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都城
- 外文名:大都
- 地理位置:北京
- 面積:約 49 km
- 下轄地區:大都城垣南北約7400米,東西約6635米
- 著名景點:通惠河
- 建成時間:中國元代
大都城,中國元代都城,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間建成,大都城是唐代以來中國規模最大的一座新建城市,有統一的規劃和周密的建設計畫,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技術成就,在中國城市建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規模巨大、建築宏偉而著名於世。建制沿革...
元大都城牆遺址 (The Site of the City Wall of the Yuan Capital Dadu),因其主要以土夯築,俗稱土城。遺址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朝陽區境內。城牆始建於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到元順帝至正十九年(1359年)竣工。明洪武元年八月二日(1368年9月12日)明軍進占大都,元順帝和后妃、太子以及部分大臣...
包頭萬郡·大都城項目是萬郡(包頭)房地產有限公司開發的,鋼結構住宅項目。本項目位於青山區文化路東(青山區政府東側,奧林匹克公園西側);萬郡·大都城總用地面積415.13畝,容積率3.0,綠地率達35%,規劃總居住戶數為5536戶,停車位共3010個,共26棟建築。樓盤概況 物業類別:住宅 項目特色:住宅,高端住宅 建...
鼎正大都城在未央路以西的幾棟住宅。項目介紹 鼎正大都城項目位於朱宏路與鳳城八路東南角,距離鹹陽機場20分鐘車程;項目西側緊鄰國內最大公園,漢長安城遺址公園;北臨鳳城八路,為市政府迎賓大道,與西安市政府、城市運動公園僅5分鐘車程。項目所在區域為西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處於西安市發展的前沿地帶;區域內市政...
大都的建造為今天的北京奠定了基礎,上都則是中國古代具有典型意義的草原城市。《元代大都上都研究》對元史、蒙古史、中國都城史以及民族關係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圖書目錄 上篇 元大都 引言 第一章 大都建成以前的北京 第一節 遼代以前的北京 第二節 遼代的燕京 第三節 金代的中都 第二章 大都城的建造...
但是,由於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詔令規定,遷入大都新城必須以富有者和任官職者為先,結果大量平民百姓只得依舊留在中都舊城。在當時人的心目中舊城仍是重要的,通常把新、舊城並稱為“南北二城”,二城分別設有居民坊七十五處及六十二處。元大都新城的平面呈長方形,周長28.6公里,面積約50平方公里,相當於唐...
長安在它發展的頂峰時期大約擁有逾百萬的人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達到百萬人口的城市,漢長安城的未央宮,唐長安城的大明宮是當時世界上影響最大和最輝煌華麗的宮殿,唐大明宮也是整箇中國古代規模最大和最雄偉的宮殿,光其面積就是明清紫禁城的4.5倍還大。後來世界上的其他大都城都並沒有達到或者超過長安曾經達到...
大都的建造為今天的北京奠定了基礎,上都則是中國古代具有典型意義的草原城市。《元代大都上都研究》對元史、蒙古史、中國都城史以及民族關係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目錄 上篇 元大都引言第一章 大都建成以前的北京一、遼代以前的北京二、遼代的燕京三、金代的中都第二章 大都城的建造過程一、在斷事官們統治...
北京城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元世祖營建的元大都城。元朝定鼎中原後,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建設大城作為元都,於世祖至元四年(1264年)下詔,在原金中都東北方向營建汗八里,是為元大都。大都設計時參照《周禮·考工記》中“九經九軌”、“面朝後市”、“左祖右社”的記載建設,規模宏偉,規劃嚴整,設施完善。大都城開...
玉河是元代通惠河在大都城的一部分,什剎海至前三門的河段,也被稱為“御河”。玉河是大運河的一段,由郭守敬於1293年主持修建。玉河主要用於漕運,元代稱通惠河,明代以後改稱玉河。明代以後,漕運逐漸衰敗,玉河就作為一條內河長流在京城。1956年玉河全部改成了暗渠,玉河從此消失。2006年“北京玉河歷史文化恢復...
公元1292年是13世紀的90年代,是我國的元朝,在位的是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時為至元二十九年。壬辰年(龍年);元至元二十九年;越南重興八年;日本正應五年 歷史大事 10月9日——元代盧摯作《春從天上來·至元二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元大都建成 元代國都大都城,是唐以來中國規模最大的一座新建城市,明清北京城就...
藤原京是日本史上最初的大都城,位於奈良縣橿原市的藤原京(公元694年至710年),被認為是日本首個正式都城。以高殿為中心,被大和三山,以三角形形式圍著。占地東西2.1km,南北3.2km,藤原宮在其中央,占地東西約925m,南北約907m。南北共有12條大路,東西以"朱雀大路"為中心分為左右兩京(各4坊)。從飛鳥...
建城歷史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為1264年營建的元大都城。大都城設計時曾參照《周禮·考工記》中“九經九緯”、“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記載,規模宏偉,規劃嚴整,設施完善。1368年(洪武元年)八月,明朝將軍徐達攻陷元大都。由於元順帝不戰而逃,城市未受到破壞,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但是由於城池過大,不利於...
而在元朝時,從銀錠橋到地安門前一帶是大都城最繁華的地區。因元代的大水利家郭守敬疏通了大運河和通惠河,使什剎海的後海成為我國大運河的最終碼頭。南方的大批貨物要通過大運河和通惠河運到什剎海的前海北岸(今銀錠橋以東的菸袋斜街一帶)。所以岸上是商鋪酒肆林立,湖內則是“艫船蔽水”,熱鬧非凡。在...
遼南京、金中都都在今北京城西南隅。元大都城才移到今北京城的位置,只是還不及明清北京城(即今城)大。今人對大都進行了周密的勘查和發掘,弄清楚了它的情況。大都城呈長方形,南北較長,周長約兩萬八千六百米。今德勝門、安定門外的土城,即大都北面城牆的遺蹟,南至今東西長安街。東西兩面則與明清城牆同一...
阜成門(國語:Fùchéngmén,北京話:Fǔchéngmén)位於西城區中部。元代為大都城平則門所在地,明、清為京師內城九門之一。元至元四年(1267)元世祖忽必烈在金中都城東北修築新城,至元二十二年完工,共設11座城門,西、東、南城垣各3座,城北垣2座,西城垣中間1座為平則門。阜成門,內為通往大內宮殿...
元代為大都城和義門所在地,明、清時為京師內城九門之一。元至元四年(1267)元士祖忽必烈在金中都舊城東北營建新城,劉秉忠為總設計師,郭守敬負責水源方面的設計,按照《周禮·考工記》中關於帝王之都的理想布局設計建造,至元二十二年城牆、蕭牆(即皇城牆)、大內宮殿等建築完成,其中城牆方圓28.5公里,黃土夯成,共...
明朝北京城的主體是在元大都城基礎上改造而成的,最終形成內城、皇城、宮城、外城四重方城。內城是在大都城的大城基礎上改建的,主要有兩次:一是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二是永樂十七年(1419年),將內城的南城牆向南拓展二里。皇城位於內城南部正中,是在元大都皇城的區域規劃建設的,沿用了元皇城西牆,南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