龔賢還畫了《雲峰圖》手卷(現藏於納爾遜博物館)和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另一套巨幅三聯通景屏,這也證明了這一年是龔賢創作力最為旺盛的時期。
作品右下方有夏蓮居鑑藏印多枚,
夏蓮居是20世界傑出的佛教學者和淨宗行人,是近代頗具影響力的文物藏家,這更是此件作品為龔賢代表作的有力佐證。
藝術家簡介
龔賢(1618--1689)明末清初傑出畫家、詩人,“
金陵八家”之首。字半千,號野遺,江蘇崑山人。龔賢師從
董其昌,技法得益於
董源、
巨然,墨法吸收米芾、
王蒙,他在吸收前人筆法的基礎上創造出“黑龔”與“白龔”的畫法,善用黑白對比技法,前者濃密蒼茫,後者簡淡雅潔。龔賢崇尚自然寫生,常描繪金陵一帶的風光,山水多有蒙密蒼茫之感,畫面中透露蒼茫、濕潤、清透、秀美之意。其代表作品有《深山飛瀑圖》、《急峽風帆圖》、《重山煙樹圖》等。
《天半峨眉圖》曾展出於2020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古意的生成——明清書畫研究展》,2015-2016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傳統的維度——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央美術學院對民族傳統繪畫的臨摹與購藏》。
20世紀50年代是中央美術學院大批購藏中國古代書畫作品的時代,目前可知的參與者有董希文、常任俠、常濬等先生,此件《天半峨眉圖》就是在這個時代於1958年購藏自寶古齋文物商店,這一巨幅珍品無疑充實了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古代書畫的典藏,也記錄了學院對收藏極為重視的一段珍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