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大頭鯉以頭大、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高、肉嫩味美等特點而聞名,是魚中之上品,經濟價值高。該魚原分布於星雲湖和杞麓湖,歷史上是雲南省的“四大珍稀名貴魚類”之一,2011 年被評為“雲南六大名魚”之一,在省內外聞名遐邇。據明《雲南志》載: “大頭魚出星雲湖,其頭味甚美”。1869 年,大頭鯉標本被收藏於巴黎博物館。大頭鯉是適應高原中小型湖泊的特殊類群,它的生物學特點反映了湖泊變遷的歷史,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但由於星雲湖水質下降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上世紀70~80 年代,大頭鯉的漁獲量在星雲湖漁獲物總產量中的比例急劇下降,1989 年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 Ⅱ級) 水生野生動物名錄》,次年列入《雲南省珍稀水生動植物保護名錄》, 1998 年被收錄到《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中,目前已瀕臨絕跡。
分類學
動物界,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鯉屬
形態特徵
尾柄細長。體長9~12厘米,最大體重可達2千克。頭特別大而寬,頭長大於體高和
背鰭基長;頭背寬而平坦。口闊且大,亞上位,弧形,口裂顯著傾斜,口寬大於吻長。無須。下咽齒主
行第二枚齒
齒冠具2~5道溝紋。
鰓耙排列甚細密,在48個以上,其長度超過鰓絲長。鱗大,
側線鱗34~37個。背鰭和
臀鰭均具帶細鋸齒的硬刺。背、
腹鰭起點相對或
背鰭稍長,背鰭基長,
鰭條短,外緣深凹,胸、腹、
臀鰭均大;
胸鰭達腹鰭。
尾鰭下葉為橘紅色。
背鰭的起點大約於
腹鰭相對,距
尾鰭的基部比距吻端的距離略近。
背鰭頜
臀鰭硬刺的後緣均具鋸齒。
尾鰭呈深叉狀。鰾具2室。
生活習性
喜歡生活在水深而水質較清澄的水體中上層,對惡劣環境耐受力差,若水質混濁或離開水體則易死亡。性活躍,游泳迅速。食性較單一,大小個體的食性差異不大,幾乎均以大型浮遊動物的
枝角類和橈足類為食;有時也雜食些
硅藻、絲狀藻和
龜甲輪蟲等,但數量很少。
繁殖習性
一般雌魚體重在50克左右即已性成熟,產卵期較長,從4月初開始直到9月,以5~6月最盛。卵附在
水草上孵化。
生長速度較慢,但生長速度均勻,各齡魚體的平均年增長量約60毫米。最大個體重2公斤,通常在1齡魚中已有50%的
個體性成熟,體重52克,而雄性體長僅117毫米,體重32克。大頭鯉的懷狼量大,3~4齡魚的懷卵量達13萬粒。分批產卵,通常分為兩批,兩批之間相隔7天。每批產卵3天。過7天再產第二批卵。產卵期為5~6月,卵通常在
晴天拂曉3~5時產於水下1~2米處,產粘性卵,卵粘附於水生管束植物上。以浮遊動物為食, 其中以
枝角類和橈足類占絕對優勢,其次為輪蟲,此外還兼食少量硅藻,絲狀藻以及
水生維管束植物等。
致危因素
在20世紀50~60年代曾為產區的主要經濟魚類,在兩個湖的漁產量中,占極大優勢,曾占總產量的70%左右。自70年代引進鰱、鱅,與
大頭魚產生
食物競爭;在引種時又帶來了鰕虎魚、
鰟鮍、
麥穗魚等小型野雜魚,這些魚生命力強,且大量吞食魚卵;再則湖泊水位下降,
水草減少而破壞了產卵場;長期的酷漁濫捕;大頭魚自身抗病力弱,生長緩慢,適應環境差等綜合因素,導致資源的銳減。
種群現狀
目前大頭魚在星雲湖和杞麓湖中,僅占魚產量的0.5%左右。
1963年統計,大頭鯉在
星雲湖占魚類總產量的70%,在
杞麓湖占30%。自20世紀70年代始,由於捕撈過度,引進食性相似的鱅及
環境變遷影響,大頭鯉資源日趨枯竭。1979年江川漁場用池塘人工繁殖獲得成功。1988年後又生產大規格魚种放湖,使魚產量逐步增長。
相關保育新聞
萬尾大頭鯉喜回“娘家”
——土著魚搶救性保育又有新突破
2007年09月03日
雲嶺高原湖泊特有土著魚類人工馴養搶救性保育又有新突破,上萬尾人工馴養繁殖的珍稀大頭鯉苗1日回到了娘家——江川
星雲湖。有關人士預計,在碧綠湖水的哺育下,用不到兩年時間,它們將為江川帶來200萬元以上的產值和無法估量的生態效益。
1日,在江川縣
星雲湖漁政管理站,大頭鯉們歡騰跳躍,在半個小時的投放過程中,它們悉數回到了故鄉
星雲湖的懷抱中。據介紹,此次投放於
星雲湖的大頭鯉苗是由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培育的,身長在5~15厘米不等,年齡也在半年到1年不等。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大頭鯉經過科學家們的精心培育,品種較純,對具有地方特色土著魚種的繁育有著相當重大的作用。
據了解,江川大頭鯉是雲南四大土著名魚之一,分布於星雲湖、
杞麓湖。由於多年來的環境污染以及過度捕撈等影響,大頭鯉的數量急劇下降,幾乎走到了滅絕的邊緣。2006年中科院專家組、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雲南歐震貿易公司制定了搶救保育提純復壯大頭鯉的計畫,在
江川等地建立了人工繁殖研究基地,成功提純保育純種親本大頭鯉100組,年繁育大頭鯉魚苗400萬尾以上,使之回到尋常百姓餐桌上成為了可能。
人工繁殖研究
1繁殖、孵化及養殖用水的理化指標
人工繁殖、孵化及養殖用水為星雲湖水。星雲湖屬珠江流域南盤江水系,湖水水溫夏季為25℃,冬季最低為10 ℃。據江川縣水文部門2000年按照《國家漁業水質標準》檢測,湖水的pH 值8.6,氨氮0.102 4 mg·L,亞硝酸鹽氮0.002 mg·L、總鹼度3.18 mg·L、總硬度3.07 mg·L。上述水質指標除了pH 值略高外,其餘均達到國家漁業水質標準。
2池塘條件
江川大頭魚原種站有魚塘7 個,每個池塘面積2~4 畝,總計20畝。池塘均為泥底,池埂用混凝土澆灌而成,最大水深可達1.8 m,為南北向的長方形魚塘。多年來,苗種培育塘均採用面積2~3 畝的池塘,大規格魚種培育及成魚養殖池塘面積在3~4 畝。冬季乾塘,清除過多的淤泥,暴曬至底泥乾裂。放苗前7~10 d 注水40 cm,用生石灰( 100 ~ 150 kg·畝 ) 或漂白粉( 10 mg·L )清塘,改善底質,殺滅病原體。
3親魚來源
大頭鯉為中上層魚類,在自然環境中,主要生活在湖泊的敞水區,對惡劣環境的耐受力差,水質混濁或離水易死亡。雖與鯉同一個亞屬,但對水質的要求相對較高。因此,在大規格魚種培育及成魚養殖過程中,魚種下塘後,隨著水溫、氣溫的升高,不定期向池塘加注新水和換水,使池塘水深達到1.6 m。每年5~9 月份,每周換水一次,每次換水20~30 cm,使水質保持清新,水中溶氧充足。在整個飼養過程中,使用光合細菌調節水質。
9病害防控
大頭鯉出苗至體長1.5 cm 階段極易患氣泡病。此階段應注意水質調控,防止水質過肥,以預防氣泡病的發生。對已發病的池塘要徹底換水,保證水質。從"烏仔"至體長6 cm 階段極容易患舌杯蟲病、車輪蟲病,幾乎每年都發生。此階段要注意藥物預防,減少損失。若發生上述寄生蟲病,可選擇以下的治療方法: ( 1) 每立方米水體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 5∶ 2) 0.7 g,溶水後全池潑灑; ( 2) 每立方米水體用硫酸鋅粉( 七水硫酸鋅) 1g,溶水後全池潑灑,連用2~3 d; ( 3) 每畝水面用2~4 kg 韭菜搗碎後,加入0.2~0.3 kg 食鹽全池潑灑,連續3 d。
大頭鯉大規格魚種及成魚養殖過程中,細菌性疾病相對其它養殖魚類較少。筆者在十多年的養殖試驗中,發現2 齡魚易感染粘孢子蟲病,而未發現過1 齡及3 齡以上的魚感染此病。由於2 齡以上的大規格魚種及成魚易感染單極蟲病,因而要注意藥物預防,避免疾病的發生。若發生上述寄生蟲病,治療方法如下: ( 1) 用0.5 mg·L 精製敵百蟲粉全池潑灑,每隔2 d 一次,連用3 次; ( 2)每立方米水體用0.225~0.56 g"孢蟲淨"全池潑灑,每隔2 d 一次,連用3 次。在水體潑灑的同時,用青蒿末( 主要成分青蒿) 拌餌投喂,用量為每千克飼料6~8 g,連用7 d。孢囊對魚體表損傷較大,當孢囊變黑脫落時,應及時潑灑殺菌藥物,預防並發其它細菌性疾病。
10日常管理
苗種培育階段,注意巡塘。撈出池塘中的雜物,及時捕殺進入池塘中的蛙類,撈出蛙卵,保持池塘清潔。觀察水質變化以及魚苗攝食、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大規格魚種培育及成魚養殖階段,應注意早晚巡塘,仔細觀察魚的活動情況。發現有缺氧、魚病等情況要及時處理,避免死魚。觀察魚的攝食情況,適時調整投飼量; 觀察水質是否清新、透明度是否適宜,以便採取措施,改善水質。應注意及時撈出池塘水面的污物、死魚,保持池水清潔。每年開春後,要定期進行消毒、殺蟲,預防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