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80年,化工學院開展環境科學與工程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工作。
1986年,開始招收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
1997年,成立化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2000年,成立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3年,設立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成立環境與生命學院。
2004年,成立遼寧省高校工業污染防治與生態工程重點實驗室。
2005年,成立工業生態與環境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06年,獲批“遼寧省工業生態與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7年,環境工程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8年,環境科學與工程被評為遼寧省一級重點學科。
2010年,成立化工與環境生命學部環境學院。
2011年,環境工程專業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2012年,獲批“持久性有毒物質的污染預防與控制”創新引智基地。
2017年,環境工程專業第二次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獲批“遼寧省重化工難處理有機廢水處理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師資力量
據2022年5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工76人,其中:專任教師57人(教授24人、副教授28人、講師5人),實驗技術系列教師7人(含高工4人、工程師3人),行政管理人員12人,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名、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人才8名、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基金獲得者1名、遼寧省十大科技英才及青年科技獎2名、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7名、大連市青年科技之星1名。有5人獲得註冊環保工程師資格,3人獲得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資格。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人員占90%,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占70%。
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全燮(2009)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全燮(2005)、陳景文(2013)
國家高層次人才計畫獲得者3人:全燮(2005)、陳景文(2013)、張耀斌(2019)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得者1人:全燮(2004)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4人:楊鳳林(1993)、周集體(1997)、全燮(2000)、陳景文(2014)
國家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陳景文(2016)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劉猛(2019)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陳景文(2014)
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獲得者2人:周集體(1998)、全燮(2003)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6人:張捍民(2007)、趙慧敏(2008)、曲振平(2009)、張耀斌(2010)、蔡喜運(2011)、曲媛媛(2013)
遼寧省“興遼英才計畫”傑出人才1人:全燮(2018)
遼寧省領軍人才1人:全燮(2013)
遼寧省傑出科技工作者1人:全燮(2020)
遼寧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全燮(2018)
遼寧省優秀專家入選者4人次:陳景文(2007)、周集體(2007)、全燮(2007、2010)
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入選者8人:全燮(1997)、周集體(1999)、陳景文(2004)、李新勇(2007)、張捍民(2009)、張興文(2009)、李愛民(2009)、趙慧敏(2018)
遼寧省“興遼英才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遼寧特聘教授)2人:李新勇(2019)、張耀斌(2019)
遼寧省“興遼英才計畫”青年拔尖人才7人:董應超(2018)、劉猛(2018)、劉薇(2018)、喬森(2018)、謝宏彬(2019)、劉艷明(2020)、姬國釗(2020)
遼寧省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燮(2008)
遼寧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張捍民(2011)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燮(2012)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青年科技突出貢獻獎獲得者1人:張耀斌(2014)
遼寧省教學名師獎獲得者2人:全燮(2008)、陳景文(2020)
大連市特等勞動模範1人:全燮(2012)
學科建設
據2022年5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1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遼寧省一級重點學科。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環境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環境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工程碩士:環境工程
專業碩士學位類別:資源與環境
國家重點學科:環境工程
遼寧省重點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
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位列第6名;2016年教育部學科評估,“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獲評為A-類;2017年,“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在教育部組織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進入A檔。
教學建設
據2022年5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卓越工程師培養專業、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教育示範專業、1個遼寧省一流本科教育示範專業、1個遼寧省優勢特色專業,有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教學團隊、1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教學團隊,建設1門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編著出版1本“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環境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專業、國家級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範專業,兩次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環境科學專業為遼寧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範專業,遼寧省優勢特色專業。
2006年,環境與生態實驗教學中心被遼寧省教育廳批准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7年,“環境工程”專業入選“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遼寧省環境工程示範專業”,環境工程教學團隊入選遼寧省優秀教學團隊。
2009年,“環境化學和實驗”獲批國家級精品課程,並編著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環境化學》作為配套教材。
2011年,環境工程專業以優秀成績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併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
2013年,遼寧省教育廳組織本科專業評價,“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兩個專業均列第1名。
2014年,“環境化學及實驗”國家精品課程入選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5年,環境化學及監測教學團隊獲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優秀教學團隊。
2017年,環境工程專業第二次以優秀成績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2010年,“環境類高層次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與實踐”獲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12年,“科研優勢轉化為優質教學資源培養環境類創新人才”獲遼寧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014年,“研究型大學工程教育改革與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2年5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遼寧省研究中心、2個大連市重點實驗室、1個大連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大連市工程實驗室、3個功能性平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業生態與環境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研究中心:遼寧省工業生態與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重化工難處理有機廢水處理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大連市重點實驗室:大連市分子快速檢測和診斷(POCT)重點實驗室、大連市化學品風險防控及污染防治技術重點實驗室
大連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連市固體廢物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大連市工程實驗室:大連市固體廢物資源再生工程實驗室
功能性平台:大型儀器分析測試平台、工業污染控制模擬平台、環境/生態模擬計算平台
研究室/研究組:環境化學與技術研究室、環境生態與工程研究室、環境污染生物控制技術研究室、環境污染控制工程研究室、環境能源工程研究室、環境催化與材料研究室、大氣污染控制研究室、環境微生物研究室、產業生態與系統工程研究室、化學品暴露風險分析研究室、環境與生態毒理研究組、環境生物電化學與清潔能源技術研究組、環境過程控制研究組
儀器設備
據2022年5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大型儀器設備126台(單價10萬以上),總價值近1.1億元,主要包括四極桿-靜電場軌道阱質譜儀、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掃描電鏡、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聯用儀、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氣相色譜-四級桿飛行時間高分辨質譜聯用儀、雷射共焦顯微拉曼光譜儀、同步熱分析儀-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氣相質譜儀聯用系統、雷射共聚焦顯微鏡、雷射閃光光解/瞬態吸收光譜儀、電感耦合電漿發射光譜儀、全自動化學吸附儀、全自動物理吸附儀、快速溶劑萃取儀、全自動固相萃取儀等。
研究成果
據2022年5月學院官網顯示,自2009年以來,學院先後承擔國家水專項課題、973課題、863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48項,發表SCI論文近1600餘篇,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其中1項為第二完成單位),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高等學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獲授權發明專利150餘項,20餘項專利技術已成功實現工程化套用。
2015-2019年,學院承擔各類研究課題共363項(縱向187項,橫向176項),到賬經費2.226億元人民幣,人均364.93萬元/人。作為課題依託單位和負責人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及子課題9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課題及子課題10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973”)計畫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4項,國際合作課題2項,國家傑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2項,青年及面上項目77項;省部委課題34項;大於100萬橫向課題23項。
學院整合環境化學、環境工程、環境毒理學、計算化學等知識背景隊伍,分別承擔了重大水專項“太子河典型工業水污染控制與水質改善技術集成與示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項目“水中典型污染物去除的多技術耦合聯用、協同原理及安全性評價”、國家重點研發課題“高含固有機固廢高效生物燃氣有機物的微生物強化降解機理研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有機污染物計算毒理學”等國家級科研項目,在三個研究方向上開展深入研究,取得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促進中國工業廢水毒性減排、生態文明建設的跨越發展。
2010年,編著《微生物非培養技術原理與套用》;2013年,著《新型介體強化污染物生物還原》;2016年,編著《溢油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實用技術》;2017年,參編《環境化學前沿》。
項目名稱 | 獎項名稱 | 獎勵等級 | 獲獎者 |
---|
提高光催化環境污染控制過程能量效率的方法及套用基礎研究 | | | |
典型污染物環境化學行為、毒理效應及生態風險早期診斷方法 | | | |
基於高能效納晶薄膜電極的工業廢水電催化深度處理技術及套用 | | | |
合作交流
學院重視研究人員與中國國內外研究單位、學者的交流合作,鼓勵並用經費支持參加中國國內外學術會議,邀請中國國內外學者到訪。據2022年5月學院官網顯示,5年來,學院研究人員參加國際及雙邊學術會議194人次,參加中國重要學術會議187人次,其中在國際重要學術會議做大會報告和特邀報告30餘人次,包括美國化學會年會、日本化工學會年會、IWA會議等;邀請中國國內外學者到訪80人次;派出20人次到中國國外開展訪問研究/博士後研究。學院共有18名研究人員任國際期刊編委/副主編。
學院組織承辦環境領域高水平、高層次的重要學術會議。2015-2019年期間,學院組織承辦國際會議6次、中國會議3次。包括IWA Nano & Water Regional Conference、International Anammox Symposium 2015、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emicals Risk Prediction and Management 2015, 2017, 2018、中日韓能源與環境研討會、第二屆生態毒理學學術研討會——“預測毒理學”專題學術討論會、第五屆生態毒理學研討會、中國化學會第三十界年會環境化學分會等。學院每年派科研教師和研究生組成的訪問團隊,參加中日韓研討會,進行交流。
學院注重加強與中國國內外實驗室和國際大型企業的合作與交流。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毒理學研究中心、荷蘭
萊頓大學和荷蘭國立公共健康與環境研究所、日本
橫濱國立大學、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以及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共同承擔國際合作項目3項,獲批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項目1項,持續建設工業生態與環境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工業污染防治聯合研究中心。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學院院徽為圓形標識,由內外兩個同心圓組成,外圈上部為藍色字型學院中文名稱,下部為藍色字型學院英文名稱;內圈為帆船和水面的組合圖案,帆船形似字母E,代表環境Environmental,水面形似字母S,代表科學Science,綜合釋意為環境科學,體現了學院的學科類別。
社團文化
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學生陽光心理健康協會的宗旨是“以人為本,意在普及基礎的心理健康知識,傳承先進的共同協作理念,充實學生的心靈世界,引導學生更加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使陽光心理健康協會成為學生的心靈港灣。”下設組織部、新聞部、辦公室三個部門。
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自強社是以“演繹自強,彰顯自信,追求自立,踐行自助”作為社團宗旨,以勵志成才計畫為主體,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服務對象,面向全學院學生開展以誠信、感恩、勤儉、自強為主要內容的大學生勵志觀教育的學生社團。下設實踐部、文體部、綜合部三個部門。
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禮儀隊是以“營造校園文明氛圍”為宗旨,以“走進美、宣傳美、創造美”為方針,提高學院學生內外氣質,提升當代大學生審美水平,培養學生禮儀修養,同時為學院各活動服務,展現學院青春風采的學生組織。下設培訓部、綜合事務部兩個部門。
現任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