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演變
2000多萬年前,受
喜馬拉雅運動影響,四川盆地的西北部抬高,形成岷山山脈。西邊高原的冰川消融,形成多條江河。江河水帶著大量沉積物,從岷山山脈的低谷地帶蜿蜒奔涌而出,從高到低往下流,不停地沖刷,最終刷出越來越大的平原,形成了西北高、東南低的成都平原,俗稱川西平原、川西壩子。
自喜馬拉雅運動以來,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作用使得青藏高原地殼物質向東推動、平移,物質向東推移過程中受到剛性塊體四川盆地的阻擋作用和高原地殼深部塑性滑動體的共同影響,使得青藏高原東緣地殼上層物質比下層物質移動快,青藏高原和揚子板塊的相互擠壓使得岷山構造帶逐漸向上隆升,形成了現如今的岷山構造帶。
位置境域
岷山山脈,地處在四川省北部和甘肅省南部邊境 ,岷山山脈縱貫阿壩州的東北部,白龍江(嘉陵江上游)自西北向東南流去,將岷山山脈分割成南北兩列平行的山嶺。北嶺在甘肅省境內,南嶺在阿壩州的
若爾蓋縣、
九寨溝縣(原四川南坪縣)和松潘縣境內。
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說,岷山是從甘肅東南
岷縣南部延伸到四川
峨眉山的一條褶皺山脈,大致呈西北到東南走向,逶迤700多千米。
地理環境
地質
岷山山體大都四壁陡峭,峰頂尖銳,屬冰川創蝕而成的角峰,且山體的主要部分由二疊系灰岩構成,其周圍出露三疊系的砂岩、砂板岩。
地貌
岷山地勢從東向西逐漸抬升。區內地形複雜,以高山峽谷為主,還有丘狀高原、山原、高中山、低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壩等地勢形態。
水文
流經岷山的有岷江、涪江、白龍江以及黃河支流——黑河 ,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植被
受氣候和地形條件的影響,岷山地區的植被呈現垂直分布特點,從低到高依次分布常綠闊葉林(海拔1600米以下)、常綠和落葉闊葉混交林(海拔1600~2000米)、亞高山針葉林(海拔2000~3600米)、高山灌叢與草甸(3600~4400米)、流石灘植被(海拔4400米以上)。
山脈關係
主要山脈
橫斷山脈東起岷山。岷山山脈北段由若爾蓋山、光蓋山、迭山、古麻山、大臘山等組成,略呈西北走向;中段為岷山山脈的主體,有日爾朗山、紅崗山、羊拱嶺、弓槓嶺、雪寶頂、摩天嶺等;南段與龍門山、茶坪山、九頂山相接。
光蓋山位於甘肅省迭部縣和卓尼縣之間。常有積雪,人跡罕至。
日爾朗山位於四川若爾蓋境內,山麓洪積平原寬達5千米以上,黑河與白河切入寬平的谷地中,流路彎曲。
摩天嶺位於甘肅省南部的文縣與四川省北部的青川縣交界處。穿越摩天嶺有著名的“
陰平古道”。
迭山,在甘肅省南部。屬秦嶺西段。西北—東南走向。海拔4000米以上。為洮河、白龍江分水嶺。
所屬山脈
岷山山脈屬
橫斷山脈,位於橫斷山脈最東邊,橫斷山脈區域從東向西分別是
岷山、
邛崍山、
大雪山—
貢嘎山、
沙魯里山、
芒康山、
他念他翁山、伯舒拉嶺—
高黎貢山這7條山脈。橫斷山區同時具有低緯高原、縱向嶺谷、青藏高原東南緣破碎地形等獨特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地處南亞季風和東亞季風的交匯帶,擁有熱帶、準熱帶、亞熱帶、溫帶等幾乎所有的溫度帶,僅缺少寒帶的分布。
主要山峰
岷山山脈山嶺海拔一般在4000~4200米以上,其中超過4500米的山峰20餘座。
雪寶頂坐落於松潘、平武縣交界處,是岷山的最高峰,海拔5588米,主峰雪寶頂為藏族七大神山之一,藏語為"夏旭冬日",即東方的海螺山。主峰有眾多高峰族擁,西南有海拔5119米的衛峰玉峰,東南立著海拔5440米的小雪寶頂、海拔5359米的四根香峰。雪寶頂終年積雪,岩石裸露,四周為陡哨、險峻的冰蝕地貌。雪寶頂產寶石級白鎢礦、錫石及罕見的板狀綠柱石。
資源狀況
生物資源
岷山區域有大熊貓、
小熊貓、金絲猴、扭角羚、梅花鹿、白唇鹿等珍稀保護動物;岷山地區已知的植物種類超過4000種,特有種繁多,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25種以上。
其中,大熊貓國家公園德陽片區位於大熊貓國家公園岷山南段龍門山系的“腹心帶”,是野生大熊貓九頂山小種群(岷山L種群)棲息地的核心區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樞紐作用。
礦產資源
岷山富含煤、鐵、銅、金、鉛、鋅、
鈾、
水晶等礦產。岷山多海子(湖泊),較大者為花海子、紅星海子、乾海子、長海子等﹐以南坪九寨溝最集中。山地多森林,其中南坪是四川主要林區之一。林內有
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梅花鹿、
白唇鹿等珍稀保護動物。是中國大熊貓分布密度最大、數量最多的山系。
旅遊資源
岷山區域內有唐家河、王朗、九寨溝、白河、白水江等自然保護區。
歷史文化
紅色文化
臘子口位於甘肅迭部縣境東北的岷山山口,是四川通往甘肅的重要隘口,素有天險之稱。隘口兩邊是懸崖峭壁,只有30多米寬,中間是水深流急的臘子河,河上架有一座木橋,橋頭築有碉堡,這是進入臘子口的唯一通道。如果紅軍拿不下臘子口就要被迫掉頭南下,重走雪山草地;或改道西進,繞道青海,路途茫茫;或改道東進四川,取道漢中進入重兵布好的袋。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紅軍突破天險臘子口,翻越岷山,到達甘肅宕昌
哈達鋪。豁然開朗,轉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下了岷山,與雪山草地相比,恍如霄壤之別。紅軍看到了村莊,看到了炊煙,看到了人群,他們都在笑嘻嘻地迎接紅軍。
民風民俗
岷山山脈中,居住著
白馬藏族人。在平武縣白馬、木座、木皮、黃羊四個民族鄉境內居住著眾多的白馬藏族民眾,他們住在高寒山區河谷地帶,房屋依山而建,一寨一村,以農耕、畜牧、狩獵、採集為業,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了白馬人對自然的崇拜,也造就了他們勤勞、勇敢的性格,孕育了白馬人原始、古樸的民族文化。
特色文化
在歷史文獻記載中,
九頂山(清代以前以之為岷山主峰,雪寶頂為現代人認識到的岷山主峰)上即為“天井”;青城山為中國古代山川崇拜中至尊的“五嶽丈人”,為中國道教的發祥地;岷山南端的峨眉山為佛教四大名山的普賢道場。此三峰,分別為中國古史神話傳說出人天庭的南天門所在地、道教發祥聖山、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賢道場。同時,岷山又是中國古史傳說的人文女祖、蠶桑神、旅遊神——黃帝元妃“嫘祖”和上古治水英雄、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奠基人大禹的誕生地。
藝文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2歲的毛澤東登上岷山之巔,遙望莽莽崑崙,寫下《念奴嬌·崑崙》:“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神話傳說
岷山文化底蘊極為深厚、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岷山是中國古代神話體系中的“天堂聖山”——上帝及眾神所居的天庭所在地“海內崑崙山”。
價值意義
岷山構造帶及鄰區是研究青藏高原東緣地球動力學的典型地區,岷山構造帶地殼電性結構特徵和岷山構造帶形成的動力學機制研究對研究青藏高原的動力學特徵、地殼深部物質的流動、斷裂的滑動及其隆升機制都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