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2002年發行的郵票)

大足石刻(2002年發行的郵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足石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為了宣揚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藝術,於2002年6月18日發行的,志號為2002-13的特種郵票

《大足石刻》郵票全套4枚,分別描繪了大足北山石刻中的日月觀音普賢菩薩華嚴三聖、三皇洞造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足石刻
  • 外文名:Dazu Stone Carvings
  • 郵票志號:2002-13
  • 發行時間:2002-06-18
  • 郵票類型:特種郵票
  • 全套枚數:4
發行背景,制票參數,票面圖案,郵票賞析,收錄情況,版本信息,

發行背景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西面120公里處大足縣境內,始建於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歷經晚唐、五代,盛於兩宋,綿延明清,是大足縣內石刻造像的通稱,分布於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等全縣八十多處,有唐朝至南宋時期的雕塑共5萬尊,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5處;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有4處;大足縣文物保護單位有66處。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為主,兼有儒教、道教造像。在大足石刻中,北山、寶頂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是最具規模、最具價值、藝術最精美的石刻造像代表。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2年6月18日,為了宣揚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藝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一套《大足石刻》特種郵票。

制票參數

志號
2002-13
背面刷膠
[G]
責任編輯
李昕
印製廠
遼寧省瀋陽郵電印刷廠
印刷版別
膠版
設計者
攝影者
任國恩、袁學軍
齒孔度數
P12
圖序
圖名
面值
發行量
規格
整張枚數
4-1
北山·日月觀音(宋)
80分
1395萬枚
30mm×40mm
20(4×5)
4-2
北山·普賢菩薩(宋)
80分
1395萬枚
30mm×40mm
20(4×5)
4-3
寶頂山·華嚴三聖(宋)
80分
1395萬枚
30mm×40mm
20(4×5)
4-4
石門山·三皇洞造像(宋)
80分
1350萬枚
30mm×40mm
20(4×5)
(參考資料

票面圖案

 
4-14-1
《北山·日月觀音(宋)》(4-1),圖案選用了大足北山石刻中的日月觀音造像。
 
4-24-2
《北山·普賢菩薩(宋)》(4-2),圖案選用了大足北山石刻中的普賢菩薩造像。
 
4-34-3
《寶頂山·華嚴三聖(宋)》(4-3),圖案選用了大足寶頂山石刻中的華嚴三聖造像。
4-44-4
《石門山·三皇洞造像(宋)》(4-4),圖案選用了大足石門山石刻中的三皇洞造像。

郵票賞析

這套郵票的4枚圖案,採用在攝影圖片的基礎上,用電腦調整層次、影調、色彩,使石刻造型更通真、自然。
  • 《北山·日月觀音(宋)》(4-1)
畫面中的日月觀音造像,也稱“六臂觀音”,位於大足北山佛灣第136號“轉輪經藏窟”內右壁第二組。頭戴高花冠,面龐豐腴慈樣,體態豐健。跌於金剛座之上,胸部瓔珞密布,周身彩帶飄繞。身有六臂,其上兩手分托日、月,左後手持長柄龍頭斧,右後手握長劍,左前手捧球,右前手持楊柳枝。六臂裸露,肌肉質感極強。首及身後有圓形佛光,左右兩側立有男女侍者。石雕從整體到細部,雕鑿者苦心經營,人物造型嚴謹,嘴角、唇邊、眉宇的神情刻畫入微。觀音面龐豐腴適度,挺鼻小口,秀美鳳目,顯得慈祥端莊。衣褶的疏密、繁簡變化豐富。從石刻中使人感受到優美的旋律和鮮明的節奏,以及盡善盡美的藝術追求,它代表了宋代石窟造像水平。
  • 《北山·普賢菩薩(宋)》(4-2)
畫面中的普賢著薩造像,位於大足北山佛灣136號“轉輪經藏窟”右壁第一組。他頭戴方形高花冠,身著褒衣博帶,胸部佩戴雙環瓔珞,右手持如意,端莊地高坐於大象背負的蓮花座上。身後有圓形火焰身光。背負蓮座的白象頭略回顧。象左側立一象奴,著武士裝束,雙手握細繩,圓眼豎,獷悍剽武。普賢菩表情雋逸超塵,清秀文雅;那俯視的目光,輕合的雙唇,微收的嘴角,呈現出一種欲笑又忍,慈祥和藹,感情內含的神態,顯得溫柔親切又不失尊貴,與身前那尊怒目環視,強悍威武的象奴形成對比,靜穆中顯豪放之度。
  • 《寶頂山·華嚴三聖(宋)》(4-3)
畫面上的華嚴三造像,位於寶頂山大佛灣第五號龕內,是大佛灣唯一頂天立地的一龕站像。中為密宗始祖毗盧舍那佛(釋迦牟尼的法身佛),左為文殊(觀者方向),右為普賢。塑像多騎獅子。三像鏤空到近圓雕,立體感強。密宗始祖毗盧舍那佛螺髻褊衣,頭頂上兩道毫光繞龕頂,左手橫於胸前,右手平伸。文殊左手掌中托七重塔,右手扶塔身。普賢頭戴五佛寶冠,手捧舍利寶堵。三像均頭戴天冠,天冠上卷草花飾。在龕壁上,又添刻了千佛,既莊嚴肅穆,又把主像襯托得高大奇特。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普賢的左手前伸出,手托七重寶塔,歷經千年不墜,是雕刻家運用力學原理,巧妙地配刻了接地袈裟的緣故。華嚴三聖身體微前傾,眼向下凝望,滿含著無限悲憫的眷情,靜穆之中充滿了慈善。
  • 《石門山·三皇洞造像(宋)》(4-4)
畫面上的三皇洞造像,位於大足石門山第10號三皇洞內。三皇洞內左壁下層刻七尊立像,由里至外第一像為三頭六臂神王;第二、三、四像皆頭戴進賢冠,身著泡服,足登雲頭靴;第五像雙粗折上候頭,雙手持圭;第六像足踏龜蛇者是真式大帝;第七像頭展腳頭為天曹判官。根據郵票圖案所繪立像的裝束,應是以上尊立像中的第三位,頭戴進賢冠,身著泡服,足登雲頭,雙手持笏板,文質彬彬,畢恭畢敬者。

收錄情況

《大足石刻》郵票及小型張被收錄進以下集郵書籍中:
國家書名頁碼編號參考資料
中國
150
-
美國
《Scott 2008 Standard Postage Stamp Catalogue Volume 2》
(即《斯科特標準郵票目錄》)
373
3209-3213
德國
《MICHEL-China Katalog 2011/2012 Ubersee·Band 9.1》
(即《米歇爾郵票目錄》)
450-451
3363-3367

版本信息

2002年6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在發行《大足石刻》的同日,還發行了1枚小型張。
《大足石刻(小型張)》,圖案選用了大足寶頂山石刻中的千手觀音造像。畫面上的千手觀音,在寶頂山大佛灣南崖東頭第8號龕。千手觀音結跏趺坐蓮台,頭戴寶冠,面部端莊,兩手合十。另一千多隻手呈圓形布滿於岩石上,每手各持法物,統一對稱,樣式各異,千變萬化,無一雷同。千手觀音身後像孔雀開屏似的伸出手,每隻手手心中還有一隻眼睛;千手各執器物,或托寶塔,或握工具,或持樂器,或拿文房四寶,或捧瓜果禾黍等;其姿勢或伸,或屈,或正,或側,千變萬化,瑰麗多姿,恍若天生。匠師們在藝術處理上十分巧妙,觀音刻於正中,千手呈放射狀分布,並飾以金箔,若兀立像下,視其金碧輝煌的千手,目眩神昏,給人一種數不清究竟有多少只手的感覺,使整龕造像譎奇絢麗,氣氛熱烈,這是一種特殊的創造。設計者根據需要將小型張的背景適當虛化,分出層次、背景,有力地襯託了觀音像和小型張邊飾上的觀音手,石刻造像更加逼真,自然。
大足石刻(小型張)大足石刻(小型張)
郵票志號
2002-13M
圖序
1-1
英文名稱
Dazu Stone Carvings(Souvenir Sheet)
圖名
寶頂山·千手觀音(宋)
背面刷膠
[G]
面值
8元
印刷版別
影寫版
發行量
1290萬枚
設計者
任國恩
規格
40mm×60mm
責任編輯
李昕
小型張規格
130mm×95mm
印製廠
北京郵票廠
齒孔度數
P12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