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地村委

大麥地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1.00公里, 國土面積15.54平方公里,海拔2400.00米,年平均氣溫16.00℃,年降水量886.00毫米,適宜種植烤菸、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2446.00畝,其中人均耕地1.01畝;有林地21135.00畝。全村轄2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88戶,有鄉村人口2414人,其中農業人口2414人,勞動力164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76人。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312.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24.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46.00畝(其中:田250.00畝,地2196.00畝),人均耕地1.01畝,主要種植烤菸、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113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3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7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0.0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麥地村委
  • 面積:15.54平方公里
  • 人口:2414人
  • 海拔:2400.00米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00.00畝(其中:田305.00畝,地1495.00畝),人均耕地2.22畝,主要種植包穀、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38492.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91.9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28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1193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1年底,全村有509戶通自來水,有15戶飲用井水, 有588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81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8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84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彈石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5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5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741.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41.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0畝。 該村到2011年底,有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6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61.4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39.40萬元,畜牧業收入258.4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079頭,肉牛282頭,肉羊1322頭); 林業收入14.9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46.58萬元, 工資性收入15.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25.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3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6人 ,在省內務工47人,到省外務工79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60.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黑山羊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96戶,共鄉村人口781人,其中男性371人,女性410人。其中農業人口771人,勞動力480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5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8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麥地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大麥地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20.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60人,中學生2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9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87.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71.26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8個,黨員總數70人,黨員中男黨員60人,女黨員10人。 團員8人。
農村基層組織的組成
農村基層組織,包括設在鎮(辦事處)和村一級的各種組織,主要是指村級組織。包括基層政權、基層黨組織和其它組織三個方面,主要有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團支部、村婦代會、村民兵連及“兩新”組織(“新的經濟組織”和“新的社會組織“)。由此可知,農村基層組織涵蓋了黨在農村的全部工作。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8個,黨員總數70人,黨員中男黨員60人,女黨員10人。 團員8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地處山高箐深,地形破碎,土地貧瘠,氣候覆雜,水資源稀少。2、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生產條件差,應對自然災害能力弱。3、文化科技落後,跟不上形式發展的要求。4、交通落後,村組公路到雨季不能保持通暢,嚴重影響農產品交易。5、民眾思想解放程度不夠,觀念更新不快,結構調整緩慢,農業產業化發展很難形成,地區優勢沒有得到真正發揮,經濟發展緩慢。。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發展思路:走穩糧優煙調結構,畜牧熱作增效益,培育林果促後勁的發展路子。2、發展產業:最佳化烤菸生產,發展元江豆、花生、水芋等特色產業,發展青花椒,核桃,黑山羊養殖,生豬養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