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湫(南宋樓鑰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龍湫》是南宋樓鑰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首四句以聽聞引出親歷,點出雁盪奇絕、龍湫尤最的紀游主旨。繼後二十四句一氣直貫,描寫所見“龍湫”景象;末兩句筆勢一轉,在寫盡豪壯雄奇景色後忽“更期雨後”“淨洗煩熱”,昭然揭示出詩人繼激盪熱烈後對清涼幽寂境界的虔心嚮往。全詩寫紀游,先聞後見,皆極形象貼切,生動活潑,其構思神奇,描寫細密,且筆力雄壯勁健,讀來鏗鏘有力,虎虎生氣,與大龍湫的雄偉氣象恰相匹配。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大龍湫
  • 出處:《全宋詩》
  • 作者樓鑰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大龍湫
北上太行東禹穴,雁盪山中最奇絕。
龍湫一派天下無,萬口讚揚同一舌。
行行路入兩山間,踏碎苔痕屐將折。
山窮路斷腳力盡,始見銀河落雙闕。
矩羅宴坐看不厭,騷人弄詞困搜抉。
謝公千載有遺恨,李杜復生吟不徹。
我游石門稱勝地,未信此湫真卓越。
一來氣象大不侔,石屏倚天驚鬼設。
飛泉直自天際來,來處益高聲益烈。
溟池倒瀉三峽流,到此誰能定優劣。
雁山佳趣得要領,一日盡游神惡褻。
驪龍高臥喚不應,自媿筆端無電掣。
輪囷蕭索湍不怒,非霧非煙亦非雪。
我聞凍雨初霽時,噴擊生風散空闊。
更期雨後再來看,淨洗一生煩惱熱。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大龍湫(qiū):天然水池名,在浙江省樂清縣境內的雁盪山中。湫,水池。
2.太行:指太行山,綿延於今河南、山西、河北境內;禹穴:相傳為夏禹的葬地,在今浙江省紹興會稽山上。
3.雁盪山:今浙江省樂清市境內,部分位於永嘉縣及溫嶺市。因主峰雁湖崗上有著結滿蘆葦的湖盪,年年南飛的秋雁棲宿於此,因而得名。
4.一派:量詞,形容龍湫景色。
5.屐(jī):木頭製成的鞋。
6。闕(què):本指高樓,此指岩石高聳處。
7.矩羅:圍成一圈。宴:長時間。
8.謝公:指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謝詩多寫浙地佳山水,此指尚未描摹大龍湫之景。
9.李杜:唐代大詩人李白和杜甫。吟不徹:吟不完。徹,結束。
10.侔(móu):相等。
11.溟池:傳說中的天池。
12.褻(xiè):輕慢。
13.驪(lí)龍:黑色的龍。
14.電掣(chè):如電光飛快閃過。
15.輪囷(qūn):彎曲狀。
16.凍雨:暴雨。霽(ji):雨後初晴。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我北上遊歷了太行山,又向東到過會稽山。群山諸壑中最奇絕的還是雁盪山。
雁盪山中的大龍湫更是天下絕無僅有,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讚揚這一壯麗景觀。
走在雁盪山的山間小路上,踏碎了青苔,也幾乎把木展折斷。
山窮路斷腿腳疲軟,才看見一道銀河從高處跌落下山。
這壯麗的景色圍坐靜觀久看不厭,騷人詞客對它也無法找到適當的語言。
當年的謝靈運未游此地終生遺憾,李白杜甫如果再世也會對它吟贊不斷。
我曾遊覽堪稱勝景的石門,卻沒有想到這大龍湫更加卓越不凡。
這裡的風景氣象無法比擬,倚天的石壁真可謂鬼斧神工。
飛流直下恰如來自天際,落差愈大水聲愈加喧鬧無比。
這水如同天池傾瀉,如同從三峽流出,水勢湍急,誰能分出三者之間的差距。
雁盪山的山水情趣要好好領略,一日盡游雁盪山,那是對山神的輕慢。
眼前的大龍湫像黑龍高臥不動聲色,我自愧無法用手中的筆喚醒它,使它風馳電掣。
此時的水流並不洶湧,僅僅是沿著岩壁彎曲而下,飛沫四濺,不像煙、不像霧,也不像雪。
但是我聽說如果是暴雨初晴,這大龍湫就要奔騰咆哮,撞擊岩石,挾著呼嘯的風聲向四處噴射。
我多么期望著雨後再來觀賞,用那洶湧的瀑布產生的涼風,洗淨一生的煩惱和燥熱。

創作背景

考作者樓鑰行蹤,只在宋孝宗乾道五、六年(1169、1170)隨其舅父汪大猷使金時去過北方,寫有《北行日錄》,北上太行當在此時。據此,詩必寫於作者北行南歸以後。又大龍湫在今浙江樂清縣境內之雁盪山中。淳熙年間(1174~1189),作者曾出知溫州(治所在今浙江溫州),樂清為其屬縣。詩很可能即寫於知溫州任內。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集中描寫了大龍湫瀑布的雄奇壯麗,卻並不單調。全詩可分為三層,三層都以瀑布為中心,而又寫法各異。第一層,詩人先以“北上太行東禹穴,雁盪山中最奇絕”的比較方式定下基調,接著又用“龍湫一派天下無,萬眾讚揚同一舌”的定論式的語言來突出大龍湫為天下第一奇絕。接著寫大龍湫位於深山峽谷之中,路隘、苔滑,崎嶇難行,險些把專門登山穿的木展的齒都折斷了。經過一番艱難之後,始見瀑布高懸,好象從天宮降下一樣。面對如此奇觀絕景,同行都圍坐靜觀,久看不厭。進而從壁上留下的前人摩崖,聯想到古代有多少詩人文士為這奇異景色所動,
也難於找到恰當的語言來形容它,又一次突出大龍湫景色奇絕難言。然後舉出幾個古代有代表性的詩人,再一次坐實大龍湫的奇絕確為天下之冠:南朝詩人謝靈運最喜歡登山臨水,又善於描寫山水,是有名的山水詩人,但他沒有到過雁盪山,未曾目睹大龍湫的奇觀絕景,會因此而遺恨千載。李白、杜甫是唐代的大詩人,如果他們復生,看見大龍湫的壯麗景色,定會吟詠不絕,寫出優美動人的詩歌。這樣,詩人就從大龍湫與其他奇山異水的比較和萬眾一口的讚揚之中,從自己及同行的觀感之中,從對前代詩人也會對此奇絕景色所傾倒的想像之中,寫出了大龍湫景色的奇絕為天下所無。
在從不同角度突出大龍湫的奇觀絕景為天下所無之後,詩的第二層轉入對大龍湫景色作比較冷靜的探索和較為細緻的描寫。詩人先舉出石門兩相比較之後,從氣象上突現了大龍湫的特點,在於它象屏風一樣的倚天石壁和來自天際的飛瀑所形成的奇異景象和磅礴氣勢,簡直是鬼斧神工。接著,詩人以倒瀉的溟池和湍急的三峽,進一步描繪了大龍湫瀑布自高處傾瀉而下,奔騰洶湧。讀至此,約略可以了解到大龍湫最主要的特點了。
詩的第三層推開一步,寫出大龍湫的奇絕之處尚多,並且隨著時間的不同而變化。眼前是久晴未雨的景象:湍急而不洶湧的瀑布,沿著陡峭的岩壁輪園而下,飛沫迷濛,在空中飄浮,似煙非煙,似霧非霧。接著,想像凍雨初霽,山洪暴發時的瀑布:奔咆哮的瀑布,噴射而下,撞擊著岩石,山鳴谷應,山谷生風。而這壯闊的場面正是作者最希冀見到的,他期望雨初霽時再來觀看,願借這洶湧瀑布產生的涼風,洗淨一生的煩惱、焦灼。關於何樣的“煩惱熱”,作者沒有明說,也就只好由讀者根據詩人寫作時的處境與思想去體味了在寫法上,詩人注意到儘可能使筆力曲折,富於變化。在第一層中,詩人在把大龍湫與其他山水作比較,以及引出幾輩古人來突出大龍湫的奇絕之中,插入對大龍湫處所的描寫。這不僅能使詩意更加深邃,而且也為下面描寫大龍湫瀑布的高度和奇險作了鋪墊。第二層帶著一種冷靜的探索和比較,詩也就帶著一些議論的味道。但在用石門、池和三峽與大龍湫作比較時,角度和結論都有差別,而顯得不重複、板滯。第三層以“雁山佳趣須要領”的議論領起,轉入下面對暴雨前後景象不同的描寫。用“驪龍高臥喚不應,自愧筆端無電”,來表現枯水時的瀑布,愧嘆自己的筆不能象閃電那樣發出驚人的力量,喚醒臥龍,使眼前輪蕭索的瀑布立刻奔騰喧囂起來。既富於想像,又增加了詩的氣勢。
全詩採用了不同的手法,從不同的角度,來描寫大龍湫的奇觀絕景,長處是筆力雄勁,頗多健句。但是多從虛處落筆,形象的描繪較少。而李白那首描寫廬山瀑布的五言古詩,全詩二十二句,直接而形象地描繪瀑布的就有十四句之多。象“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數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裡。”“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空中亂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拂穹石。”有色有聲,神采飛動。蘇軾《開先漱玉亭》對廬山開先禪院瀑布的描寫:“擘開青玉峽,飛出兩白龍。亂沫散霜雪,古潭搖清空。余流滑無聲,快瀉雙石。”也極生動而有氣勢。與之相比,樓鑰此詩之寫瀑布,就顯得才氣稍遜。

名家點評

清末文學家陳衍:有健句,但尚覺辭費。(《宋詩精華錄》)
徐州師範學院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陳建生:這首詩的特點在於變換角度描寫大龍湫瀑布的雄奇壯麗。先由耳聞:“萬眾讚揚同一舌”,再由眼見:“矩羅宴坐看不厭”,然後是扣住大龍湫瀑布飛速降落的特徵加以描繪,最後是運用想像追敘暴雨之後的奇觀壯景。這種富於變化的寫法,不但能使讀者對大龍湫有了全面的了解,也更增加了讀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嚮往。(《宋詩精華》)

作者簡介

樓鑰(1137~1213),字大防,號攻魏主人,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隆興元年(1163)進士。光宗時,任起居郎兼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後以論事忤韓侂胃,去官。韓死,起用為翰林學士,遷吏部尚書兼翰林侍講。後官至同知樞密院事,進參知政事。有《攻媿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