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簡介
大黎這塊神奇秀麗的土地,歷史悠久,
中國農民革命運動
太平天國忠、英、來、侍四王的故里,我黨湄江游擊隊的革命根據地,已被
梧州市、藤縣人民政府批准劃定為
革命老區。四王故里,天生鐘靈毓秀,神奇美麗,人傑地靈, 聞名遐邇。
38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萬多人。2015年大黎鎮工農業總產值3.619億元,財政收入502.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90元。2014年實現村村通汽車、通電話、通手機、通光纖、通
閉路電視、自然村村村通山泉
自來水,
2017年基本實現所有自然村通水泥路,2019年已實現所有自然村通光纖寬頻。現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1208人,在職教師120多人,國小18所,在校學生5632人,在崗教師300人。大黎鎮是太平天國運動忠、英、來,侍四王的故鄉,擁有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同時又是中國共產黨湄江游擊隊的革命根據地(上級政府已批准為革命老區鎮),是桂林、梧州、桂平、金秀之間有待開發的一顆璀璨明珠。
藤縣大黎鎮有豐富的森林、水力、礦產資源。八角林面積全縣最大,截至2017年12月,八角產量居全縣第二。特產有木材、松脂、八角、優質谷、黃筍、澱粉、香信、木耳、猴頭菇、靈芝、茯苓、花粉、蜂蜜等。礦產資源有石英、鉛鋅、金銀、銅鉬、毒礦等,鉛鋅礦品位居居全區同類礦的第二位。
鄉鎮企業有木薯澱粉廠、2家木薯酒廠、5家木材加工廠、3家選礦廠、2家針織廠、採礦企業16家。
地理位置
經濟發展
2013年有採礦企業16家,選礦廠4家,現正在向富礦區掘進。大黎鎮森林資源豐富,養蜂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東安村20多養蜂戶所養的蜂都到附近兩公里左右長的山上採集四季不同的
花蜜。東安村養蜂戶陸立原的屋前屋後,每隔3——5米遠處,就擺放著一個個養蜂箱,共有40多蜂群,2008年采冬蜜1000公斤,收入3萬元。冬季蜜蜂采的都是鴨腳木花,這些花具有清熱解毒、除濕等作用,所采的蜂蜜也具有一定的藥用,且味道十分清香。
在大黎鎮區即將竣工的拓寬防洪大堤上,。大黎鎮“一河兩岸”規劃包含著城鎮化建設、交通、旅遊資源開發等內容,建成能把太平天國起義發源地桂平金田鎮、大黎鎮的太平天國四王故里、太平天國封王地蒙山縣三個重要歷史節點串聯起來,成為梧州市“一核兩帶四區”旅遊資源之一,有力提高大黎鎮城鎮化建設水平和推進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旅遊經濟
藤縣大黎鎮努力把旅遊業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該鎮利用民間資金開發的多個四王文化旅遊項目正順利推進。大黎是
太平天國英、忠、來、侍四王的故里,該鎮根據本地特點,對原有的景點進行包裝,努力建設新景點,統籌考慮合理開發大黎鎮旅遊資源。“四王”故里仍屬於養在深閨鮮為人知的“小家碧玉”。為此,該鎮邀請了電視台和宣傳部門到鎮拍攝電視劇和專題片作宣傳和推介,先後有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央視軍事欄目外景拍攝,
梧州電視台、梧州宣傳部拍攝《大黎風光》專題片,在南梧二級公路藤縣境內豎起巨幅廣告牌推介“四王”故里。在旅遊業發展規劃中,該鎮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對旅遊資源進行整合。“縱向”指要深入挖掘該鎮重點景區的旅遊潛力。通過民間籌資34萬元已建成“四王”紀念館、“四王”史績陳列館、“四王”故里牌坊,完成“四王”紀念亭的征地和奠基;招商引資200多萬元開發旺官小區、建設“四王”旅遊商業一條街;爭取引資建設“四王”
森林公園,開發“四王”天然泳場及“四王”
漂流等項目。“橫向”指加快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的整合,恢復“四王”故里文化,以山水、田園、民居、風情為互動,加強旅遊“吃、住、觀、游、娛”的配套設施,完善接待服務功能,形成特色旅遊文化效應。配合旅遊資源的開發,大黎鎮大力推進道路交通設施建設。由村民集資20多萬元興建的大黎街至四王故居的
水泥村道已建成通車。
在藤縣大黎鎮平安村周村自然村,有座至今仍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民居,該民居不但建築富有特色,融詩詞、壁畫、
雕刻藝術於一體,而且是光緒年間清政府撥款建造的,在四周現代的
鋼筋水泥樓中顯得鶴立雞群。周村民居距太平鎮大約45公里,坐落在公路旁的小山腳下,背靠
青山,前有清澈見底的大黎江蜿蜒流過,整個布局錯落有致,為三進式的院落,南北兩個側門,東南西北均建有瞭望哨、炮樓。過去,交通不便的大黎鎮,土匪、強盜橫行,四個炮樓有
保全、御賊防衛作用。整個建築雕龍畫鳳,內外牆壁上都有詩詞壁畫,內容大多與生產、生活、讀書、娛樂等日常活動相關,其門、窗、
屏風、廊檐上、樓梯扶手上都有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的雕刻圖案,儘管經歷130多年的風雨侵蝕,至今仍艷麗生動,讓人驚嘆能工巧匠高超的建築、雕刻藝術。
四王故里
好似一塊未曾被人雕飾過的
璞玉,大黎鎮靜靜地偏安於藤縣的西北角,清新秀麗而又生機暗涌。
這裡風光旖旎,山水秀麗。連綿的山勢、奔涌的河流和高達85%的森林覆蓋率,讓大黎永遠擁有最美麗的春天。林木蒼翠,芳草留香,明淨的天空下,這裡的一切物事都在自然的聲色里展露出本原的純真,悠閒而自在。
山青,水澈。大黎的河是純淨得不受一絲污染的。在六吉村山彎峽谷里蜿蜒纏繞的六吉河最是撩人。水淺而緩處,錚錚琮琮,河裡的小魚,石縫裡的石螺清晰可見;水深而急處,濤濤汩汩,湍流環石,相戀相依,分明便是思無邪的水聲……
緣於這方山水的鐘靈郁秀,這裡激盪出了太平天國後期威名赫赫的“四王”——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賢、來王陸順德。如今,他們生活過的村莊還在,他們策馬賓士過的原野還在,他們持戈操練的溝林還在,在當地農人口口相傳的故事中,我們還能想見他們當年的英勇與俊拔,這片土地也因了他們的盪氣迴腸而愈加生動豪邁起來。
名優特產
藤縣大黎鎮
黑靈芝屬天然名貴藥用真菌,富含多糖、生物鹼、
有機酸、
腺苷、
有機鍺等藥物成份。特別是有機鍺,其含量是
人參的4—6倍,能使人體血液暢通,增強
紅細胞攜氧能力,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與體內重金屬離子相結合而形成鍺化物排出體外,即通常所說的排毒養顏之作用,是理想的保健藥物元素。藥靈芝均以黑靈芝為主,而藤縣大黎黑靈芝品種純正,倍受國內外藥商歡迎。
歷史名人
名人介紹
一、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
於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7年)九月,出生於藤縣大黎里西岸村的一戶貧苦農家。
陳玉成天資聰慧,小時在蒙塾就讀的幾年時間。就從《三字經》一直讀到《詩經》。在11歲時,因為父母相繼病故而輟學。為生活所逼,他先是給財主家牧牛,後來跟叔父做泥水匠苦活。他生具神勇,在給財主家牧牛時白天同村里一些牧牛少年把牛趕到荒山後,就在那裡做攀藤躍澗、舞槍弄棒、飛石擊物、“排兵部陣”等遊戲,晚上則聚集到鄰村的一個武館裡跟師傅練習武藝。他一次鄰居家的茅屋失火,火勢極旺。他見狀,右手拿一條桿、左手拿一把刀,飛身登上屋頂,將燃燒著的茅夾一一撬下,很快將大火撲滅了。此事,被鄉間父老稱為“神人”。
玉成原名叫丕成,參加太平天國**後,天王洪秀全見其忠勇,給他改名為玉成,意在玉能琢成器。由於他作戰機靈勇敢,奮勇殺敵,屢立戰功,他從一名出色的童子兵,連續擢升為左四軍正典聖糧、殿右十八指揮、殿右三十檢點,統領陸軍後十三軍和水師前四軍。陳玉成作戰勇敢,善於指揮,戰功赫赫,繼後晉升甚快。1855年2月中旬被提升為冬官正丞相,1857年5月底升為天成豫,10月封為又正掌率,掌握朝政。1859年6月底,由前軍主將晉封為英王,賜八方金印,稱祿千歲,提掌天朝九門羽林軍。當時他年僅23歲。在二解京圍後,1862年5月中旬, 玉成在進軍壽州時被地主武裝集團頭子苗沛霖誘捕,並送至清將勝保穎州大營。玉成視死如歸、堅貞不屈,厲聲嚴斥苗賊和勝保:“爾本吾敗將,爾猶記合肥官亭,爾騎兵二萬,與吾戰後,有一存者乎?”當勝保勸他投降時,玉成又厲聲斥道:“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1862年6月4日,陳玉成在河南延津西教場英勇就義,時年僅26歲。他指揮千軍萬馬,馳騁大江南北,相繼攻破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的府、州、縣城一百五十餘處,“威名震天地”,被讚譽為“天朝第一好角色”,是支撐太平天國中、後期半壁河山的堅強栓石。他被史學家公認為太平天國後期**的“兩大台柱”之一(另一太柱為忠王
李秀成)。
二、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
於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出生在
藤縣大黎里新旺村。他父親李世高、母親陸氏,有一姐一弟。他原名以文,號守成。秀成從小“在家孤寒無食,靠種地耕山,幫工就食。”他8至10歲時隨舅父在國安村私塾幫傭讀書,青年時代喜讀《
三國演義》、《
水滸傳》、《
東周列國志》、《
封神演義》等小說。後來他為將時,常運用小說中“兵不厭詐,可剛可柔”和“圍魏救趙”等以智取為主的戰例,使清軍連吃敗仗。李秀成從小喜歡舞槍弄刀,打拳舉石等活動。少年時曾在國安村跟隨綽號叫“銅鐵棍”的武師習武,練就一身好武藝。據當地長輩反映,他在一兩公里內能與飛奔的駿馬並駕齊驅。
1849年,
李秀成在大黎參加拜上帝會組織,1851年9月 20日在大黎參加太平軍。由於他作戰機靈幹練,英勇殺敵,不久便由一名聖兵提為率領25人的“兩司馬”。
李秀成先後參加過攻打永安州、桂林、長沙、武漢、九江、安慶、鎮江、三江以及解救天京外圍等數百次的大小戰鬥。在軍逢大戰,他都親臨前線,調查了解敵情,制定作戰方略。每攻取一地,他都注意恤飢救寒,安撫人民,減輕賦稅,勸導農民生產,扶助商店開業。由於他屢立戰功和太平軍將領的信賴,以及士兵和民眾的擁護,他自1853年被東王楊秀清保舉為右四軍帥後,連續擢升為監軍、指揮、檢點、丞相、合天侯、副掌率、後軍主將等,1859年12月中旬晉封為忠王。
1864年5月, 在清軍重重圍困天京的時,他率領城內萬餘孤軍,與城內人民一道,頂住城外10多萬清軍的輪番攻擊,截斷敵人所挖的地道數十處。當京城久困,糧盡食絕,京民餓以待斃時,他將家中存糧和金銀珠寶,拿出救濟窮民。1864年6月6日,幼主洪福王真即位。7月19日,湘軍從地道轟塌城牆20餘丈, 從缺口沖入天京城內,秀成率太平軍與湘軍展開激烈的巷戰。到城陷國危之時,秀成辭別母親和眷屬,帶著幼主洪福王真及千餘人馬,越過道道深壕和層層營壘,衝出京城外,並將自己的戰馬換給幼主天王,他另騎劣馬。走到南京東南的清涼山時,因戰馬不力,而和幼主失散。在荒山破廟裡被奸民告密,落入敵人的囹圄。8月7日在南京被曾國藩殺害。
三、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
於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出生於
藤縣大黎里新旺村一個貧苦的農家,父李日高、母蒙氏。
李世賢是忠王李秀成的堂弟,因其父早故,與母依養於秀成家,和李秀成親如手足,靠耕山種地幫工過活。1851年9月,世賢在家鄉參加太平軍。1852年10月任太平軍第十天將後路都督,世賢便走出天京,到安徽無為、巢縣、蕪湖一帶組織太平軍,以解天京之圍。1858年世賢與玉成聯軍,攻破清軍自吹為“鐵鑄六合”以後,根據蕪湖會議的決定,世賢率軍進入浙江,連續攻占安吉、長興、湖州、溧陽、宜興、句容等地,截斷江南大營清兵的退路。那時太平天國的名城重鎮相繼失陷,在“朝中又無將可調”的緊急情況下,天王提撥世賢為左軍主將。自此大營、解除天京外圍的戰鬥中,屢立戰功,1860年5月,天王下詔晉封他為侍王。
四、太平天國來王——陸順德
1818年10月,生於藤縣大黎里古制村,原名
陸海平。他父親叫汝森、母胡氏,兄弟6人,順德最小,他身材魁偉,性好遊俠, 善駕舟船。
陸順德年輕的時候,正值鴉片戰爭爆發,其時,順德參加了羅大綱等人領導的三合會組織。當洪秀全在大湟江口秘密策劃劫清厘稅供餉的時候,他與堂兄弟等16人,跟隨羅大綱到那裡參加起義。太平軍進軍永安州時,他在羅大綱營里任司馬,當嚮導,帶領引領陸路太平軍從平南思旺經藤縣大黎進攻永安洲。以後他在克永安,趨桂林,攻全州,渡湘江,取武昌,進金陵等戰鬥中,都能冒矢衝鋒,英勇作戰,屢立戰功,歷任旅帥、師帥、軍帥、將軍、檢點、丞相等職,1861年11月晉封來王。
名人事跡
太平天國革命領袖洪秀全在起義前,曾到大黎在民眾中傳播拜上帝教,宣傳農民革命思想,為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做準備。太平天國在桂平金田起義後,李秀成、陳玉成、陸順德、李世賢等大黎民眾在起義隊伍經過大黎時,追隨洪秀全到蒙山攻打縣城,參加封王活動。他們成為太平天國革命後期主要將領,分別被封為忠王、英王、來王、侍王。李秀成、陳玉成被中國軍事博物館列為中國古代十九軍事家之一。
大黎鎮還是中共湄江游擊隊活動的地區,解放後,大黎鎮的國民黨反動派匪患嚴重,藤縣第一任縣長趙唯理曾冒著生命危險三次進入大黎開展剿匪工作,解放軍曾在此開展聲勢浩大的剿匪戰鬥,十多名解放軍和政府工作人員在剿匪工作中英勇犧牲。賦璵學堂後面建有20米高的烈士紀念碑,每年清明節和國家烈士紀念日,大黎鎮黨委、政府和幹部民眾、學生都來祭拜革命烈士。故被縣政府劃定為革命老區。
四王故里,鐘靈毓秀,美麗神奇。 當年
太平天國在金田村起義,後揮軍北上,從
平南進入大黎,清鹹豐元年(1851年)羅大綱所部屯兵大黎一個月,招兵買馬,養精蓄銳,然後直取永安州。李秀成、陳玉成和李世賢等參加了太平軍。四王驍勇善戰,成為天國後期的支柱。
天國革命期間,藤縣還湧現出扶王陳德才、潮王黃子隆、佑王李遠繼、揚王李明成、廣王李愷順、然王陳時永、宗王李尚揚、成王陳聚成、譽王李瑞生等共13個王。198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全國太平天國史研討會時,與會中外學者共160人到大黎實地考察後,天國故里更加為史學界和旅遊者關注。現大黎街東側的大黎河畔,建有四王史績陳列館。館內有四王塑像、四王史績傳略和四王當年使用過的一些遺物,內容豐富。館前環境優美,很值得旅遊者覽勝。忠王、來王和侍王的故居在鎮政府駐地的西北角約1千米。其中來王
陸順德的故居尚存(曾被清兵燒毀,後經修繕),忠王、侍王的故居只見遺址,待修復。英王陳玉成的故居在東安大隊的西岸村,距鎮政府3000米左右。其實房子早已經被燒毀只剩下遺址。這是一塊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宅居地,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到2017年只存有破磚爛瓦,野草叢生,早已經無法看出當時的真面目。在公路旁邊有一座堆起來的小墓和新製作的墓碑,講解員說這就是英王陳玉成的祖墓。陳玉成的嫡孫陳慎初老先生忙點上三支香上前拜祖。也只剩下遺址,正計畫修復。位於大黎街西側400米的古絲社,是一塊3000多平方米的草坪,當中一棵古榕,有小溪從樹下經過,周邊田園風光絢麗多姿。傳說,四王曾招集大黎太平軍在此進行拜上帝活動,拜得大旗自動升起,人們稱此地為"拜上帝坪"。現已規劃為建大黎四王亭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