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不相預

天與人互相不干涉。唐代柳宗元提出的關於天人關係的命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人不相預
  • 提出者柳宗元
  • 出自:《答劉禹錫天論書》
出自《答劉禹錫天論書》:“生植與災荒,皆天也;法制與悖亂,皆人也,二之而已。其事各行不相預,而凶豐理亂出焉,究之矣。”柳宗元是針對董仲舒、韓愈等人關於天人相預的觀點而提出這一命題的。他認為天由元氣生成,像果蓏、癰痔、草木一樣是自然之物。“彼上而玄者,世謂之天;下而黃者,世謂之地;渾然而中處者,世謂之元氣;寒而暑者,世謂之陰陽。是雖大,無異果蓏、癰痔、草木也。”“天地,大果蓏也;元氣,大癰痔也;陰陽,大草木也。其烏能賞功而罰禍乎?功者自功,禍者自禍,欲望其賞罰者大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謬矣。”(《天說》)天為自然,人為靈智;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天不能賞功罰禍,人不可仰賴天賜,此為天人不相預。人類社會要和諧安寧,必須靠人自己治理,實行聖人大中之道。只務言天而不言人,這是惑於道。指出天人感應、天人相預的觀念不符合聖人之道,是錯誤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