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去四年工作回顧
縣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四年,是我們在挑戰中搶抓機遇、在期盼中加速發展的四年。面對巨觀形勢的複雜變化、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在中共大足縣委的領導下,我們緊緊圍繞建設“國際旅遊勝地、生態經濟城市”的奮鬥目標,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致力增創新優勢,奮力開創新局面,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圓滿實現了本屆政府五年任務四年完成的目標。
(一)堅持發展要務,最佳化經濟結構,實力大足實現新突破
2006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3億元,是2002年的1.6倍,年均增長12.3%;地方財政收入3.2億元,是2002年的2.3 倍,年均增長23.6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5億元,是2002年的 2.0 倍,年均增長19.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2.9 億元,是2002年的 1.9 倍,年均增長16.8 %;綜合實力在中國西部百強縣中提升至67位,比2002年上升9位。經濟結構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二三一”產業格局,2006年達到19.3 :44.6 :36.1。工業經濟強勢增長,規模以上企業達92戶,總產值年均遞增18.2 %,園區經濟、五大重點產業總產值分別占工業總產值的68 %、64%以上。農村經濟亮點紛呈,新農村建設快速推進,初步形成三大示範區、五大主導產業、六大特色基地構架,非農產業比重達到35 %以上,轉移農村勞動力24萬人,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和農機工作先進縣。商貿經濟加速發展,三大商圈、八大重點市場日趨活躍,農村市場“雙建”工程穩步推進,全縣個私經濟總戶數達到16203個,集市貿易額年均增長6%。旅遊優勢繼續擴張,“大足石刻”列入重慶四大旅遊精品和全國首批AAAAA景區,大足石刻旅遊文化區開工建設,年接待海內外遊客突破13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6億元。
(二)堅持城鄉統籌,改善人居環境,魅力大足呈現新面貌
交通建設力度空前,重慶“三環”高速公路大足段、渝大高速公路成功納入全市公路建設規劃,“125”工程全面完成,全縣公路總里程達2322.8公里,南下北上、東進西出的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完成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縣城組團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組團城市框架拉開。加速實施了城市道路、供電、供水、供氣、通信、污水和垃圾處理等一批重點項目,城市配套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城鎮建成區面積達到27.2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30.9%。積極爭取國家投入,深入推進農業綜合開發、病險水庫整治、退耕還林、生態家園等一批重點項目,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綜合機械化率、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28.1 %、29.2%,造林綠化工作榮獲市第四屆“綠化杯”桂冠。啟動生態縣建設,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全市首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人居環境範例城市和市級山水園林城市,城市魅力得到有效彰顯。
(三)堅持擴大開放,深化體制改革,活力大足展現新氣象
國有企業改革基本完成,教育、文化、衛生、糧食、水利、國土、環衛、電力等改革和行政區劃調整順利實施,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紮實推進。投融資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銀行授信、BOT等新型投融資方式全面推行。招商引資勢頭強勁,成功引進新加坡勝科、江蘇旋力、重慶交旅、重慶廣電等一批大集團,四年引進項目達183個,到位資金19.1億元,外來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以上,外來企業繳納稅收已達到全縣總額的30 %。對外開放取得新成效,外貿出口產品交貨值達到1.3億元。全民創業熱情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逐步壯大,全縣民營企業達到1170家,非公有制經濟已占全縣經濟的半壁河山。
(四)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全面發展,文明大足得到新提升
積極營造科教人才新高地,四年累計推廣套用科技成果138 項,獲國家專利32項。中國小校布局調整基本完成,教育教學設施顯著改善,“兩基普實”鞏固提高,素質教育明顯提升,初升高比例由30.8%提高到75%,高考總體上線率達到75.2%。民眾性精神文明和社會文化活動蓬勃開展,縣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廣播電視覆蓋面逐步擴展,成功舉辦多項省級以上賽事,縣門球隊榮獲建縣以來首個全國競技比賽冠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不斷加強,成功應對非典和禽流感等重大疫情,縣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成功創建“二甲”,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人口與計畫生育成效明顯,榮獲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 活動先進縣、全國“幸福工程”項目先進縣。成功創建市級雙擁模範縣。外事、民族、宗教、僑務、對台工作繼續加強,氣象、人防、統計、審計、新聞、檔案、修志、保密、郵政、老齡、兵役、殘疾人和婦女兒童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五)堅持盡心為民,高度關注民生,和諧大足開創新局面
通過狠抓經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持續高位增長,2006年分別達到9183元、3529元,年均遞增11.7 %、7.8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由20.2億元增加到38.6億元。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城鎮新增就業人員累計1.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全面提高保障標準,“五項保險”累計參保達10.7萬人,享受低保39萬人次。扶貧攻堅力度加大,39個市級特困村扶貧工作整體推進,1.94萬人實現越溫脫貧。救災救濟工作及時有效,榮獲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切實保護進城務工農民利益,累計兌付建設領域拖欠民工工資1270萬元。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大足”建設成效明顯。
(六)堅持依法行政,加快職能轉變,法治大足取得新成就
著力服務型政府建設目標,深入開展效率革命,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電子政務建設,行政效能明顯提速。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推行“鄉財鄉用縣監管”、會計委派等系列改革,探索建立公共財政框架。深入推進“四五”普法,不斷完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人民民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得到有效保障。自覺接受縣人大法律監督和縣政協民主監督,拓寬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縣鄉政府依法行政和科學決策水平不斷提高。切實加強廉政建設,全體公務員服務意識、大局意識進一步增強,創新、發展、幹事、創業的氛圍更加濃厚。
2006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面對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災,我們緊緊圍繞“五個確保”,自強不息,眾志成城,全力以赴,攻堅克難,創造了大災之年經濟發展勢頭不減的奇蹟,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地區生產總值繼續保持高位增長,達12.2%。工業經濟效益持續走高,完成增加值27.2億元,比上年增長 23.7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勢,比上年增長17.7 %。城鄉消費日趨活躍,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4.8 %。地方財政收入增長 51.6 %,是近幾年增幅最大的一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加1.3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2 %。城鎮登記失業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3.7%和1.7‰,均低於市控制目標。六大民心工程順利完成。縣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預定目標,除農民人均純收入因災欠進度外,其餘均超額完成。大足已經站在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
各位代表!過去四年我們遇到的困難超乎預料,付出的努力非同尋常,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四年,是全縣上下凝心聚力、負重奮進,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大步跨越的四年,是民主法治、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加快推進、成效明顯的四年,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速度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四年!四年的實踐證明,始終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檢驗成效,是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基石;始終堅持發展要務,樹立發展為大、發展為先、發展為重的思想,是各項事業興旺發達的根本;始終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是實現富民強縣的關鍵;始終堅持順應民意、贏得民心、匯聚民力,是開展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始終堅持加強團結,營造積極和睦、風正勁足、政通人和的局面,是實現全縣長遠發展利益的保障。這些經驗彌足可貴,必須在今後工作中長期堅持和發展。
各位代表!四年的發展令人鼓舞,四年的成就催人奮進。這是市委、市政府和中共大足縣委正確決策、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縣上下銳意進取、奮力拚搏的結果,是社會各界鼎力相助、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你們並通過你們向全縣廣大人民,向所有關心、支持大足改革發展的駐足單位、外來客商及社會各界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成績屬於過去,未來還需創造。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實現大足“負重加壓、奮力追趕”的征途中,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區位優勢偏劣、經濟總量不大、產業層次不高、工業經濟不強、利用外資不足、基礎設施欠帳較多、城市現代化水平提升較慢的問題依然存在;二是城鄉差距較大、居民收入水平較低、社會就業矛盾較多、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等一些影響社會和諧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三是思想解放不夠、創新創業氛圍不濃、開拓開放的精神有待進一步提升;四是政府建設步伐還不夠快,公務員隊伍還不能較好適應“執政為民、服務發展”的需要,辦事難、辦事效率不高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治,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務必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使我們前進的步伐更好更快!
二、推進五年戰略大發展
未來五年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在本屆政府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打基礎、提速度、促和諧的重要機遇期。我國正處於新一輪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中央對農村、對西部、對社會民生投入更多關注,為加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重慶今年(2007年)將以城鄉統籌為突破口,突出打好“直轄牌”,著力規劃1小時經濟圈,努力打造以主城區為核心、1小時通勤距離為半徑範圍內的城市群,並提出把渝成經濟區建成中國新的經濟成長極,為渝西地區加快發展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經過堅持不懈的發展,大足的綜合實力已邁上新台階,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氛圍更加鞏固。但同時區域競爭更加激烈,資源矛盾、社會矛盾、發展風險逐步顯現,我們必須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在迎接挑戰中搶抓新機遇,在揚長避短中增創新優勢,在相互競爭中實現新跨越,努力開創大足各項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實現大足經濟社會的戰略大發展。
縣政府今後五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當好直轄市“視窗”和“門戶”的要求,突出“發展、創新、富民、和諧”主題,緊緊把握“一條主線”、全力推進“兩大突破”、加速打造“四大品牌”、著力提升“三項建設”,努力在更高平台上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逐步實現富民興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主要奮鬥目標是:
——綜合實力努力晉位爭先。經濟發展速度高於全市和渝西平均水平,到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0億元,年均增長12.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2004年基礎上提前翻番,達到2000美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7.3億元,年均增長18%。基本建成與中等城市相適應的經濟規模。
——組團城市規模快速擴張。城鎮化水平達到38%以上。組團城市規模22萬人,建成區面積 19平方公里。基本建成與工業化進程相適應的中等城市格局。
——社會事業體系比較完善。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構建較為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全面創建達標。城鄉文化廣電設施基本完善,爭創全國文化先進縣。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 1.5 %。基本建成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各項事業。
——和諧社會基礎更加夯實。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6%,分別達到13493元和4722元。基本解決農村絕對貧困問題。中等收入者比重逐年提高。五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新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4萬人。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以內。基本建成與城鄉發展相適應的民生保障。
——生態建設再上新的台階。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低於全市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按年均3%削減,環境質量達到功能區要求。森林覆蓋率達到30%。生態縣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基本建成與文明社會相適應的人居環境。
——政府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積極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和職能轉變,不斷提高公共保障能力,努力實現法制政府、責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目標。基本建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共政府構架。
各位代表!未來五年大足發展充滿希望,工作目標既宏偉更艱巨。大足能不能保持既好又快發展勢頭,能不能趕超先進發達地區,能不能當好直轄市的“視窗”和“門戶”,市委、市政府和全縣人民寄予厚望。我們必須千方百計抓住機遇,滿懷信心迎接挑戰,在具體工作中緊緊把握以下四條原則:一是堅持加快發展。要牢固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憂患意識、趕超意識,以崇尚創業、勇爭一流的精神,抓住縣域經濟突破口,找準推動發展著力點,在百舸爭流中快速提升實力,在超常規發展中躍上新平台。二是堅持科學發展。要牢固樹立“好中求快”意識,堅持集約、統籌、安全、節約發展觀,推動城鄉聯動,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三是堅持和諧發展。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把富民、為民、親民作為執政根本,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社會公平,確保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四是堅持創新發展。要牢固樹立創新創造才能發展的意識,大力弘揚“自強不息、開拓開放”的人文精神,大刀闊斧推進各項改革,破除一切束縛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在創新中推進改革,在創新中加快發展,實現各項事業的新突破。我們堅信,只要始終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思想品格,始終確立爭先搶位、勇攀高峰的發展目標,始終弘揚腳踏實地、勇於實踐的工作作風,倍加珍惜已經形成的發展氛圍,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形成全縣上下求發展、謀發展、抓發展的強大活力,未來五年大足一定能夠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跨越,一定能夠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實現屆首之年良好開局
2007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五年看頭年,做好今年(2007年)工作至關重要。考慮發展需要和實現的可能,2007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工業總產值增長1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主要約束性指標為: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以內。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致力重點突破,提高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
實力決定競爭力,要找準薄弱環節,發揮比較優勢,以重點產業的率先突破,實現縣域經濟的快速提升。
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縣戰略。著力於“企業集中、產業集聚、資源集約”,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致力載體構築,進一步理順園區運作開發機制,切實加大園區投入,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和標準化廠房建設,嚴格項目準入,推進土地集約利用,增強園區聚集能力。全力壯大規模企業,堅持扶優扶強,支持企業做大規模、增強產能、提升效益,培育一批以骨幹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和企業聯合體。傾力打造強勢產業,做大做強五金機電、鍶鹽化工、建築建材、農副產品和旅遊產品加工等優勢傳統產業。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加快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儘快形成多點支撐的產業格局。力爭全年新增規模以上企業 10 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30億元。
全力做強旅遊業。牢牢抓住當前我縣旅遊業面臨的重大機遇,堅持“依託大集團、規劃大氣魄、開發大市場、投入大手筆”,全力實施旅遊大項目帶動戰略。加速景區建設,加強與重慶廣電集團合作,按照“一區三點”的旅遊資源開發思路,強力推進大足石刻旅遊文化區項目一期工程,迅速形成產業優勢。加速環境改善,實施石刻景區基礎設施二期工程,加快華地王朝酒店、石都賓館、寶頂古鎮、城南旅遊商品一條街等旅遊配套設施建設,推進旅遊景區、旅遊服務、旅遊管理標準化建設,打造旅遊整體形象。加大宣傳促銷,深度挖掘石刻文化、宗教文化、五金文化、民俗文化等旅遊文化內涵,適時開展旅遊、五金、香會等會展活動,打響大足“遺產游”、“生態游”、“文化游”品牌,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提高大足旅遊產業素質和市場競爭力。力爭全年接待遊客14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6.6億元以上。
(二)突出助農增收,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真貫徹城鄉統籌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推動農民持續增收,增強農村和諧。
構築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堅持以產業為支撐,以“三百工程”為抓手,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新理念提升和改造農業,不斷提高農業農村經濟整體素質和綜合效益。穩定糧食生產。最佳化三大示範區,提升五大主導產業,壯大六大特色農業基地。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監測檢測體系,培育壯大一批龍頭企業和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做優、做大、做強一批優勢農產品品牌,加速農業產業化。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打造“大足石刻”技工品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現代流通體系,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探索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新機制,推動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快速轉移。力爭全年農業增加值增長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11元,新轉移農村勞動力1.4萬人。
提高現代農業設施水平。圍繞提高農業抗災能力和裝備水平,加快農田水利“1235工程”建設,做好玉灘大型水庫樞紐工程前期工作,實施20座病險水庫整治,新建小型水源368處,解決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建設農村公路270公里,行政村通暢率達到71.1 %,通達率達到 96.2%。加大新型農業適用機械推廣力度,農業綜合機械化率提高5個百分點。繼續抓好農業綜合開發、生態家園、小流域治理等農業重點工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實施“三網合一”、“村村通”、“農信通”工程,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
加大現代農業投入力度。充分發揮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紮實推進“133”工程建設。提高財政支農比重,增強信貸支農力度,積極引進外資助農。新增社會事業經費向農村傾斜,不折不扣兌現各項惠農政策。穩定土地承包關係,完善對被征地農民的合理補償機制、就業創業機制和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紮實做好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
(三)主攻招商引資,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
要堅持以創新創造釋放潛力、催生動力、激發活力,鼓勵全員招商、全民創業,繁榮市場、活躍流通,在創業中加速發展,在發展中創造財富。
大力招商引資。牢固樹立親商、富商、安商意識,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經濟的一號工作,落實組團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形成“人人想招商、人人乾招商”的氛圍。以引進科技創新型項目為重點,深入研究國際、國內大集團發展規劃,突出五金、機電、鑄造、化工、旅遊和農產品加工等重點產業,瞄準沿海先進發達地區和主城“退二進三”企業,開展針對性招商。培養招商專業隊伍,創新招商方式,強化“全過程、專業化、高績效”服務,著力在引進大項目、大集團上下功夫,切實提高項目成功率、資金到位率、外資產出率,力爭全年引進資金5.5億元。
壯大民營經濟。實施民營經濟趕超戰略,堅持“非禁即準”、“非限即許”,激發民資民智民力,在全社會營造人人“想創業、敢創業、創大業”的良好氛圍。全面落實各種優惠措施,建立健全創業孵化、創業培訓、創業指導、創業扶持“四位一體”推進機制,真正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環境,形成勞動、管理、知識、技術、資本各要素競相迸發的良好局面。通過鼓勵創業增加一批、市民入股做大一批、招商引資引進一批、促進裂變發展一批、資本重組擴張一批,力爭民營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
活躍商貿流通。牢固樹立大市場、大產業、大流通觀念,充分發揮世界文化遺產地和西部五金之都品牌效應,整合資源,完善設施,努力培育大型區域性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鼓勵和支持社區服務業發展。加快推進農村市場“雙建工程”和社區“雙進工程”。大力發展現代金融、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規範會計、律師、諮詢、評估等中介服務業,積極搭建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相互融合的商貿流通新平台。深入開展市場經濟秩序整頓。積極參加各種經濟、文化、技術等交流活動,努力擴大對外貿易,力爭自營出口達到600萬美元,外貿出口交貨值突破1.4億人民幣。
(四)大力最佳化環境,構築加速發展保障
要堅持以環境的優勢贏取競爭的優勢,把環境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致力營造基礎雄厚、環境優美、服務優質的良好投資環境和發展環境。
加快推進戰略性基礎建設。進一步加強土地、城市、產業和基礎設施等戰略性規劃工作,全面完成鄉鎮城鎮總體規劃修編、東城和南環二路新區2平方公里以上城市設計,以科學規劃指導城鄉跨越發展。大力發展城市交通網路,推進渝大高速公路及“三環”高速公路大足段前期工作,實施大龍工業大道龍水城區段,力爭南環二路西段建成通車。強化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城區自來水管線網路,加快輸變電網改造,建立燃油儲供體系,擴大通信覆蓋面。積極發展城鎮產業,聚集城鎮人口,構建科學合理、功能完備、輻射力強的城市格局。力爭全年新增城鎮人口1.4萬人、城鎮建成區面積1.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32.5%。
努力打造生態宜居環境。以實施國家級生態縣建設為契機,深入開展藍天、碧水、綠地、寧靜行動。加強環境應急監測體系建設,嚴格控制主要污染源排放總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清潔生產。加強林業重點工程和農田林網建設,擴大城市綠地面積,重點打造寶郵路、石刻景區、龍水湖、瀨溪河城區段四大景觀,綠化、美化、亮化城市形象。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啟動瀨溪河、懷遠河流域整治,加快建設龍水污水處理廠,確保龍崗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投入運營。繼續開展“園林三創”,加強城市管理執法,爭創國家園林縣城。推廣使用節能環保建材,開發生態住宅。繼續引導農民搞好農房風貌改造,大力開展農村環境治理。全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努力把大足打造成為重慶最適宜創業發展、最適宜工作生活的生態宜居城市。
大力建設開拓開放的服務環境。堅持“政府創造環境,企業發展經濟”,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政企、政資、政事、政府與企業中介組織分開,保障企業的自主權利。深入開展“效率革命深化年”活動,進一步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和收費項目,加速電子政務建設,提高行政效能。堅持政府帶頭,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投融資體制,培育資本、土地、信息等要素市場,規範和發展市場中介組織。加快事業單位改革,增強市場機制在社會事業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產權結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激勵約束機制,推進企業制度、管理和技術創新。健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完善出資人制度、資產授權經營責任制和資產經營監督機制,以有效制度充分激發資產活力。
(五)堅持統籌協調,全面發展社會事業
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以創建文明城市為抓手,全面提高市民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著力建設科教強縣。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不斷加強產學研緊密結合,逐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集中力量在五金、黑山羊、蜂業、荷蓮等四大科技產業取得重大突破,不斷提高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堅持教育優先發展,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進農村教育“五大工程”建設,擴大高中教育規模,加速職業教育發展,引導和規範民間辦學,推進寄宿制學校建設,提升素質教育質量,力爭初升高比例達到80%,高考總體升學率穩步提升。積極構建全民終身教育體系,努力建設創新型城市。堅持人才引進、培養、使用“三位一體”思路,不斷完善配套政策,全力營造優良環境,促進人才聚集,構築全縣經濟發展的強大支撐。
傾力營造和諧社會文化。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緊緊抓住重慶廣電集團開發大足旅遊文化創意產業契機,大力推進文化企業發展,不斷促進文化精品工程和文化創意產業崛起,鼓勵和打造一批體現先進文化要求、凝聚大足文化特色的文化類品牌。全面加強文化市場管理,提高輿論引導水平,營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圍。加強歷史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逐步加大公共文化設施投入,加快建成一批社區文化室、鄉鎮文化站和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爭創全市文化先進縣。加快實施無線數字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農村電影“惠民工程”,不斷促進和諧文化進農村、進社區。積極開展體育系列活動,加緊備戰市第二屆運動會和第三屆農民運動會,推動民眾體育、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發展。
全力增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加大衛生投入,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整合城鄉醫療資源,建立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加快規範化衛生院、合格村衛生室建設,構建以農村為重點、社區為核心的新型衛生服務體系。整頓和規範醫療服務秩序,全面推行政府採購公共衛生服務制度,嚴厲打擊非法行醫、使用假藥和過期藥等違法行為,多管齊下緩解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完善傳染病救治和醫療急救網路,大力推進愛滋病、結核病及重大動物疫病等防控,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堅持穩定、提高、統籌方針,認真落實計畫生育基本國策,努力提高人口素質,切實改善人口結構,千方百計穩定低生育水平。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
繼續加強軍民團結,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切實做好外事、民族、宗教、僑務、對台、郵政、氣象、新聞、檔案、修志工作,協調各項事業。
(六)高度重視民生,提升人民生活質量
堅持把人民得實惠作為一切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著力加強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實現好、維護好民眾的根本利益。
努力實現充分就業。就業乃富民之基,大力引導社會就業觀念轉變,不斷提高社會就業信心。發展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的中小企業,扶持第三產業特別是社區服務業,做好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倡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針對性地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就業培訓,提高下崗職工再就業能力。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低保政策與就業聯動機制,擴大再就業小額貸款覆蓋面。落實城鎮低保人員、農村貧困家庭子女、農村復員退伍軍人、國辦福利機構有勞動能力的適齡孤兒就讀中等職業學校資助政策。加快勞動力市場建設,逐步建立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依法保障勞動者權益,建立健全促進勞動關係和諧和企業民主管理機制。建立與市場機制相銜接的企業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完善企業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最低工資標準相結合的職工收入保障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加強個人所得稅和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監管。力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4500人,指導和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2500人。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讓更多的社會成員享有社會保障,作為推進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優先目標。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的覆蓋範圍,加強社保基金征繳和管理,防範和抵禦資金風險。全面建立農村低保制度,對人均年收入不足700元的農村家庭予以補助。對城市、農村低保人口中80周歲以上的老人分類施保。切實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加快建立健全農民工工傷保險、住院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建立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險制度。進一步提高企業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標準。開展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試點。完善城鎮醫療保險制度。健全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積極推進村級“五保家園”建設。大力發展慈善事業。抓好產業扶貧,擴大易地扶貧,減少農村建卡貧困人口3450 人。
加強安全穩定工作。完善基層服務和管理網路,強化鄉鎮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推進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建設。開展農村社區試點建設,新建一批鄉鎮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區服務站,按計畫推進村級社會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強化人民調解工作,完善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健全律師參與信訪接待機制,加大信訪事項督查督辦力度。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嚴格食品藥品監管,切實保障人民民眾健康安全。繼續抓好“五五”普法工作,加強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基本實現“應援盡援”。完善政法保障機制,逐步推行公安派出所“一鄉(鎮)一所”,鞏固鄉鎮司法所建設。加強基層消防力量建設。深入開展平安大足建設,嚴厲打擊各類嚴重刑事犯罪活動,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著力整治重點地區突出治安問題,加強防邪反邪工作,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這次大會將選舉產生新一屆政府領導班子。新一屆政府肩負著繼往開來的歷史重任,承載著全縣人民的重託。建設對人民負責、讓人民滿意的政府,是我們的鄭重承諾,是全縣人民的殷切期望,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大足新的振興的迫切要求。
(一)開拓創新,幹事創業。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才有發言權。要始終立足趕超發展戰略,保持勇於爭先的銳氣、自我加壓的勇氣、負重奮進的志氣,對照先進定目標,著眼未來謀發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組織政府機關全體工作人員加強學習,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是提高運用市場經濟的辦法幹事創業的能力。樹立創新意識,運用創新思維,在困難中求突破,在突破中求發展,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各級幹部要敢於為創新擔風險,勇於為發展盡責任,形成狠抓落實的強烈氛圍,不斷增強大足發展新優勢。
(二)轉變職能,高效服務。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入推進政府管理創新“三級改革試點”,將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規範公共權力運行,明確不同層級政府、各級政府部門及部門內部的職責許可權,切實解決職責交叉、權責交叉的問題。進一步創新行政審批服務中心運行機制,逐步推行網上審批、並聯審批,不斷推動工作提速提質。健全政務信息發布制度,大力推行政務公開,進一步提高政府工作和權利行使的透明度。把抓落實作為政府的首要任務,大力倡導“務實苦幹、勇於負責、不畏艱難、雷厲風行、敢辦大事、善辦難事、親民為民”的工作作風,進一步健全崗位目標責任制,完善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三個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三)依法行政,科學決策。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加快依法治縣進程。進一步健全重大事項調查研究與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與聽證、決策評估和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度,建立績效評估、績效預算和績效審計制度,促進科學決策,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認真聽取政協委員、社會各界和人民民眾的意見、建議,密切群團組織聯繫,充分發揮各方合力,共推發展大局。
(四)廉潔自律,勤政為民。堅持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形成用制度規範從政行為、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長效機制。加強公務員行政行為考核,完善服務對象參與監督考核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制度。厲行節約,禁止鋪張浪費。開展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嚴格控制機關公用經費。加強對行政審批、財政資金分配、專項資金管理、工程招投標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堅決制止各種行業不正之風。加大行政監察力度,突出抓好效能監察,從嚴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違法違紀行為。積極開展政風評議,切實維護基層和民眾的利益。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幫助基層和民眾解決實際問題上,把更多的財力和物力用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建設人民衷心擁護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