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倉

天下第一倉

天下第一倉指豐圖義倉,被慈禧太后朱批為“天下第一倉”。坐落在陝西省大荔縣朝邑糧站大院內,方位在大荔縣城正東17公里處。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是中國目前所存無幾的清代大型糧倉之一。

豐圖義倉是中國古代糧倉至現在唯一還在使用的糧倉,它無論是在儲糧功能還是在旅遊、軍事、古代糧倉建築藝術等方面的研究價值都是最具代表性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下第一倉
  • 地理位置:陝西省大荔縣朝邑糧站大院
糧倉介紹,主體建築,功能,意義,影響,

糧倉介紹

豐圖義倉是中國古代糧倉至現在唯一還在使用的糧倉,它無論是在儲糧功能還是在旅遊、軍事、古代糧倉建築藝術等方面的研究價值都是最具代表性的。
豐圖義倉坐落在陝西省大荔縣朝邑糧站大院內,方位在大荔縣城正東17公里處。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的一座民辦倉庫,是中國目前所存無幾的清代大型糧倉之一。該倉由晚清朝邑趙渡人,清朝著名理財家“救時宰相”閻敬銘倡議修建,歷時四年建成,於光緒九年(1886)正式投入使用,開始存糧。當時被慈禧太后朱批為“天下第一倉”。 解放後一直由大荔縣朝邑糧站使用。2006年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無論從建倉規模,還是從儲糧歷史,或者是從古倉今用方面講。都無愧於“天下第一倉”的稱號。
該倉建造在關中平原東部黃河岸邊老崖上,地處黃河、洛河、渭河金三角地區。東接黃河灘萬頃良田。西連八百里秦川。北與岱祠岑樓(宋)、金龍高塔(唐)遙相呼應。南臨五嶽之一華山。所處地勢高峻險要、通風乾燥,四周風景美麗如畫。的確是集儲存糧食、軍事要塞、觀光聖地為一體的絕佳境地。

主體建築

豐圖義倉的主體建築是一座以磚結構為主的窯群式倉城,外觀酷似一座古城。倉庫建於倉城牆體之內,環內城一周排列窯洞58面,每窯可儲糧90噸。共可儲糧5200噸。倉城外又圍有土築寨牆,牆外有城壕。倉寨占地4.5萬平方米。北倉城上中部建有倉樓一座,為紫陽倉祖朱文公祠。城內所有建築均為清光緒年間所建。

功能

豐圖義倉是一座以儲糧為主要功能的建築,又具有堅固的安全防禦系統,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具有防禦性質的軍事建築。在利用地形和倉城建築設計方面,確有許多獨到之處:將倉置於城牆牆體之中是倉庫建築上的創新,既利用了城牆牆體的厚實,便於恆定糧溫,又節約了建築材料。豐圖義倉的高厚寨牆在保證儲存糧食安全的同時,又理所當然的成為地處該倉東面崖下朝邑城的衛城。因為其北與東嶽廟相對,共同扼守南、北兩個寨子之間的歷史著名驛道----“朝坂古道”。體現了儲糧和安全防禦的雙重功能。就這一點而言,在中國古代糧倉建築史上,確是綜合功能利用較好的典型建築之一。

意義

豐圖義倉的完好保存和繼續儲糧,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倉政、倉儲歷史、倉儲文化、糧倉建築藝術提供了翔實的歷史資料,同時對研究封建社會後期關中東部的經濟發展、軍事攻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影響

豐圖義倉自1885年竣工至今,歷經一百多年風風雨雨和戰火洗禮的考驗,仍然保存完好,雄風長存。並一直儲藏著糧食,有意義的發揮了和正在發揮著為民儲糧,安定一方的保障作用。對當地的經濟建設,社會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據《豐圖義倉志》記載:“回憶辛丑賑濟,全活無算,無不歸功斯倉”。足見該倉不論是在清朝晚期,還是民國時期,都在儲存糧食和解決糧食危機,救助災民於水火方面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勞。特別是在支援解放戰爭中發揮了保障軍需的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