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熙門(元大都城(今北京)光熙門)

光熙門(元大都城(今北京)光熙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光熙門,元大都東部北側城門,與西部北側的肅清門遙相對應。遺址在今和平里北街、柳芳北街的連線處,即城鐵柳芳站附近。城鐵路基應為大都土城殘址。東側的土城溝即大都的護城河,從北向南,至光熙門北里南側東折,注入壩河。

2003年1月,北京捷運13號線東段開通,規劃建設階段“和平里站”,由於接近元大都光熙門原址和光熙門北里居住區而更名為“光熙門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熙門
  • 地理位置:北京市
概述,地理位置,

概述

元大都城牆至元四年(約1267年)開始動工,歷時二十餘年,完成宮城、宮殿、皇城、都城、王府等工程的建造,形成新一代帝都。但是,由於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詔令規定,遷入大都新城必須以富有者和任官職者為先,結果大量平民百姓只得依舊留在中都舊城。在當時人的心目中舊城仍是重要的,通常把新、舊城並稱為“南北二城”,二城分別設有居民坊七十五處及六十二處。
元大都新城的平面呈長方形,周長28.6公里,面積約50平方公里,相當於唐長安城面積的五分之三,接近宋東京的面積。元大都道路規劃整齊、經緯分明。考古發掘證實,大都中軸線上的大街寬度為28米,其他主要街道寬度為25米,小街寬度為大街的一半,火巷(胡同)寬度大致是小街的一半。城牆用土夯築而成,外表覆以葦簾。由於城市輪廓方整,街道砥直規則,使城市格局顯得格外壯觀。
現元大都城郭殘垣,在薊門橋西南、中國政法大學東門外,仍可以看見,並設有標誌“元大都城牆遺址”。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就是在元朝的首都大都土城遺址上建造起來的,西起海淀區學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黃亭子,折向東經馬甸祁家豁子直到朝陽區芍藥居附近,大體與捷運10號線北段重合。馬甸附近土城牆高12.5米、寬31米。德勝門外,有一處名叫土城關的地方,即為元代建德門遺址。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