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足石刻站
- 外文名:Dazushike Railway Station
- 所屬地區:重慶市大足區
- 主要線路:成渝中線高速鐵路
- 建築面積:15000 m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是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現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大足石刻分布於該縣西南、西北和東北的扇區,共23處。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19處。
大足石刻博物館,位於重慶市大足區龍崗街道北山路7號,占地面積58.5公頃,建築面積18000平米,屬藝術類石刻藝術專題博物館。大足石刻博物館主要陳列有北山石窟、寶頂山石窟、石門山石窟、南山石窟等。截至2019年末,藏品總計有614件/套。1...
大足石窟,建於公元1179—1249年間。石窟簡介 談起中國古代的石窟藝術,過去人們習慣於把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大同石窟,稱為中國三大石窟。其實,重慶大足縣的大足石刻,在藝術上並不遜色,規模也宏大,完全可以與莫高龍門、雲岡三窟...
《大足石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為了宣揚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藝術,於2002年6月18日發行的,志號為2002-13的特種郵票。《大足石刻》郵票全套4枚,分別描繪了大足北山石刻中的日月觀音、普賢菩薩、華嚴三聖、三皇洞造像。發行...
大足線起於璧山區黛山大道,止於大足石刻站(高鐵站),途經銅梁區,可與城軌快線27號線貫通運營,全程旅行時間約38分鐘。歷史沿革 2021年12月,重慶市域鐵路壁山至大足線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2022年,重慶市...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是位於中國西南部重慶市大足區境內,以千手觀音為主體景觀的大足石刻精品景區,是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石刻藝術,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規模宏大、藝術精湛、內容豐富...
2015年12月26日,隨著成渝高速鐵路開通運營,大足南站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7月29日,大足南站試行鐵路電子客票業務,不再出具紙質車票,旅客可直接刷身份證乘車,在網上辦理退改簽。建築規模 建築設計 設計理念 大足南站設計理念站以大足石...
數珠手觀音以其秀麗嫵媚,典雅精美被視為北山觀音精品之精品。觀音儼然一位妙齡少女,立身斜依石壁,赤足站於蓮台之上,頭戴精美花冠,目光下視,嘴角上翹,雙唇微收,流露出一種含顰欲笑天真靦腆的少女情態。她身段窈窕,三道彎的輕盈...
《重慶市大足石刻保護條例》是重慶首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地方性法規,由重慶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於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發布施行 2017年3月29日,重慶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重慶市大足石刻保護...
石刻文化 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所有石刻造像的總稱。迄今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多達75處,造像5萬餘尊。其中尤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石窟最具特色。大足石刻造像始建於初唐,歷經唐末、五代,興盛於兩宋,余...
巴岳西湖 404路:雙橋客運站——長河煤礦 406路:高鐵大足南站——雙橋客運站 408路:雙橋客運站——重慶電信、工程學院後門 701路:大足汽車站——雙龍(最低2元,1元進制,最高6元)大足石刻旅遊專線:寶頂山石刻——北山石刻 ...
大足石刻文殊普賢龕,一處佛學人物形象雕刻。龕正壁左刻文殊,右刻普賢,皆髮絲垂肩,胸飾纓絡,身著短袖袈裟,結跏趺坐於青獅、白象背負的蓮台之上。文殊頭戴花冠,花冠正面刻一坐佛,左手持貝葉經,右手撫右膝。青獅左側站立獅奴,...
石刻神工:古代石刻與文化藝術是一部其他類型網路小說,作者是李正蕊,肖東發。內容簡介 浩浩歷史長河,熊熊文明薪火,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滾滾黃河、滔滔長江,是直接源頭,這兩大文化浪濤經過千百年沖刷洗禮和不斷交流、融合以及沉澱,最終...
成渝中線高鐵自重慶樞紐重慶北站起,向西經重慶市渝北區、沙坪壩區、璧山區、銅梁區、大足區,四川省資陽市、成都市,引入成都樞紐成都站,正線全長292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其中大足石刻站至簡州站被確定為進一步提速試驗區間段,為線路...
滬渝蓉高速鐵路起自上海寶山站,途經江蘇省、安徽省、湖北省、重慶市,止於四川成都站,線路總長約2100公里,設計速度目標值為350千米/小時(大足石刻站至簡州站預留400千米/小時),總投資約5930億元。2021年9月25日,滬渝蓉高速鐵路...
根據批覆,新建車站分別為:簡州、樂至、安岳、大足石刻、銅梁、科學城。站台線路 成渝中線高鐵設計起點為重慶樞紐重慶北站,往西延伸,經重慶科學城站、銅梁站、大足石刻站、安岳站、樂至站、簡州站,穿過龍泉山,抵達設計終點成都樞紐成都...