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韋君靖碑,位於佛灣之首,通編為第2號。碑高260,寬310厘米。由軍事判官將仕郎前守靜南縣令胡密撰文,唐昭宗乾寧二年(公元895年)上石。碑文分上下兩部左行豎刻,上部53行,除首行刻35字外,其餘滿行為30字,計1440字,字徑3.5厘米;下部101行,計2866字,字徑2厘米,序署145名節級將校名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足石刻韋君靖碑
- 外文名:dazushikeweijunjingbei
- 高:260厘米
- 寬:310厘米
- 雕刻時間:唐昭宗乾寧二年(公元895年)
地圖信息,
韋君靖碑,位於佛灣之首,通編為第2號。碑高260,寬310厘米。由軍事判官將仕郎前守靜南縣令胡密撰文,唐昭宗乾寧二年(公元895年)上石。碑文分上下兩部左行豎刻,上部53行,除首行刻35字外,其餘滿行為30字,計1440字,字徑3.5厘米;下部101行,計2866字,字徑2厘米,序署145名節級將校名銜。
碑不題名,首、次行署韋君靖累銜:“金紫光綠大夫,檢校司空,使持節都督昌洲諸軍事守昌洲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揮、靜南軍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扶風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韋君靖建。”史稱“韋軍靖碑”。
碑文記述:乾符之際黃巢起義,唐僖宗逃避成都,蜀中藩鎮征戰,“四海波騰,三川沸騰”的晚唐局勢。時任昌州昌元縣(今榮昌)令的韋君靖,趁勢“合集義軍”,雄據昌州。繼而蜀中發生著名“三川”之戰----涪州韓秀升起義、西川陳敬瑄征討東川楊師立、王建討伐陳敬瑄,韋君靖無役不從,由是步步榮升為靜南軍使,成為統領四州虎視川東的封建領主。在王建奪取西川虎視東川的形勢下,韋君靖為求自保,又“維龍崗山(即今北山)建永昌寨”,周圍二十八里,築城牆二千餘間,建敵樓一百餘所,糧貯十年,兵屯數萬。至今是山沿崖寨牆遺蹟猶存,尚可窺得唐寨雄風。
韋君靖鞏固城柵的同時,為求神靈庇祐,“於寨內西翠壁鑿出金仙,現千手千眼之威神,具八十種之相好,施捨回祿俸,以建浮圖,聆鐘磬於朝昏,喧讚唄於遠近。韋君靖此舉,開創了北山佛灣摩崖造像之先河。
此碑記載韋君靖建永昌塞開鑿北山石窟,並錄唐川中幾次重大戰役及節級將校編制稱謂等史事,可補史之缺載,糾史之訛誤,故此碑史料價值極高,是大足現存唯一的唐碑。
地圖信息
地址:重慶市大足區北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